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水滸傳有感2000字3篇

讀水滸傳有感20xx字1

《水滸》是本老少庸雅皆愛的巨著。它引人入勝的連環章節中塑造了不計其數的人物形象。個性之鮮明,在中國文史上首屈一指。但在這些英雄豪傑的鬥爭之中,卻隱藏著施耐庵對人生對社會的看法。你只需隨好漢們—齊發威,一齊狂笑,一齊叫罵,在無拘無束的痛快淋漓之中,便能發現這一百零八個人,每一個都是作者精神追求與內心情感的寄託。《水滸傳》是我國古代,也是世界文學上的一部描寫農民革命鬥爭的長篇小說,和《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四大古典小說,幾百年來,一直受到廣大民眾和小朋友們的喜愛,就連我也不例外。

《水滸傳》主要講述了太尉高俅原本是個無賴,因為會踢球,得到了皇帝的賞識,從此青雲直上,無惡不作。他的乾獨生子高衙內橫行霸道,為了霸占八十萬禁軍總教頭林沖的漂亮妻子,他誣衊林沖帶刀進八軍機重地白虎堂圖謀不軌,把林沖發配充軍,還想在野豬林半路把他殺死,幸虧花和尚魯智深仗義相救。又有打虎英雄武松、宋江等眾多好漢,共108人,最終都因為種種不同原因而被逼在梁山落草為寇,揭桿起義。他們舉起義旗,打著替天行道,劫富濟貪的口號,殺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擊了反動統治者的囂張氣焰,張揚了人民民眾的神勇鬥志,乾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李逵

他是一團火,一團抗爭的烈火。在他身上,永遠體現著性格的徹底自由與無拘無束。他不是神化的孫悟空,他只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是現實中桀驁不馴的人。一切的封建束縛他都不放在眼裡。他要用他那兩把板斧砍盡天下不平事。施耐庵將自己對於社會、制度、正義不得伸張的不滿淋漓盡致地揮灑在李逵身上,同時又寄託了作者對反抗和自由的熱切嚮往。我想,李逵未免是激進的。但在社會文明的今天,人們是否被處處是規條條是律的社會磨光了個人主體思想的稜角,在其中個性不也是被磨平了嗎?我對李逵的讚揚,並非讚頌他處處違規犯律,而是欣賞他在嚴酷的社會中依然保存著人心最底處的激進思想,他沒有成為時代的奴隸,沒有套上社會的枷鎖,他要反抗時代的不平,這正是他的可貴之處。可現在的人們,精神與思想的無拘無束似乎被條條框框束縛了,被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所消磨。社會的文明,人的精神與思想理應進入更為人性化的深層境界。人的社會不能沒有規定、條例,人們理應遵守,但人們本應在叱吒千里無拘無束的思想境界中開拓更廣闊的空間,讓精神理想超越古人,卻沒想到反讓古人當了自己的模範。李逵反抗與自由的思想精神永遠都昭示著人的行為可以有所依託、管制,但人的精神與思想決不可消沉、低迷與戴上世俗的枷鎖。

魯智深

他是忠與義的化身,他寄託了施耐庵對於俠義的熱烈歌頌。金氏父女正是由於素不相識的魯提轄而逃出鎮關西的魔掌。林沖正是由於萍水相逢的花和尚才在野豬林倖免遇難。這一切,都是魯智深的忠義表現。忠與義在《水滸》中,是作者所竭力唱頌的,更是貫穿這一百二十回章節的無形骨架。但忠義,在現代社會中似乎已成為了古董。它能夠直接產生效益的一面,被人們保留著,而它的忠誠與義氣、人們長久相處肝膽相照的一面,卻被丟棄了。而此時的忠義,已成為信誓旦旦的一句空話,不經世道的人天真的想法。又有誰想過,它是友誼的最高境界,是古人留給我們炎黃子孫特有的一種高貴品質。它既是精神,又是品德,更是古人為人處事的標范。但現在呢,似乎已煙消雲散了。我常常羨慕古人思想的純潔。是他們,才有了生死與共的真摯情誼。生活在文明社會中的人,也許會譏笑他們的幼稚,但我們丟掉了多少真摯的、純粹的情誼呢?我們的情誼中有多少是與利害直接相關的。這些真情實誼是否隨著生活的緊迫而逐漸消失呢?忠與義,體現著古人多么誠摯的追求與嚮往。忠誠與義氣,是它們得以讓天南海北分散的人而在梁山八百里水泊擰成一股扯不松,砍不斷的繩。在他們心中,這是高於一切的。在發達的今天,商品經濟狂潮的衝擊下,誠實、信用在人們心中已搖搖欲墜,大家爾虞我詐,得到的是大把鈔票,而丟失的卻是我們民族思想的精髓。人們擁有了一切可擁有的物質,卻將真情摯感、中國人做人的原則鎖入內心深處,何時才打開呢?

