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非常道》讀後感:讀《俞敏洪》,品人生

可能是緣於我的孤陋寡聞,或是不會追星,新東方這個教育機構很早就知道,但不知道她的創始人是俞敏洪。在中央電視台的《開講啦》節目中看到了俞敏洪老師對新東方的闡述,才讓我對俞老師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後來在縣圖書館的書架上,看到了這本《俞敏洪非常道》的書,馬上就迫不及待地抽了出來,細細品讀了三個星期,才算是對老師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知道了他偉大的成功之後埋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辛酸,也懂得了前行的過程注定是痛苦的,但正如破繭成蝶,不掙扎一番怎么能蛻變?

本書一共有五章:化腐朽為神奇——人要在磨鍊中成長;大樹,還是小草——志向是不能拋棄的行囊;第一萬零一次爬起——養成持之以恆的習慣;人活三條命——性命、生命、使命;一輩子的事——永葆年輕的夢想。

與其說這本書是勵志的,不如說俞老師本身就是勵志的代言——他高考三次,決不放棄;他斷後路,有破釜沉舟的勇氣;他生於平凡之家,也能創造上市的價值;他誠實正直才會引來幾大股東,把新東方做大做強……他用自己的經歷向人們闡釋:只要心存夢想,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最低也能換來自己的人生有別人不可比擬的精彩,最高的限度更難以想像,說不定下一個別人眼中的神話就是你!

在俞老師的理念中,失敗與成功、痛苦與幸福並存。正是人們對待失敗與痛苦方式不同才鑄就了每個人不一樣的人生。

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悲歡離合,小人物有小人物的酸甜苦辣。我們對別人總是放大他們的幸福,而對自己卻總是放大種種不如意,時間久了,挫敗感就滋生在心裡,哪裡還有前行的勇氣?

看看俞老師吧,一直在總結中前行——大學四年沒談戀愛,很是遺憾,可也悟出你越是在意自己的成敗得失,越是不敢出手,越是浪費機會,越是沒有所得。

看看俞老師吧,一直在取捨中糾纏,但終究沒陷在取捨的泥潭中,他總在毅然的決斷中給自己找到方向——就在考大學與儘早掙錢養家中糾纏,更渴望考大學走出家鄉村莊,於是考了三次終於圓夢;在留在北大與自己創業之間徘徊,最終還中堅持心中的方向,從一人一桌張貼廣告開始到現在的上市公司;在家族企業和股份制之間猶豫, 最終適應時代潮流,做出了明智選擇,才有了今日萬眾矚目的新東方……在我們外人看來是一次次的選擇,但處在選擇裡面的俞老師當時是多么的艱難,其中滋味恐怕沒人能體會。

看看俞老師吧,一直在跌倒爬起中前行。高考中的跌倒,不在乎,爬起來,繼續走;由於學員暴滿在大廳外給學生上課,被警察抓走;由於同行競爭,動用了武力,又被警察訊問;喝酒大醉後吵嚷再也不幹了,淚流滿面,酒醒後依然照舊;因為校外補課掙錢被北大貼出通告…… 所有這大大小小的困難,在現在看來如同是一塊塊磚壘起來,讓走過它們的俞老師站得更高。所以,不要怕跌倒,更不要怕失敗,跌倒讓我們爬起來時更有力,失敗讓我們成功起來更有經驗。

……

俞敏洪,一個長相不出眾,身材不健壯的普通大眾,普通的是外貌,不普通的內心——一個有目標,內心強大的人,到哪兒都是無往不勝的。

其實,想想我們芸芸眾生,沒有誰是生來的成功者,也沒有誰是注定一無是處,關鍵就在我們自己,且記,人生不是百米賽跑,要用一輩子的時間來奮鬥,奮鬥了,無悔了,這就是幸福有味的人生。

讀《俞敏洪》,品人生,都來品品別人的人生,也來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

附書中妙語:

認命不是輸命:“我們中國人講認命,但是我的認命不是輸命,不是說這輩子就算了,就放棄了。”這個世界上沒有‘命’一說?俞敏洪說:有,你生在平凡人家,他生在比爾.蓋茨家,這就是命。俞敏洪出身平凡,他認命,但他卻從未向命認過輸,反而為自己的命注入了最大的可能。

從麵粉到拉麵:俞敏洪有一個“揉面定律”:適應環境就像往麵粉中摻水,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揉,最後慢慢就變成了麵團,再拍就不散了。繼續揉的話它就變成了拉麵,你可以拉,可以揉,可以變形,但它就是不斷。俞敏洪向我們證明,成功、飽滿、充滿色彩的人生一定是揉出來的,是千錘百鍊而來的。

摔倒後爬起來:大家看到今天的俞敏洪光鮮照人,一定覺得他是上天眷顧的幸運兒,一定有什麼獨家秘方,但是他卻明明白白地說:“我認為不是我把新東方做了多大,也不是我有多少錢,有多少朋友,而是有一種心態——過去摔倒千萬次,但是我都能爬起來。”

技能優於財富:找工作是先拿到實實在在的薪水,還是先掌握一門傲人的手藝?選項目是選賺錢的那一個,還是選自己喜好的那一個?當大家左右為難之時,俞敏洪說:“掌握一種生命的武器很重要。當你真正掌握一項本領,並且是別人無法替代的本領時,你身外的財富就不再重要,因為你能累松地賺取回來,自然就能做自己喜歡的事。”

絕望時,俞敏洪說,人需要磨鍊才能成長;

平庸時,俞敏洪說,人有夢想終將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