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讀後感

“在所有感官中,我相信,視覺一定是最令人賞心悅目的”——海倫凱勒。今天小編在這分享一些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450字

這本書的作者,也就是這本書的主角——海倫·凱勒是一位聾盲人,但她被老師的教育引導後,不再失望,有了希望。在老師耐心指導下,海倫學會了閱讀,認識了許多的字,也讓她感受到了身邊無處不在的愛。在她的求學生涯中,雖然遇到了許多的困難,但是同時她也結識了許多的朋友……她不屈不撓的精神,竟然是她進入了連普通人都很難考上的哈佛大學。

海倫,一個令人感到震撼的名字。她給所有生活在黑暗中的人們帶來了希望和光明,激勵了無數人的心。假如給你三天的黑暗,你是否還會珍惜現在的生活呢?

世上有許多人因為生活在黑暗中而絕望,不再相信自己的人生,而海倫不是,她是一位堅強的女作家,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戰,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最後又將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

有些人,直到失去後才知道珍貴,經歷坎坷後才懂得珍惜,應該現在就珍惜美好的生活,學習海倫的精神,讓人生不再留下遺憾。

人生,其實有許多光明,光靠眼睛看,是遠遠不夠的,要用自己的心感受溫暖和希望,並靠自己的行動來讓這些變成用眼睛能看到的,這樣就能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光明。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書筆記

我在暑假期間又重新讀了一遍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海倫她在9個月時失去了聽覺、視覺和聲音。她在導師莎莉文沒有來到和給予她知識前是一個任性、自私、報復心極強的“小暴君”。

然而,在莎莉文老師的到來並教她怎樣讀書、寫字、認識身邊的事物以及怎樣與其他人交流等等。後來,海倫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變得像溫柔、友好、聽話的好孩子了,不再是無理取鬧的“小暴君”了。

可是在讀書、寫字的時候也遇到許多問題:水和水杯分不清、會覺得摸盲文十分枯燥不想學了等等。但她都忍下來了,沒有說覺得枯燥就不學了而是抑制自己的這種意念繼續學習課程,這一點我們要好好的學習她。

海倫憑自己的能力考上了大學,而且並沒有屈服學習上的種種困難,而是一直堅持著堅持著······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讀後感:努力,讓生命綻放光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海倫•凱勒的自傳體作品,被譽為“世界文學史上無與倫比的傑作”。由海倫•凱勒的三本著作《我的生活》《走出黑暗》《老師》及知名散文《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精心彙編而成。本書詳細講述作者失明的過程、成長的歷程和感受,真誠地再現莎莉文老師無微不至地教導,也真實客觀地澄清一些誤解。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隨著作者在黑暗中掙扎,在光明中暢快,感受風的溫柔、雨的滋潤、人的真實。同時,作者開誠布公的心令人震撼和感動,激勵著讀者真誠、真實、勇敢。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整本書我倒是第一次看,第一次接觸它是在中學課本,海倫•泰勒的精神讓正在成長中的我們感動不已,海倫•泰勒是19世紀了不起的人物,她又聾又盲,世界對她非常不公平,但即使是這樣不公的命運,她也沒有放棄自己,在艱難的人生中不斷的像陀螺一樣轉動,永不放棄自己,用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人生。後來她寫了這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她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可能大多數人接觸的海倫的讀本是成人讀的,而這本是國小課本讀物,《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作為常青藤閱讀書系之一再次出版的,因為出版的對象是小學生,所以封面以及整本書的色調還是以暖色調為主,一看到封面就能讓小朋友們感受到不一樣的溫暖,小女孩跟她的媽媽一起在描繪著什麼,周圍的景色使得畫面更加的溫暖感人,感受到家的溫馨,是家的溫馨,是自然的一種美好,也是希望的一種象徵。

我們常聽說當上帝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打開一扇窗。這句話並不是玩笑,當然當我們遭遇困難,不是努力前行,而在不斷怨天尤人的時候,那扇窗也許永遠不會到來,或者說已經到來,而你永遠看不到它在哪裡,唯有像海倫一樣,無所畏懼的向前,不怨天尤人,不怕艱難,用心尋找光明,總有一天,你會發現那扇窗的存在。海倫失去了聽覺和視覺,但她在莎莉文老師等人的幫助和教導下,不僅學會了說話閱讀,還學會了打字寫作。生活雖然並不一帆風順,她付出的努力也比別人多得多。但因為父母的關愛,因為專業老師們耐心的教導,因為朋友們的幫忙,她的人生多了一份與眾不同的責任感,反而有了別樣的精彩。

我們的人生比起海倫來說好的太多了,海倫尚且能做到這樣,為何我們不能,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生命不綻放出不一樣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