在一百零八個好漢中,每一個都是一個不同的哲理人生,他們昭示我們無限思考。這是古人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它永遠都在閃耀著精神世界的光輝。它也永遠給我帶來了關於思想與情感的啟迪和力量。

《水滸傳》是我國古代,也是世界文學上的一部描寫農民革命鬥爭的長篇小說,和《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四大古典小說,幾百年來,一直受到廣大民眾和小朋友們的喜愛。

《水滸傳》里講了很多故事:太尉高俅原本是個無賴,因為會踢球,得到了皇帝的賞識,從此青雲直上,無惡不作。他的乾獨生子高衙內橫行霸道,為了霸占八十萬禁軍總教頭林沖的漂亮妻子,他誣衊林沖帶刀進八軍機重地白虎堂圖謀不軌,把林沖發配充軍,還想在野豬林半路把他殺死,幸虧花和尚魯智深仗義相救。又有打虎英雄武松、宋江等眾多好漢,共108人,最終都因為種種不同原因而被逼在梁山落草為寇,揭桿起義。他們舉起義旗,打著替天行道,劫富濟貪的口號,殺遍大江南北,沉重地打擊了反動統治者的囂張氣焰,張揚了人民民眾的神勇鬥志,乾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讀水滸傳有感20xx字2

《水滸傳》是我國施耐庵寫的第一部古典長篇白話小說。這一書記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最後剿滅叛黨,卻遭奸人謀害的英雄故事。讀完它,我充分認識中國這部古代名著的社會意義在於深刻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和腐朽以及統治階級的罪惡,體現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會現實。

《水滸傳》刻畫了一百零八位好漢。這一百零八好漢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但他們性格上又有共同特徵,那就是愛打抱不平,重友情,講義氣。書中好漢嫉惡如仇、俠肝義膽、粗獷豪放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比如,魯智深替金氏婦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鎮關西用智逃脫;楊志在汴梁買刀時不堪牛二的撩撥將他殺了,後怕連累他人主動去官府自首;宋江在種種威逼利誘之下,仍然對自己的祖國忠心耿耿。我又禁不住感慨,在我們當今這個提倡和諧文明的國度里,卻又有多少人能像梁山好漢那樣,義無返顧地、勇敢地與邪惡勢力作鬥爭呢?

前幾天我電視上看了一則新聞。新聞講的是某公寓裡有許多僑胞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搶劫。這些僑胞就像一群生活在狼身邊的羔羊,隨時隨地可能被狼吞噬。但這棟公寓樓內是全有攝像系統的。只要有人報案,警方完全可以調出視頻畫面來辨識作案強盜的面孔和身份。而且這四位強盜事實上就居住在此公寓樓的附近。公寓內的華僑完全可以出來指認他們。但是完全出人意料,沒有一個被搶的華人敢站出來報案和指認。原來,這四個強盜很了解這些華人的這種心態,他們有恃無恐,原先是四人持一把手槍入室搶劫。到後來搶了錢又添了武器,變成每人均有一把槍。他們知道這些中國人懦弱,膽小怕事,不敢報警,更不會擔心有警察會來抓他們。我看了心情既難過又憤慨。住在這公寓中可憐的華人呀,當你們面對邪惡,只有站出來報案,協助警方把罪犯繩之以法,才是解決被搶的根本之道啊!你們怎么那么麻木不仁呀,不懂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利呢?這是為什麼呀?我們國家是一個講法制講公平公正講正義的社會,為什還會有這么荒謬的事情發生呢?那些華僑膽小無能和《水滸》中一百零八好漢高大形象相比,他們著實讓人感到悲哀呀!

