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雞湯》讀後感

心靈雞湯是一本適合大眾閱讀的書,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篇《心靈雞湯》讀後感,歡迎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靈雞湯讀後感2000字一:《心靈雞湯》讀後感

感恩,感染——《心靈雞湯》讀後感

在這之前,我不懂感恩。當然,我知道感恩是什麼意思,也知道如何去做,可是,我並不懂。我只知道,老師常告訴我們要感恩父母;父母則常教導我們要感恩給予你幫助的人。至於做法,無非是一句“謝謝”,一個微笑,或者一點物質的回報。我們從小“被告知”要感恩,因為那是一顆美好的心靈所必備的。可是,這樣公式化的洗腦卻讓我迷茫——感恩是為了什麼?為了讓自己更加接近“善良”這一形象嗎?

《心靈雞湯》中的這個故事讓我記得深刻——

在紐約,有個年輕人每天都儘量用親和的態度去讚揚遇見的陌生人。他的朋友很不解,並覺得他是瀕臨滅絕的天真物種。年輕人不以為意,他說“我只是起帶頭作用。我相信一句小小的讚美能讓一位司機整日心情愉快,如果他今天載了20位乘客,他就會對著20位乘客態度和善,而這些乘客受了司機的感染,也會對周遭的人和顏悅色。這樣算來,我的好意可以間接傳達給1000多人。我想讓紐約多點人情味,這樣,這個城市才有救。”

他在用愛感染身邊的人,正如左拉所說——愛是不會老的,它留著的是永恆的火焰與不滅的光輝,世界的存在,就以他為養料。

它沒有告訴我什麼是感恩,但它告訴了我,什麼是愛。我相信,人類之所以以群居的方式生活在世界上,就是因為人與人之間那種微妙而美好的情感。可能你經常和父母吵架,但你卻決不允許別人侮辱你的家庭;也許你經常抱怨老師的嚴苛,但你卻決不允許別人謾罵你的班級;又或許你經常不滿zf的政策,但你卻決不允許別人踐踏你的祖國……這便是我們與生俱來的親密,那種可以用愛來闡釋的堅不可摧的聯繫。

我愛我的親人,我愛我的朋友,我愛我的老師,我愛我的家庭,我愛我的集體,我愛我的祖國,我愛我的地球,我愛這地球上所有息息相關的一切!我,我們,我們都深愛著彼此的血液、構造、靈魂,因為我們都是人類,是永遠無法分割的同宗同源!

我不懂什麼是感恩,我只知道,世界需要愛,需要每個人的愛。最美好的東西是看不到,摸不到的,但可以用心感覺,所以只有把心連成一片,我們堵塞的血液才能流通、匯聚,奔入汪洋。愛是需要感染的,一個人的吶喊不能傳遍世界,全人類的聲音卻能撼動地球。當別人對你微笑時,回以一個微笑,他將樂意對更多的人微笑;當別人給予你幫助時,回以一個感謝,他將樂意給更多的人幫助;當別人教導你真理時,回以一個感悟,他將樂意教更多的人知識……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相互鼓勵、彼此感染,直到所有人都會微笑。

這是否就是感恩呢?我還是不太清楚。我只知道人們心中應該設身處地想到的,不是那些比我們更幸福的人,而只是那些比我們更值得同情的人。當我們在艱難之時接受了別人的鼓勵,我們會記得鼓勵比我們更艱難的人;當我們在不幸之時接受了別人的祝福,我們會記得祝福比我們更不幸的人;當我們在潦倒之時接受了別人的援助,我們會記得援助比我們更潦倒的人……我們在潛移默化中相互扶持、彼此救援,直到所有人都會幸福。

