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項鍊的讀後感800字作文

《項鍊》是法國19世紀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以項鍊本身為線索,通過借項鍊、丟項鍊、還項鍊的線索帶領讀者走進女主人公的生活及其內心世界。那么怎么寫關於該作品的讀後感嗎?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讀《項鍊》有感[800]

突然就想起了莫泊桑的《項鍊》,很多年前,還是中學的時候吧,語文課本里的一篇文章。老師按參考書解釋這篇文章,說它就是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裡人們的虛偽。還沒經歷愛情的我立刻就覺得不同意,我還質問老師:“你有見到她丈夫一點責怪沒有啊?”年少輕狂。呵呵

先談談所謂的資本主義社會的虛偽吧。一個美貌的女子,嫁給了一個平凡的小公務員,是不是應該有點失落呢?有一點稍微的理想追求難道不應該嗎?

“她覺得自己本是為了一切精美的和一切豪華的事物而生的,因此不住地感到痛苦。她夢想著那些靜悄悄的接待室,如何蒙著東方的幃幕,如何點著青銅的高腳燈檠,如何派著兩個身穿短褲子的高個兒侍應生聽候指使,而熱烘烘的空氣暖爐使得兩個侍應生都在大型的圈椅上打盹。她夢想那些披著古代壁衣的大客廳,那些擺著無從估價的瓷瓶的精美家具;她夢想那些精緻而且芬芳的小客廳,自己到了午後五點光景,就可以和親切的男朋友在那兒閒談,和那些被婦女界羨慕的並且渴望一顧的知名男子在那兒閒談。”

這么一個可愛的少婦,何錯之有?難道只有追求共產主義在全世界的勝利,或者做一對聽主席(黨)的話革命夫妻,那才叫正確嗎?

人是沒有階級的。愛情也是沒有階級的。當我們把所謂的階級鬥爭和意識形態等污穢的東西強加到愛情之上,造就了一個多么噁心,多么痛心的世界啊?!?!?!

倒是在這個所謂的最偉大的社會裡,發生了夫妻間的互相揭露互相批鬥,連親密時所說的話都可以被無限引申為xx的醜惡現象。令一家人相互揭發,人性何在?

再讀全文,依然使我感動的是丈夫在丟項鍊之前對嬌妻的千依百順甚至嬌縱的愛和丟項鍊之後的默默承擔責任而沒有一句怨言那種博大的胸懷。這歌頌的是一對患難夫妻間堅貞的愛情,還有誠實。

提醒大家一下,第一,他們還回的是一串真的項鍊,並不是還一串假的項鍊;第二,他們靠自己努力十年來還債,沒有做一點非法牟利事;第三,那個富婆朋友沒有隱瞞原先項鍊是假鑽石的事情。所以,他們都是誠實的。

愛情,能在面對巨大變故而產生更巨大的共同承擔的勇氣,這才是作者要歌頌的吧。

項鍊讀後感800字

莫泊桑與美國的歐·亨利,俄國的契訶夫並稱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我在讀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鍊》後,深有感觸,下面來與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故事主要敘述的是天生麗質的馬蒂爾德卻因為貧窮而嫁不到,一個好人家,最後嫁給了教育部的一個小職員。後來為了在一個部門舞會上彰顯風姿,瑪蒂爾德從朋友那兒借了一條鑽石項鍊。可是,誤會回來後卻發現項鍊兒不見了。於是,為了贖回那條項鍊,瑪蒂爾德付出了十年的青春和心血,可是,最後才知道那條項鍊兒居然是假的……

可憐的瑪蒂爾德!僅僅是為了一條鑽石項鍊,她付出了她十年的青春歲月。十年後,她青春不再,美貌不再,按莫泊桑的話說,就是失去了做貴婦人的唯一資本。她為了這條鑽石項鍊,不惜犧牲自己的青春。其實,換個角度說,不必去憐憫她,她過分虛榮的性格就導致了她必須要品嘗命運的苦果。不過值得欣慰的是瑪蒂爾德畢竟在艱辛中走了過來,走向了成熟。

可是,那條她用十年的青春贖回的項鍊,會不會還是假的呢?我突然想到了這個問題。會的,真的有可能。在當時那個弄虛作假的社會,這種情況真的有可能發生。瑪蒂爾德肯定沒有想到,她十年的辛酸竟是為了一掛假項鍊,而且,換來的項鍊還是假的,她會怎么樣?精神崩潰?鬱鬱而終?都有可能。但是,這就是她虛榮的後果啊!

