悲慘世界

“他安息了,儘管他的一生是多么艱難;他仍活著。因為他在天使居住的天堂;他曾經來過,現在已經離開,就像白天之後是黑夜,黑夜過後又是白天。” 那一天讀完了,我一口氣讀完了雨果的中篇小說——《悲慘世界》。我知道:每個人都有愛。但有的人只愛自己,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冉阿讓的愛卻是給世上所有可憐的人、貧窮的人、值得同情的人、值得尊敬的人的。他曾經是個被人嫌棄鄙夷,兇殘孤獨,心中沒有愛的逃亡者; 他曾經是一個擁有無數財產的市長,可他卻把絕大多數的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和窮人們的善心人。曾經的他是惡魔的化身;而後來的他,就像一頂保護傘,一個正義的化身。  當我合上手中的《悲慘世界》,萬千思緒湧上心頭。是什麼力量促使一個凶暴的人棄惡從善?是什麼力量促使他去對那么多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愛呢? 我想這個答案很肯定——愛。 知人論世,讀前,我特意調查了關於雨果的生平資料,知道了在拿破崙時期,他因堅定地站在反對派一邊而遭受迫害,《悲慘世界》就是雨果在流亡時期的著作。書中以冉阿讓一生悲慘的經歷為線索,展開了一系列生動的故事情節。表達了作者的民主思想和人道主義精神。他是一個誠實的工人,他為了不使孩子受餓偷了麵包而受刑;他受到一位教主感化二棄惡從善;他改頭換面,隱姓埋名,刻苦工作,當了市長;他樂施好善,救死扶傷,卻因是一個苦役犯,再次被投入監獄;到了晚年,還受到養女的猜疑,誤解,在孤寂中走向死亡。他的一生真是悲慘之極。主體內容:主人公讓·瓦讓為姐姐的孩子偷了一塊麵包被判刑,出獄後醒悟從善。改名為馬德蘭致富後興辦福利事業,被選為市長,女工芳蒂娜被騙生下一女珂賽特寄養在旬地。芳蒂娜慘死後,瓦讓受警棍雅韋爾追捕,一次混戰中雅韋爾被抓並判死刑,瓦讓放走了他,起義失敗,瓦讓背負重傷的馬尤斯從下水道逃命,遇到雅韋爾,讓瓦讓多年行善使雅韋爾陷入矛盾,最後投河自盡,他成全了珂賽特和馬尤斯的婚姻,最後在死去。讀完整本書,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寬厚仁慈的教主;一生窮困潦倒不幸淪為妓女的芳丁;童年被視作牛馬的珂賽特;堅守法律,為規章制度投河的沙威;奸詐狡猾,無惡不作的湯乃第;棄惡從善的冉阿讓。這些人,不論是好是壞,他們都是不幸的、苦難的。無論是物質上的貧困還是精神上的墮落,他們的悲慘,全是當時悲慘的社會造成的。然而,真實社會中有多少人與冉阿讓一樣有著崇高的品質。興辦福利,捨己救人。然而,社會卻不方過他,不包容他,僅僅是因為他當年因生計所迫,而偷了一塊小小的麵包。這真是悲慘世界中的悲慘典型啊! 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全面展開對社會的批判,表達了他的民主思想主義精神。  從中我知道了: 然而任何刻意的偽裝都將被識破,虛偽不可能永久。另一種則無論什麼情況都能永保光明、善良、寬容的高尚情操的人。洗新革面後的冉阿讓變得寬大、善良因而感化了冷酷、固執,曾一味追捕他的警長沙威。 我再一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震憾。願我們身邊多一些主教般光明的使者,有更多人能加入到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隊伍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造我們的生活,創造出一個善良、和睦、光明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