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讀後感

《湖心亭看雪》描繪了一幅淡雅古樸的畫。有讀者們從中讀出了靜謐,讀出了憂愁。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湖心亭看雪讀後感,希望你喜歡。

湖心亭看雪讀後感篇一

清新淡雅的筆墨,寫出了雪後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趣。湖、山、遊人共同構成了一種藝術境界忘我意境———沒錯,那便是張岱的《湖心亭看雪》。 別致的情趣,寫出作者非凡的視角:何時不能賞雪,偏偏要在大清早?何地不能賞雪,偏偏要在湖心亭?一個痴迷於天人合一的忘我意境,痴迷於世俗之處的雅情雅致的人物形象便呈現於讀者面前了。 別致的寫景視角與別致的景象,突顯作者為人處世的高潔情懷。“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國畫的山水融為一體的意境,寥寥幾筆,就刻畫出了景物的形與神。這是遠觀效果,也是一種朦朧美。你想,上下一白,隱約現出幾點,又似乎在緩緩移動,不比清晰可辨之物更有魅力? 別致的湖心亭經歷,“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簡直令作者漸入忘我之境!———於是素昧平生,卻互相視為知己,三大白一飲而盡。 倘若你也遇到人生的“冬天”,請不要忘記:嚴寒之處有風景,能將心融入景中體會到它的神韻,是一種情趣,更是一種脫俗! 我愛《湖心亭看雪》它呈現於人們面前一幅山、水、人融為一件的美好畫卷。

啊!好美的湖心亭。

湖心亭看雪讀後感篇二

張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大家,他的小品文歷來受人推崇,《陶庵夢憶》與《西湖夢尋》是兩本非常受人歡迎的書,他的文字淡雅雋永,讀後叫人回味無窮,但也就是在這淡雅雋永的文字背後,隱藏一份悠悠的家國情懷,寄情于山水是中國文人歷來的一種自我解脫的方法,當個體生命面臨不可抗爭之命運時,便會把精神寄託於紛爭喧鬧以外的青山綠水家園,在山與水的調和中覓到一份安寧,以此再來尋求更高遠的超脫,張岱就是在這種心境下完成了他的《陶庵夢憶》的,裡面的這篇《湖心亭看雪》是全書中的精品,它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典散文的奧妙,把古典散文的文字美,意境美表現的淋漓盡致,這一篇文字更可以看作是描寫西湖雪景的千古絕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對於西湖,人們常說: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看來西湖雪景在人們眼中是何等美麗!這篇文字,開篇點明時間,其中暗含著對故朝的追念。“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這是一種怎樣的境界呢?我們都讀過柳宗元的那首著名的詩《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回過頭來我們不難發現這兩篇文字所營造的境界是多么的相似,筆下的山水正是他們孤清寂寥心境的真實寫照,作家沒有直接去寫他的心情,然而他此時此刻的心情早已經躍然紙上了。待到具體的湖中雪景描寫,張岱就只用“霧淞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這樣一句描寫出,淡淡的筆觸,讀來是那般雋永。張岱是個“痴人”,這是舟子的說法,然而還有比他更痴的人。誰呢?湖心亭上客居此地的金陵人。人生最難得的事是天涯遇知音,“國破山河在”,兩個漂泊天涯的人相遇,那種感慨真實一言難盡呀!

《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地地道道的美文,我們在迷戀那景物人情描寫的同時,它文字背後的東西卻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認真咀嚼的。

湖心亭看雪讀後感篇三

《湖心亭看雪》看完啦,然而我卻久久不能平靜,那顆被張岱深深的孤寂與落寞所打動的心依然沉浸在他那篇僅僅160餘字的小品文所帶給我的震撼之中。它如開放在深山石隙間的一叢幽蘭,疏花續蕊,迎風吐馨,雖無灼灼之艷,卻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風韻。

謝道韞在《詠雪》中的名句“未若柳絮因風起”以及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並且指出他們都是從視覺來寫雪,而張岱卻從聽覺上著眼,一個“絕”字,寫出了大雪後一片靜寂,湖山封凍,人鳥都瑟縮著不敢外出,寒噤的不敢做聲的森然寒意。

“霧凇沆碭”的景致,這句把大雪蓋地的靜穆與湖面上雪花、水汽茫宕一片的景致生動的表現了出來。另外作者連用三個“與”字,把天空、雲層、湖水之間混茫莫辨的壯闊雪景進行了總體描繪。

我們大家會發現在這樣一個時刻,天地之間一片白茫茫,作者乘坐的小船在緩緩行進,船槳划過水面,發出嘩嘩的響聲,一切都是那么靜謐,極目望去,茫茫雪景中隱隱露出長堤的一道痕跡、湖心亭的一點輪廓,好像淡妝的西子在向我們悄然走來,這對於看慣了西湖平日裡車水馬龍、遊人如織的張岱而言,不就是一番奇景嗎?恍惚中,作者覺得自己好像已經到了湖心亭上,想想自己剛才坐得那一葉小小的扁舟以及舟中那如豆粒般大小的人影,真是覺得天地是那樣的廣大,而人又是那樣的渺小。面對著這樣的奇景,怎能不讓張岱思緒萬千!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走進張岱,大家也許覺得張岱很神秘,其實不然。想想你自己,也許就曾在如潑的大雨中漫步,任雨水把自己澆個透濕也毫不在乎;也許就曾經把自己關在小屋裡,獨自一人去感受那流淌自心底的音樂;也許就曾經長久的的抬頭仰望星空,不為別的,只為感受那份寂靜。在那一刻,甩甩頭,讓所有的的煩惱都隨風飄散;在那一刻,你也許想到了“世人皆醉我獨醒,世人皆濁我獨清”。所以,當我們品讀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張岱離我們並不遙遠,他在穿越時空的隧道,和我們的心靈進行對話,一同去感受那份孤獨、一同去感受那份靜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