《項鍊》這篇小說,主要抨擊、鞭撻的,就是享樂主義。然而,在享樂主義泛濫的今天,我們是否反思過呢?曹文軒曾經說過:“年少時,就有一種痛苦的風度,長大後才可能是強者。”是的。如果天天養尊處優慣了,突如其來的時間我們又怎么面對?可是如果在逆境中生長,就會讓人變得更成熟。如果瑪蒂爾德一開始不虛榮,是一個自尊、自愛、自立、自強的女人,徹底擺脫依賴心理,那么結局還會是這樣的嗎?所以,不一定條件優越就是好事,逆水行舟,也並不是一無是處。遇到生活中的困難,我們應選擇的不是迴避,而是面對。因為逆境能讓我們成熟起來,冷靜起來!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應做一個自信自強的人,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不圖名利,不圖錢財。學會在逆境中成長,學會沉著和冷靜!

項鍊讀後感800字左右

讀完《項鍊》的我們總結瑪蒂爾德的性格的第一反應基本上可以用四個字總結:愛慕虛榮。法國哲學家柏格森說過:“虛榮心很難說是一種惡行,然而一切惡行都圍繞虛榮心而生,都不過是滿足虛榮心的手段。”確實,在我看來,虛榮心是萬惡之源。瑪蒂爾德不滿現實的生活,夢想像上流社會的貴婦人那樣過高貴、風雅的生活。她的確虛榮,但是,誰又不想過這樣的生活呢,誰又能忍受貧窮與飢餓呢。在這個金屬時代,人們瘋狂的追求著名與利,有多少人會曾在自己心房裡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港灣,可以偶爾的放逐與依靠呢。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個瑪蒂爾德,只是分量有所不同而已。

中國人歷來講究中庸之道。人無完人,完美絕對是件及其不靠譜的事情,一旦追求完美必定害人害己。因此我想,我們不能用如此苛刻的眼光去對待瑪蒂爾德。她的另一面只要稍稍用心,就能發掘出來。瑪蒂爾德在丟失項鍊之後,沒有逃避,沒有遠走高飛。她沒有低下自己高昂的頭顱和自尊,她靠自己的雙手依舊勇敢的走下去。突然間想起另外一位女子,《亂世佳人》中的郝思嘉,一個敢愛敢恨且具有極強責任感的女人。她曾經也虛榮與貪婪過,但又何妨。當她對著傷痕累累的泰勒莊園時,她可以豪邁的對著天空堅定的喊出明天又是新的開始。她所遭受的一切似乎是報應,可是在成長的路上誰不會碰到荊棘。我想每個人都會經歷些挫折吧,每個人都是在挫折中成長起來的吧。而且我覺得每個在我們看來完美的人都是從一隻醜陋的毛毛蟲破繭而出的蝴蝶,他們也會曾遭人鄙視和唾棄過。

再回到《項鍊》,曾經高中學完這篇課文時,老師讓我們敘寫結尾。我當時想了3個可能,一個是她無法接受這一切,香消玉殞或者變瘋子,但是似乎不太符合瑪蒂爾德的性格,所以我認為不恰。二是重得項鍊,變成了十足的貴婦,過起了貴婦的生活,卻總想起十年間奮鬥的日子,感嘆現在日子的空虛與無聊。三是感悟了生活的真諦,繼續實實在在的日子,我想這個最好的結局,也確實很難多同學都跟我想法如出一轍,看來人們都喜歡大團圓的結局。

《項鍊》反映的是當時法國社會瘋狂的崇拜金錢的時代。而現在的中國,也正處於這樣一個鋼筋水泥的時代,主流也許就是拜金主義,那些大肆嚷著寧願坐在寶馬里哭的女生,這不就是現實的瑪蒂爾德么。如果是這樣,那人生絕對是空洞無物。那么,請為自己建造一座精神花園,一個使得自己的靈魂可以小憩的地方,否則過於極致則必將毀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