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記得還在上學的時候,老師們便要每個同學都能養成一個“好讀書”的好習慣。大量的閱讀教育書籍,給了我很多教育實踐中曾經歷過,卻未細細揣摩的教學真諦,我久久的徜徉在這片書海中,深深的懂得教書育人的不易,我們得時時反省自己,時時反思自己,才能將工作更落到實處。讀書能引領教師專業化的成長發展。經過讀書和自身的不斷學習,不斷的面對變化,不斷地進修,逐漸成長為一名專業人員的發展過程。讀書,教育力量的關鍵來源,讀書的過程,是在尋找自己的同時也塑造著自己。讀書能維持自身較高的文化素養,較濃的書卷氣息、學習與時俱進,工作上不懈探索。以前,也看過不少書,但有時看過了,有的只有一道淡淡的印象留在心底,更多的是書過無痕。這個寒假我翻看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有很深的感悟。陶行知先生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畢生致力於我國的教育事業,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他的“智育注重自學”的教育思想,對我們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他說:“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教學生學”就是教學生自己會學,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這使我倍受啟迪。他認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因此我們又可以說:‘生活即教育’。到處是生活,到處是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的場所。因此,我們又可以說:‘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的場所。我想,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我們能每天堅持在工作之餘逐漸地,一步步的積累精神財富。要學習同行們的優秀經驗,取得他們的優秀信念,深入思考優秀教師的經驗,將有助於我們看到: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要取得某種結果,都取決於哪些因素。想到這,突然很懊惱自己的消極,一直抱怨工作太忙,時間太少,而忽略了學習,忽略了讀書,忽略了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這一簡單的道理。曾經雄心壯志的想過,要完善自己,但是現實的工作卻成了我頹廢最好的理由。為什麼不能在閒暇之餘讀讀手邊的書,為什麼不能在沒有課的時候多去聽聽同行們的經驗,為什麼不能在晚上清閒的時候寫寫一天的教學日記,想想,時間真如流水就這樣荒廢了。 培根說:“讀書使人充實;人的才智一旦遇到窒礙,讀書則可使人順暢。”,從《陶行知教育名篇》中,可以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然而我想讀出更多的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回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