這應該是感恩嗎?可能吧。也許有人說,這太理想化。然而,莎士比亞曾言“不幸啊!打我們沉溺在我們的罪惡中間的時候,聰明的天神就封住了我們的眼睛。”沒有人是不幸的,當你覺得不幸時,只是因為你未曾感激你的幸福。試著想想,你能吃到可口的飯菜,那是你的母親或父親為你精心烹飪的;你能學習到無窮的知識,那是無數前人以生命為代價發現的;你能自由地呼吸空氣,那是地球經過數億年的光陰沉積的……如果你能想像出他們的艱辛不易,你將會感到擁有這一切的你是如此的幸福。

這,就是感恩了吧?我不太喜歡“感恩”這個詞,總覺得有點被動的意味,我喜歡稱它為“感染”。我們的每一次感恩,其實是在有意或無意地感染更多的人去感受人與人之間微妙而美好的愛。

正如書中的《地獄與天堂》一樣——有人和上帝談論天堂與地獄的問題。上帝帶他來到了地獄,這是個有一大群人圍著一鍋肉湯的房間,每個人看來都營養不良、絕望飢餓。每個人都拿著一隻可以夠到鍋的湯匙,但湯匙柄比他們的手臂長,沒法把東西送進嘴裡。上帝又帶他來到天堂。這裡的條件和地獄沒什麼不同,也是一鍋肉湯,一群人,每人一把一樣長的湯匙,但他們很快樂、很幸福。那人說“我不懂,為什麼他們很快樂,而地獄中的人卻很悲慘?”上帝微笑說“因為這裡的人會去餵別人。”

我們的地球,因為有了愛才被稱為世界。而感染,或者說是感恩,就是傳播愛的種子。我所閱讀的這一版本的《心靈雞湯》,幾乎沒有提到有關感恩的故事,但我想,它的每一篇故事的背後都隱藏著這個思想。它告訴我們什麼是愛,告訴我們那自古以來便無法解釋的情感。它教會我去感受愛,去享受愛,去傳播愛,去感染愛,去感恩愛。

對,這就是感恩。所有的愛需要被感知、被肯定。

人類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後,將會發現自己還有一股更大的能力,那就是愛的力量,當這天來臨時,人類文明將邁向一個新的紀元。——“法”夏爾丹

我們的文明將邁向一個新的紀元,因為感染,因為感恩。

心靈雞湯讀後感2000字二:《心靈雞湯》讀後感

這本書中的三百多個故事,每一個都蘊涵了深刻的道理,它讓我學會去疼愛他人,充滿信心地去迎接生活的挑戰。在我面臨挫折和失意時,它會使我得到鼓勵和慰藉;在我面臨成功時,它又會讓我對未來充滿希望。它將成為我一生中永遠的良師益友。

這本書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卷七中的故事:野雁的感覺。這個故事講的是一群大雁互相幫助,飛往南方。一路上,它們遇到了許多困難,但它們齊心協力,藉助團隊的力量,最後成功到達了南方。這個故事中布萊克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深:“沒有一隻鳥會升得太高,如果它只用自己的翅膀飛升。”其實,何止是鳥,其實人也一樣。人與人之間只有互相幫助,才能獲得更大的成功。團隊的力量是強大的,一個人如果脫離了團隊,就一定不能獲得足夠的幫助來贏得成功。記住,成功的總是那些懂得和別人互幫互助的人,因為他們有更大的優勢。記得有個人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兩個交換後仍是一個蘋果;但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我們兩個交換後就各擁有兩個思想。”正是因為這樣,一個團結的集體總是能勝過一個人。

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分享共同目標與集體感的人們可以更快、更輕易地到達他們想去的地方,因為他們憑藉著彼此的衝勁、助力而向前行。生活中的種種例子證明了這一點。科學研究中,許多研究成功的人後面其實都站著一些給予他很大幫助的人。就拿獲得諾貝爾獎的那些人來說吧,他們獲獎之後總是要感謝某些人在這期間對他的鼎力幫助。如果沒有這些人,那么他可能永遠也不能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正是因為有了這些人的幫助,他才能無憂無慮地走向成功。