所以,我更加佩服一百零八好漢個個是講仗義、肯為朋友赴湯蹈火,兩肋插刀的一群英雄。你看,朱仝兩次義釋宋江,宋江義釋雙搶將;朱仝因放走雷橫而刺配滄州。由此可見,一個"義"字雖然只有三筆,有時卻要用一個人的生命去寫。在現實生活中,救人於危難之中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因為它需要有相當的勇氣,甚至還要有一命換一命的決心。只有具有強烈的正義感、具有高尚品格的人,才能算是一個真正的英雄好漢,他才能被人們銘記心中。所以,現代的董存瑞捨身炸暗堡,黃繼光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敵人的機槍,

他們如同水游英雄,為了正義,為了真理奮不顧身,因為他們有強烈的正義感,他們完全清楚什麼是不該做的,什麼是值得用生命去奮鬥的。這些現代英雄,誰能不說他們不是炎黃子孫大義的延續,誰能不說他們不是中國歷史上揮之不去的光輝!當然,對一個沒有正義感、自私自利的人來說,是不能理解這些的。因為他們的正義已被麻木所吞噬,奮鬥的激情被冰雪凍結,而他的靈魂被社會中一些醜惡的東西同化罷了。

讀完《水滸傳》,我又不禁想到了張天曉。他是我非常佩服的一個人。他身兼法國卡通人動畫公司的美術總監和今日動畫老闆的雙重身份。張天曉特殊的境遇在於他是一個非常敢於冒險、又很講義氣的人。他的創業得到一些法國動漫公司的支持,這成就了他的“水螅型”的成長。因為講義氣,他回到上海“救火”,由此發現了市場機會;因為義氣,他“被迫”創辦自己的公司,卻由此闖出一片天地;因為“義氣”,他決定投資合拍片,最後打進了國際動漫原創市場。由於張天曉非常講義氣,樂於助人,加上紮實的基本功,所以在法國的動漫界建立了深厚的人脈。可見,講義氣的人能夠獲得很大的成功。

常言道,話說過了,就要算數!這本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可世上偏偏就有許多“說話不算數”的主。大家常常拿他沒辦法,但只能多加小心就是了!因為當今這個複雜社會網裡,什麼人都有,有的人是“話籮子”,早上眼一睜,嘴巴就閒不住。唾沫星子四噴,大嘴呱呱叫,無話找話講。他看似很講義氣,好像恨不得為“朋友”兩肋插刀,巴不得“桃園結義”。他認為反正自己沒在對方面前留下“白紙黑字”,你沒憑沒據別人不能拿他怎么樣。尤其是只有你我二人在場時說的話,他更是賴得理直氣壯,因為他認為當時沒有旁證呀!這種人要是賴起來,臉不紅,心不跳。神態自若,弄不好,來個“賊喊捉賊”,把你“裝”進去。搞得你沾了一身腥,生了一肚子氣。這種人有的還會找出各種藉口,不管藉口合適不合適。有的找了藉口還振振有詞,好像理站在他那一邊。我想,這樣的人是最不講義氣的,要是他們和水滸好漢相處,一定會遭好漢們唾棄甚至被滅亡的。當然,這些說話不算數,沒正義感的沒良心的人,他們最終會受到倫理道德及或法律懲罰的!

讀完《水滸傳》,我更加明白了:作為青少年中的一員,我今天最主要的就是好好學習,將來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因為我懂得讓我們的國家國福民強是我們民族大義的根本所在。我一定要學會做一個忠義兩全的人!

讀水滸傳有感20xx字3

泱泱華夏五千年,多少文化結晶碩果纍纍,放射出耀眼光芒。而“四大名著”更是瑰寶中的瑰寶。《水滸傳》就是這樣的一本書。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她既沒有《紅樓夢》的精緻繁華、沒有《西遊記》的神奇有趣、也沒有《三國演義》的細膩豪邁,卻有著她自己的傳奇多彩。

《水滸》是我國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章回小說,是明清小說的典範。由施耐庵於元末明初創作,描寫了北宋年間官逼民反,梁山泊英雄聚眾起義的故事。在真正開始閱讀之前,我一直以為這是本歌頌農民起義的小說,但讀過才知道,《水滸》竟是本“反面教材”!它竭力以唯心論的天命論解釋宋江的投降主義路線,歪曲農民革命。《毛主席語錄》曾指出:“《水滸》這本書,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讓人民都知道投降派。”魯迅也評論道:“一部《水滸》,說的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這一番言語,批判的都是以及時雨宋江為首的地主階級投降派。宋江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忠臣孝子,是作者精心塑造的投降派的典型代表。他與高俅之間的鬥爭只是地主階級不同派別之間的鬥爭。他把晁蓋的聚義廳改成了忠義堂。“聚義”是團結英雄好漢們造封建地主階級的反;而“忠義”則重點在“忠”,是按照孔孟之道為鞏固封建統治效勞。這樣把梁山中的階級路線脫胎換骨,不僅擴大了梁山,也毀滅了梁山。

