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興》讀後感

前兩天剛讀完賈平凹老師的大作《高興》(抱歉,沒有買正版書,讀的是網上下的電子書),現將讀後感以拙劣的文筆記錄在此。

該書結尾處顯示,作者從XX年10月14日完成初稿到XX年5月24日,兩年間5次修改才最終定稿,足見賈老師對此書的重視程度。網上聽聞作者也稱本書是“最費勁”的一部。本書主要描述劉高興(聽聞此人乃賈老師中學同學,現實中確有其人)和同鄉五福在西安城裡拾破爛的生活,以很少的人物和有限的場景描繪了一個包羅萬象的世界,這個世界是農民工艱苦奮鬥、艱難生存的世界。

書中主人公劉高興將一顆腎賣給了“城裡人”,並認為有另一個自己是城裡人,他穿西裝、皮鞋,像城裡人那樣吃飯不砸吧嘴,時時提醒自己本就是個城裡人……然而小說最後,劉高興悲慘的認識到,自己終究不可能成為城裡人。擺在農民工和城裡人之間的是個巨大的鴻溝,一個難以跨越的鴻溝!

本人最笨手懶,看的心情澎湃,卻無法表達出那份感覺,就寫到此,下面轉個網上看到的讀後感學習一下。

欲哭無淚的《高興》

作者:□楊蘭琴 來源:大眾日報

賈平凹,當代作家,作品《商州》、《浮躁》、《廢都》等有廣泛影響。賈平凹小說描寫新時期西北農村,特別是改革開放後的變革,視野開闊,具有豐富的當代中國社會文化心理內蘊,富於地域風土特色。新作《高興》描寫土地變遷後農民生存狀態,受到讀者的關注。

關注土地變遷後農民生存狀態的長篇小說《高興》,是賈平凹以其一貫的慈悲與淡定筆致打開的一幅令人眼花繚亂的城市生活畫卷,他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密布著衝突、錯位、荒謬、傷痛、病象重重而又情切至深的當代故事。

《高興》與此前賈平凹的其他作品有很大不同,沒有《廢都》、《高老莊》的精緻與渾圓,沒有《懷念狼》、《秦腔》的深沉和凝重,賈平凹的《高興》一改以前的“玄秘”風格,非常直白、直接,現實主義色彩濃厚。

這是一部揭示底層人真實生活的作品,賈平凹以自己中學同學為原型,其主角劉高興真有其人。賈平凹為了更好地了解拾破爛群體的境遇,在動筆前,他曾深入大街小巷,他見到了更多像劉高興一樣拾破爛的人。作者坦言,他寫《高興》的想法比《秦腔》還早,只因條件不成熟而擱淺,“為寫這部小說,我多次到西安郊區的‘拾荒村’探訪,和那些‘破爛王’們拉家常、同吃同喝,聽他們講自己的故事。創作期間五易其稿,是創作以來修改次數最多、最費勁的一部長篇。”

正當百事裂變、社會浮華的變革之際,農民劉高興先是將自己的一顆腎賣給了城裡人,隨後又與同鄉五富來到城裡拾破爛……妓女孟夷純的出現不但引來了城市萬象之態,還帶給了他們始料不及的命運……劉高興雖然與妓女孟夷純產生了感情,但他們注定不可能走到一塊,這是一個結局悲劇的故事。

小說以第一人稱自述的方式,講述了劉高興在都市裡的生存故事。雖給主人公起了一個“高興”的名字,然而小說卻令人心情沉重。

《高興》堅持了賈平凹對農民的一貫關注,寫流落都市的拾荒者的命運,這事實上也是寫進城農民的命運。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城市中艱難地生存。作家揭開城市燈紅酒綠的面紗,直視他們的生活狀態。這些人生命的唯一目的就是活著,即便如此,竟也無比艱難。他們被生活的艱辛壓得無暇反思自己命運的悲劇本質,甚至還為微不足道的所得而高興,這樣的快樂的內心裡實際卻隱藏著深深的悲涼。

賈平凹不光寫了他們的物質生活,他也寫到了他們的精神生活。隨著城市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正日益物質化,而精神層面的追求卻一天天減少,這也正是現代化進程中最可怕的。賈平凹深刻地意識到了這一點,作品中也反映了作者這種憂患意識。

《高興》之所以令人心情沉重,是農民的現實處境令人沉重;是城鄉的不和諧令人沉重。這也是作者為什麼要寫這部小說的原因。魯迅先生說,希望作品能“引起療救的注意”。賈平凹則說:“在大都市裡,我們看多了一個慶典幾千萬,一個晚會上百萬,到處張揚著盛世的繁榮,或許從這些破爛王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里能摸出這個年代城市不輕易能觸摸到的脈搏。”

賈平凹近年來一直關注底層人的生存狀態,《高興》是一份留給歷史的社會記錄,是透過小說中故事、人物、命運,照射給讀者的一方欲哭無淚、唏噓不已的人間舞台。這部小說的價值就在於反映了作家的社會責任感。它提醒我們停留下來思考,提醒我們應該關注那些進城人的精神困境。

近年來,在賈平凹進入古樸而本真的創作狀態的同時,他的襟懷如同漲墨,徹底吃進了字裡行間———這也是為什麼用工筆寫實的手法寫就的《高興》,看起來讓人如此揪心,如此對人物寄予無限同情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