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孔子》觀後感

本來是要去看《阿凡達》,誰知道2d版為了給《孔子》讓路,已經下線了,而我又看不了3d版,只好橫下一條心看一看這部近期風光無限的文藝大片吧。

不是不喜歡《孔子》這樣的題材,事實上胡玫導演也中規中矩地表達了能夠表達的東西,場面也很大氣,演員表演也很到位,感情戲不論是師生情還是知己情還是對手情的處理也可圈可點。但是,我一定要說但是,我們都是低俗的一代,有感官的娛樂就好了,《孔子》對我們來說真的有些肅穆。

而且,我還必須說一個現實:我所在的南方友誼影城6號放映廳,是最大的放映廳,可以容納觀眾超過200人,但是這場電影最終入場人數不到20人。隔壁4號廳在放映的3d版《阿凡達》,聽lp說連第一排都座無虛席。呵呵,我覺得,是現實我們就應該勇敢去面對。

所以,為了誠實的面對自己,面對自己對電影的品味,我寫了一小段《孔子》的介紹:

孔丘是管理學大師老子的學生,在企業管理和企業文化建設方面頗有造詣。因此,孔丘受大型集團企業魯國總裁的賞識,從小白領迅速晉升為高管。

孔丘上位之後,正趕上春秋各大企業兼併重組風潮愈演愈烈之時,當時春秋商業聯盟輪值主席單位齊在二級市場大肆收購魯的股票,想要藉機收購魯。孔丘及時拋出毒丸計畫成功抵禦對手齊國的收購,並成功反向收購齊的三個分公司,這一戰讓孔丘聲名鵲起。隨後孔丘入選董事會。

職場得意的孔丘很快犯了年輕職業經理人的驕傲和急功近利的毛病,試圖通過“隳三都”策略削弱三個大股東三桓的持股比例。但是三桓讓出的股份並未進入孔丘的名下,所以孔丘雖然把公司業務搞得有聲有色,但是在資本層面卻毫無建樹。不知道孔丘是否有mbo的長遠計畫,但是,最終魯的董事長魯國公在其他大股東的壓力下不再支持孔丘。

慘烈的爭鬥中,資本方最終獲得了勝利。孔丘被迫離開公司選擇創業,並獲得了子路、顏回、冉求等魯氏集團中層的支持。

創業後孔丘的私人控股公司主要從事春秋列國自由行旅遊業務(孔丘成功地開通了春秋各國的專線旅遊線路,並且親自擔任導遊,配合各國媒體的宣傳作秀,很有搜狐的明星ceo張朝陽的風采。很快孔氏企業又尋找到了公司的第二大支柱業務——企業文化管理公開培訓課,孔丘把自己打造成了比余泗維牛逼得多的明星授課人,並擁有大堆冬粉,其中不乏南子這樣的美女企業掌門人。當然,孔氏企業也論證過承接一些大公司內部培訓的外包服務的可能性(衛靈公)。

但是,好景不長。孔氏企業的高管冉求、子路接連被魯和衛高薪挖走,商場戰爭的殘酷性得到了充分體現。後來,另一位高管顏回也在搶救公司機密檔案時因公殉職。孔氏企業到了崩潰的邊緣,緊緊靠著孔丘的行業地位和個人魅力苦苦支撐。在陳國開展業務期間,孔氏企業經歷了最大的危機,由於受到競爭對手的惡性擠壓,孔氏接連丟單,公司應收急劇萎縮,加上金融危機,信貸市場無法提供支持,公司很長時間甚至連工資都發不出。

孔丘終於走到了創業之路的盡頭,這時候魯氏企業也出現了嚴重的業績下滑。魯氏看重了孔氏企業所在新興行業的利潤增長點,向孔丘伸出了併購的橄欖枝。最後,孔氏企業被魯低價收購。

孔子回歸魯氏集團之後再也無法進入核心管理層,僅僅只能負責企業公開課事業部。大徹大悟的孔丘開始轉型寫作職場小說《春秋》。千百年後孔丘終成一代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