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與時代——讀《水滸傳》有感

人物與時代——讀《水滸傳》有感 

《水滸傳》作為一部小說流傳在一代代讀者之間,深受讀者的喜歡。小說成功的奧秘是:它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以真實的歷史為基礎,同時經過作者大膽想像,加以藝術加工,渲染和虛構,使枯燥乏味的歷史變成了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傳奇故事。《宋史》有三處記載水滸故事,其中記載最多的一段——《張叔夜傳》也就寥寥幾句。而作者卻用生花妙筆,敷衍出一百二十回的長篇小說,讓人不禁感嘆作者豐富的想像力。

作者施耐庵生活在元末明初,他參考了元末的大起義,更是給《水滸傳》帶來了現實的血肉,並且集納吸收了民間傳說,不斷提煉,終於薈萃成了一篇充滿反抗精神的文學巨製。

《水滸傳》中有複雜的英雄人物性格,他們代表當時人民的思想意願,用書中的話說,那就是“論秤分金銀,大碗喝酒,大碗吃肉。”也就是沒有剝削的病苦,沒有階級的壓迫。兄弟齊心,替天行道,“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俠肝義膽,快意人生。作者滿懷激情,熱情讚揚了這種俠義思想。

小說中一百零八將,每一個英雄人物,身上都有一種寶貴的品質,一些可貴的精神。其中我最喜歡武松。

武松的十回我認為是全書最精彩的章節,其中的“打虎”突出了他的“勇”和“力”,“血濺鴛鴦樓”突出了他的“智”,還有其他的精彩章節如“大鬧飛雲浦”,“打店”等都使得武松形象豐滿充實。正如他自己說的一樣:“從來都是打天下者等不明道理的人,我若路見不平,真乃拔刀相助,扁死也不怕。”這話充分寄託著正義戰勝邪,善良戰卑鄙的理想,人們渴望像武松這樣“力”、“智”、“勇”的英雄好漢。同時,也啟示我們,當我們面對暴徒窮凶極惡時,當我們面對突入起來的天災人禍時,當我們面對急需施以援手的弱小時,我們能不能毅然決然地挺身而出。這才是真好漢!

《水滸傳》的人物帶有時代特徵,但是人物的精神卻超越了時代,永遠教育著我們,激勵著我們:堅守正義,反抗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