毛主席說,在階級社會中,一切文化或文學藝術,都是屬於一定的階級的。話雖這般,但比起《水滸》濃重的政治色彩,我更傾向於她的文學藝術性。這也正是這本書成功的地方——不僅有豐富的思想內容,還有成熟的寫作藝術。就比如說書中第十三回——“急先鋒東郭爭功,青面獸北京鬥武”中關於青面獸楊志與急先鋒索超比武時的精彩描寫。這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對楊志的外貌描寫:“頭戴一頂鋪霜耀日鑌鐵盔,上撒著一把青纓;身穿一副鉤嵌梅花榆葉甲,系一條紅絨打就勒甲絛,前後獸面掩心;上籠著一領白羅生色花袍,垂著條紫絨飛帶;腳蹬一雙黃皮襯底靴。一張皮靶弓,數根鑿子箭,手中挺著渾鐵點鋼槍。騎的是梁中書那匹火塊赤千里嘶風馬。”以及對索超坐騎的描述:“兩耳如同玉箸,雙睛凸似金鈴。色按庚辛,仿佛南山白額虎;毛堆膩粉,如同北海玉麒麟。沖得陣,跳得溪,負得重,走得遠,慣嘶風必是龍媒。勝如伍相梨花馬,賽過秦王白玉駒。”頻用比喻,細膩形象,將寶馬的炯炯有神凸顯得淋漓盡致。對楊志所騎之馬的描寫也毫不遜色:“鬃分火焰,尾擺朝霞,渾身亂掃胭脂,兩耳對攢紅葉。侵晨臨紫塞,馬蹄迸四點寒星;日暮轉沙堤,就地滾一團火塊。休言火德神駒,真乃壽亭赤兔。疑是南宮來猛獸,渾如北海出驪龍。”工整的對偶,形象的譬喻,用六個事物把那燦爛的紅描繪的躍然紙上,將良駿的神采奕奕彰顯得栩栩如生。絢爛的文筆讓人仿佛覺得一場精彩絕倫的比武就在眼前。正如書中所寫:“雖不知武藝如何,先見威風出眾。”

而作者成熟的寫作藝術還體現在對人物的形象刻畫上,水滸梁山一百單八將及其他各路英傑也好,小人也罷,無不個性鮮明,活靈活現,加之跌岩起伏的故事情節,全書一百二十回,內容繁多卻絲毫不亂井井有條,環環相扣引人入勝,不愧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而這些也正是小說成功的重要因素。無論是“聚義”還是“忠義”,梁山泊的匾牌上一直少不了“義”,義字當頭正是水滸好漢們的統一特徵,也是他們令我感動的地方。就拿花和尚魯智深來說吧,他與林沖雖只有一面之緣,卻願意在林沖遭人暗算時拔刀相助,並一路上好生照顧且護送其至滄州附近,將薛霸二位公人“管教”得服服帖帖。這不正是“義”的體現嗎?在這一點上,楊志同樣也做得很好。在他一怒之下殺死潑皮破落戶牛二之後,主動與路人一起上衙門投首。敢作敢當也是他身上的閃光點哪!哪怕是“投降派”宋江也是極推崇“義”的。水滸中個個好漢,哪個不是以義為自己終身的行動準則。而黑鏇風李逵也正是因為對宋江的義而丟掉了性命。可見,義,有時候是需要用生命去做到的。

想當今社會,“義”是存活得越來越艱難了。遠的不說,就拿近幾年的一些事來看吧。各種各樣的“碰瓷”、老人家摔倒訛好心人、以及“小悅悅”事件等等,無不令人痛心!小的來說,這是個別人沒有很好的發揚中華傳統美德;大的來說,這是整個民族的道德與覺悟在急劇下滑!幸好,我們還有“托舉哥”周沖、“最美女教師”張麗莉、“最美媽媽”吳菊萍、還有郭明義、還有孟佩傑、鄭益龍還有……這種願以生命做到“義”的品格還沒完全消失。拯救民族之義,我們,還有希望,我們這一代,就是希望!

讀《水滸》,品大義。一本水滸,告訴我們要儘量減少政府腐敗,防止“高俅第二”的出現;告訴我們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告訴我們人生在世義字當頭,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然而,一本水滸,一本被盛讚為“委曲詳盡,曲脈貫通,《史記》而下,便是此書”的名著,告訴我們的,又何止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