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告訴我們什麼?

自從學習了《窗》這篇文章之後,我更加認識到資本主義社會,見死不救,損人利己的思想,人與人之間十分冷漠。

當我讀到“他愈加克制,這種想法卻變得愈加強力……”我感到不靠視窗的病人的自私,當我讀到“……只要電鈴一響,值班的護士就會立即趕來……”“一聲又一聲……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後呼吸聲也停止了”的時候我感到不靠視窗的病人為一己之私,見死不救而“看到的自私光禿禿的一堵牆”真是罪有應得。但想一想是什麼使不靠視窗的病人見死不救呢?歸根到底,只是一句話:人與人之間十分冷漠。

馬克思、恩格斯早就說過:“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係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係變成了純粹的金錢關係”,“它使人和人之間除了赤裸裸的利害關係,除了冷酷無情的現金交易,就再也沒有別的關係了。”這不由使我想起另一篇小說《我的叔叔于勒》,再恰當不過了。小說里那個孩子若瑟夫知道于勒是叔叔,給了他是個銅子都遭到母親的痛斥。可當年她接到于勒發財的信,卻當福音書來讀,擬定了上千種花錢計畫。天天到橋,翹首以待。當發現歸來的于勒身無分文時,便罵他“賤”、“流氓”,趕緊躲開。想一想,兩個小說中,他們人情何在?這就是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窗》讓我更加看清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沒有人情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