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也妮.葛朗台讀後感

這個故事主要講述的是愛錢如命的葛朗台先生窮盡一生,累積了萬貫家財。他是一個不折不夠的守財奴,不放過任何時機不擇手段地聚斂錢財,至死也樂此不疲。他既有過人的精力,又有罕見的理財本領,更重要的是,除了金錢以外,他沒有任何信仰。他唯一的愛好、唯一的激情就是聚斂錢財。作者在關於老葛朗台的聚財本領一段精彩的描述:

“在理財方面,葛朗台先生就像一隻猛虎,一條巨蟒。他懂得如何躺著、蹲著,把獵物瞪上半天再撲上去,張開錢袋的大口,吞進成堆的金幣,接著就安安靜靜地躺下,就像一條吃飽了的蛇一樣,不動聲色地、冷靜地、慢條斯理地消化著吃到肚子裡的東西。”

然而,如此可怕的一個人卻沒有受到受害者的唾罵,反而異口同聲地稱讚他是一個了不起的人,能幹的人,甚至把他看成是當地的榮耀。對於外地來的人們,他們會問他:“巴黎的人們都像葛朗台先生那樣有錢嗎?”由此可知,當時的社會瀰漫著一種金錢至上主義。

對於兄弟臨終前寄託給自己的侄子,他更是視其為包袱。“這個年輕人沒有出息,把死人看得比錢還重。”他更是向女兒如此解釋何為破產,“破產就是最最最丟人的事,比所有丟人的事更丟人。”其愛財之心可見一斑。對於妻子和女兒買白燭、買糖、買油侍奉侄子時,他更是說:“你們是要把我的家都敗盡了。”得知女兒的金幣都不在了的時候,他勃然大怒,將女兒軟禁起來,只給清水和麵包,這一怒也把妻子嚇出了病來。這一怒算是整部小說的轉折了。而當其得知女兒用金幣換來了侄子金像時,他的態度卻忽然大轉,連連稱讚說:“這筆買賣做得好啊!”

縱觀整本書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葛朗台妻子去世前後。這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女人在死前一再請求丈夫寬恕女兒,卻只得到了冷冰凍的否定的回答。但是,當葛朗台老頭被克羅絮提醒說“總而言之,歐也妮繼承她母親財產,而您卻不能繼承”時,這話對葛朗台老頭來說就像是晴天霹靂。掙扎與思考過後,他決定在妻子面前與女兒言歸於好,但其最終目的昭然可見。妻子去世當天,葛朗台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女兒簽署放棄繼承權的協定書,可愛的不諳世事的歐也妮一切順從父親,“你要我怎么辦我就怎么辦,父親。”

妻子死後,單調的生活又過了幾年。葛朗台老頭終於也受到上帝的呼喚,去侍奉上帝了。葛朗台死前,一直緊緊盯著藏有金子的房間的門看。他留給女兒的最後一句話竟是:“把一切都照管好!到那邊來向我交賬!”葛朗台愛財如命的的形象刻畫不得不說是淋漓盡致!

然而,縱然葛朗台有萬貫家財,歐也妮卻對財富不屑一顧,一心一意地念著她的堂弟。殊不知最後的她卻等來了堂弟一封尊敬的信。善良的歐也妮為了堂弟的幸福,把叔叔的債還了,好讓堂弟能了無牽掛地追求自己的幸福。然而,今日堂弟已非昔日堂弟,葛朗台的基因讓他變得嗜財,內心冷漠,追求享樂。他對昔日長廊溫情已無動於衷,一信便斷了和歐也妮的關係、和葛朗台姓氏的關係。

可憐的歐也妮最終獲得了什麼?四個忠心的僕人。

一個家庭的故事深刻揭露了資產階級的貪婪本性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