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雲南的歌會》

民俗文化是我們中華燦爛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最可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如何用文學的形式來加以記錄呢?沈從文先生筆下的《雲南的歌會》就是一個典範,值得我們好好玩味、細細沉吟。

唱歌的好處是非常多的。我概括一下主要有,以歌顯俗、以歌會友、以歌慶節、以歌示悅、以歌頌美、以歌養心,以歌傳情。

要唱歌,特別是要唱出有自身特色的歌,一是要有地方特色的曲調;二是要有寫歌詞的氛圍。雲南是個“詩歌的家鄉”,寫出來的詩歌定然是趣味無窮的;三是要有唱歌的場所和氛圍。雲南的唱歌場所別開生面且極具浪漫主義色彩,非常富有本土特色,他們選在山野、山路、林寨,顯得樸素、簡約、自然。而我們這個地方唱歌多是在戲台、劇院或是在歌廳。雲南唱歌的氛圍是相當濃烈的。你看,有對歌、漫歌、傳歌;參與歌會的有男女老少,連年過七旬,掉光牙齒的老人也在熱情地唱著。

寫文章要學會選材,要學會有側重地表達。作者在“山路對歌”中抓住人物描寫,寫一個年輕婦女一連唱敗三個對手,這種得勝的喜悅用了“理理髮、拍拍繡花圍裙上的灰土,向大家笑笑”來加以描寫;那白白的糯米牙,那黑中透紅的棗子臉,那特有的民族服飾,顯得活力四射、風采斐然;在寫“山路漫歌”時抓住了環境的特色,並詳寫了戴勝鳥和雲雀的“呼朋喚侶”的“爭鳴聲”;寫“林寨傳歌”注重的是場面描寫,如三十來桌輪流低唱時的聲音,輕柔如松濤,舒捲張弛如龍吟鳳噦。通過這三個場景,就把雲南這一地方的歌會寫得光彩照人,看了之後令人心都動了,恨不得馬上乘車到雲南體驗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