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識讀後感

見識,是一個人知識,修養,經驗,能力,性格,三觀等精神層面的綜合體現。一個人的見識,不能用多與少,深與淺來簡單衡量,見識多,不見得見識深,見識少,不一定見識淺,而應該用多維度判斷見識的質量,暫且用高級與低級來衡量吧。

一個人見識高級,是指這個人無論在想的層面,還是在做的層面都能看得通透,做得通達,無疑惑,不迷惑,因為他的見識足夠讓他應付任何問題,進而順利解決問題。

一個人見識低級,是指這個人在想和做的層面上其中一個或者兩個都出了問題。要么想得明白,卻無法知行合一,要么是想不明白,卻傻傻蠻幹。不僅不能解除疑惑,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問題嚴重,最終不可收拾。

書中有一些觀點很好,比如:

第一,人生是一條河。

人生,就像一條大河,結局早已注定,過程卻充滿了未知數,上中下游的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境遇,或平緩,或奔騰,或飛流直下,或氣沖雲天,但無論你多么累,多么想停下腳步,你都做不到,腳步只能順流而下~唯有悲傷,在試圖逆流。

第二,人生需要做減法。

選擇大於努力,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道理,但是人不能停留在選擇階段,得了選擇困難症就失去了“選擇”的意義。

聰明人不容易成功的原因就是可選擇的方向太多了,不斷去挖坑,挖坑,挖多了,結果一個都沒有深挖,其實如果把選擇階段減少,看準一個方向,把自己所有的能力,專注在一個方向上,那么就容易挖出井了,不那么聰明的人容易成功的原因是他們不會在“選擇”上糾結,而是在挖井上下功夫~

最後的結果是,聰明人挖了好多坑,沒有挖出一口井,而不夠聰明的人只挖了一個坑,最終把這個坑挖成了井。

通過挖井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生需要做減法的目的是減少選擇的時間,增加努力的專注程度。因為每個人一生中可以拿出來奮鬥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不要懷疑,這是真的。

第三,做人應該有一點“作詩性格”。

吳軍說:“我們需要林黛玉”,意思就是每個人除了功利心,還應該有一點浪漫主義,對生活有樂趣,對朋友有情趣,這樣才能讓我們的人生有趣一些。我覺得,凡事不能過,喜歡作詩好,但不能終日作詩,人間有煙火,活著要吃飯,人間有想像,活著需要感受夢想之美。

第四,是什麼限制了你的見識?

比貧窮更可怕的是貧窮的思維,說對了,是思維方式限制了你的見識。你足夠努力,但是你努力的方向可能錯了,你的方法正確,但你不夠努力,你的方法對了,努力也夠了,你還差處理風險的能力,最終功虧一簣~思維方式貫穿了你從想到做,從做到做成的全過程,如果你的思維方式不正確,那么就限制了見識增長,本質上就決定了你不會成功。

思維方式決定了見識高低,見識高低決定了視野大小,視野大小決定了思維的邊界,思維邊界越大,解決問題,解除疑惑,破解困境的能力就越強,往下就不用說了,你會理解的。

第五,閱讀的意義是什麼?

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人的見識一定要廣博,才能遇事不慌,有事不怕,沒事不亂。閱讀,不僅僅是增加知識,獲取信息的最佳途徑,更是與作者進行深層次思想交流的最佳方式,你學到的不僅是作者表達的思想,更是你深揣摩作者思路,理解作者思維的最好機會。閱讀不僅僅是“讀”,而是深度思考的過程。

第六,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一群人智慧的組合。

與什麼人為伍,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句話講得是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微信上也有過類似的段子:李嘉誠的司機,阿里巴巴的前台,某成功大佬的秘書~這些人都逆襲成功,原因就是他們與“成功人士”為伍,他們可以學到成功人士的思維方式,行為習慣,遠見卓識,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成功有方法,沒成功就是方法沒用對。

第七,事物反常必有“妖”,要找出這個“妖”。

吳軍說:即使聽到不中聽的話,也要試著找出其中的不合理之處。是的,這話沒錯。當你遇到一個人做了反常的事情,特別是這個事情看似侵害了你的利益,這個時候你肯定非常憤怒,情緒激動,但這個時候,請你不要讓自己的衝動情緒左右你,你要思考事件本身背後的動因,頭腦這個時候不能簡單。如果你不去找出這個“妖”,也許你就成了別人設計的陷阱里的棋子了~

第八,商業的本質是什麼?

我覺得商業的本質就是盈利。吳軍說:商業的本質是讓人多花錢而不是省錢。他說對了前半句,而沒有說完,我認為後半句是:讓你省錢的目的是讓你多次花錢。

第九,關於金錢,我想這是個永遠也談不完,談不清楚的話題。

賺錢,有兩種方法:第一,勞動所得(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第二,投資,用錢生錢。

對於人類而言,擁有一個正確的金錢觀,真的很難。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有幾個人會視金錢如糞土的?說出這樣的話的人多半是沒有得到金錢,才會酸溜溜的這樣說。

第一種方法,不用多說,要么當老闆,要么當員工,付出與回報之間,擁有一個比例。多勞未必多得,多勞創造更多利潤才能多得。

第二種方法,多說無益。做任何投資,只要不貪婪,腦子足夠用,就不會虧大了~

第十,關於好好說話,這是個簡單而深奧的問題。

人是情感動物,又在每時每刻都有著不同的情緒,而情緒又受到環境,事件,心態,性格,修養,對象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甚至連天氣都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情緒,情緒不同,說出來的話,就意思不同,味道不同,感受不同~

所以,好好說話不是難題,難題是控制好說話時候的情緒。

《見識》寫本書,值得大家閱讀,不要以為見識是一個虛幻的名詞,實際上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是虛實結合,虛決定了實。宇宙浩瀚,我們肉眼只能看到4%,看不到的未知太多太多太多了~我們不能拿無知當個性提高自己的見識吧,至少能讓你減少疑惑,遠離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