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童年——《綠山牆的安妮》讀後感

記憶中的童年

《綠山牆的安妮》讀後感

吳坤玲

近短時間讀了一本據說是《窗邊的小豆豆》姊妹篇——《綠山牆的安妮》的書。懷揣著好奇的心情讀完了整本書,腦海里就不斷重複地出現“安妮”。因為作者的文字清新流暢,幽默風趣,以細膩的筆觸來描寫主人公內心深處的情感變化,故事情節一波三折,引人入勝。馬修和瑪瑞拉兄妹對安妮發自肺腑的疼愛和無私的付出,感人至深,而安妮純真善良、熱愛生活、堅強樂觀的形象更讓我難以淡忘。

書中講訴的是馬修和瑪瑞拉兄妹倆在綠山牆過著平淡從容的生活。為了給患有心臟病的馬修找個幫手,他們打算從孤兒院收養一個男孩,不料陰差陽錯,孤兒院送來的竟是一個滿頭紅髮、喋喋不休的十一歲女孩安妮。

主人公小安妮和“小豆豆”有著許多共同的特點:天生熱情,無拘無束,滿腦子都是浪漫的想像。在她的想像中,頑皮的小溪在冰雪覆蓋下歡笑:如果玫瑰會說話,一定會給我們講很多有趣的故事;她還把自己的影子和回聲想像成兩個知心朋友,向她們訴說心事;還常常和好朋友們一起去冒險……

然而,由於小安妮酷愛想像以及“愛美之心”,也常給自己惹來了一連串的麻煩,她不斷地闖禍,也不斷改正錯誤。在朋友、家人和老師的關愛中,小孤女安妮漸漸變成了綠山牆裡快樂成長的小主人。

掩書思索,我發現自己童年的記憶幾乎可以和安妮的童年重疊。我和安妮一樣,是一個農村長大的孩子,小時候的玩具就是一團沙,一塊泥,每天都是漫無目的地在山野和田埂間奔跑。春天,帶著花環在草地上打滾的我們就是天使;夏天,家門口的那條河就是我們天然的“游泳池”,水裡的蝦兵蟹將常常是我們的手下敗將。到了果子成熟的時候,小孩子們都能嫻熟地爬上果樹摘果子,依靠在樹幹上,樂悠悠地享受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即使是在枯萎的冬天裡,我們也能在黃土地里煨出香噴噴的番薯,解決了溫飽問題……。

記得剛上國小時的我好奇心很強,常常在放學後獨自到學校後山的山洞裡尋寶;蹲守在菜地里觀察菜蟲怎樣啃菜葉……也因為自己的好奇心闖下不少禍:把鄰居家的地瓜連根帶葉拔掉,目的是想看看地瓜長大沒有,結果被罰給鄰居免費收割糧食;爬到樹頂想和月亮“親密接觸”不慎從樹上滑下來,導致小腿骨折……這些看似痛苦的回憶,是現在生活在城市裡的孩子無法感受到的。雖然現在的孩子都過著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不用在烈日下乾各種各樣的農活,但由於種種原因,很多孩子的童年已經缺失了我們曾經擁有的那份童真與爛漫,還是很羨慕自己有這么快樂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