因為有愛,所以人與人之間得以互動,維持人際關係的和諧。在講求功利主義的現實社會中仍有許多默默付出的義工,到醫院照顧病人,到教養院關懷那些孤單的老伯伯、老婆婆,帶給他們歡樂時光……等許多熱心服務的事,這些不知名的義工不惜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也要為社會貢獻一點關懷的精神,真是值得為他們拍手鼓勵。“施比受更有福”,許多人不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而起了疑問,覺得應該是"受比施更有福"才對,當我們對他人付出關愛而不求回報,內心才會真正的快樂,有滿足而平靜的感覺。在"解救海星"這篇文章中有人感到疑問∶海灘上有成千上萬的海星,猶如天上繁星,這樣做並不能改變什麼。他微笑,仍是彎下腰再度拾起另一隻海星,當他把海星丟進海中的時候,喃喃的說∶"又改變了一隻海星的命了。"也許一個人付出的關懷在大環境之下顯得非常地渺小,但仍然有它的力量和作用,如同"又改變了一隻海星的命了。"這句話的意義一樣,一個人的力量很微小,但如果能推己及人,大家所發揮的愛將是無法衡量的,所以千萬別小看自己的貢獻。每個人都有付出關懷的權利和能力,只要肯付出真愛,即使是一個關懷的眼神、一個燦爛的微笑、一個溫暖的擁抱,都會讓接近你的人有如沐春風的感覺,身旁的世界也會因此更明亮,所以不要忽視愛的力量,因為它有時候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未來。

在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各有不同的內涵與特質,各自的成長環境與出身背景也不盡相同。即使是雙胞胎,面貌相似、生活條件 一樣,但他們終究是不同的個體,人生際遇和休閒興趣也各有差異,所以我們何必強求自己事事實與別人相同呢?不要一味的模仿別人,怕自己落伍了,就趕緊有樣學樣和大家一起流行。尤其是我們中國人,日本流行什麼,很快地就有一窩蜂的人跟著他們的腳步,例如:電子寵物、皮卡丘、滑板車…等,也逐漸形成"哈日風潮"和"哈日族”的情形。人之所以可貴,在能自我主宰,愛自己就是能深刻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一切,一言一行都有自己的個性,做自己的主人,認清自己,肯定自己,腳踏實地的活出自我,這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教養孩子,對父母來說是項考驗,尤其是現在的社會,子女人數不多,因此有些父母對孩子百般寵愛,做錯事捨不得責備,任他膽大妄為,最後想管也管不了,萬一孩子真的犯了什麼滔天大罪,想後悔都來不及了,其實背後真正的罪魁禍首就是父母。為何會有那麼多惹事生非的不良少年,父母管教不當是主因。現在要靠棍子來教養孩子是人的一生都應學習,尤其現在是知識爆發的時代,更應該不斷的充實自己,科技日漸發達進步,各種事物的變遷,唯有學習各種不同的事物,才能在多元化的社會中生存。知識就是力量,能使自己有良好的判斷力,是非分明,可以有更好的處理能力。國父生前雖在巔沛流離之中,經濟拮据之時,仍不忘讀書,可見國父身處在困苦的環境中,還是不斷地學習。”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勸人要及時努力,不要辜負大好時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強調要學思並重,在學習之餘也要多思考,而思考的方向不應該是一直線的,要多角度的思考,才能在這其中得到更多的智慧和經驗。學生就是不懂才要學,應該要效法孔子的精神,遇到自己不會的問題就應不恥下問,孔子本身已經是飽讀詩書,滿腹經綸了,但他仍虛心求教以更充實自己,這種精神真是值得我們好好學習,也唯有秉持這種信念,才可以使自己學得更多、更長久,“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也就是要“活到老,學到老。”

當然,《心靈雞湯》給我的幫助遠不止這些。它還教我應該去愛護他人,去學習,如何實現夢想,怎樣去克服障礙,面對死亡的態度等等。感謝《心靈雞湯》對我的幫助,我將永遠記得《心靈雞湯》教給我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