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讀後感400字5篇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最為著名的散文集,是對養育過他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懷念。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讀後感400字,希望大家喜歡。

朝花夕拾讀後感400字1

富有深刻寓意的文章一直是魯迅先生寫文章的宗旨,但是對於《朝花夕拾》這篇散文,魯迅少了對現實的批判,多了些趣味,一些回憶,少了似懂非懂的封建清朝,多了些童年時代不可觸及的享受。令我感到十分有趣。

通過這十篇小散文,體現了魯迅先生對親朋師友的摯誠懷念和對往事的無盡追憶。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一個舊學老先生的形象躍然紙上;讀《阿長與山海經》,勾勒出一個真實鮮明的農村婦女形象;《藤野先生》中的描寫將藤野先生生活中的馬虎與治學嚴謹形成強烈對比。

而《貓·狗·鼠》中一個神往“老鼠成親”的充滿童趣的我,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捉蟋蟀和捕鳥的頑皮好動的我;《五猖會》中有著對背不出不準去著會的封建家長制和封建教育的不滿和反抗的我,以及在《藤野先生》《范愛農》和《瑣記》中,則有著苦苦尋找救國救民的我。

《朝花夕拾》語言潔淨優美,親切感人而且色彩紛呈。有的尖銳辛辣,有的質樸清新,有的精闢,有的機警。讀它,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動,親臨了魯迅先生孩提時代的地方,渲染了真摯感人的悲情氣氛,闡述了身為革命者肩上的重任,啟發了我的愛國熱情。

朝花夕拾讀後感400字2

之前在語文課本上,陸陸續續讀過一些《朝花夕拾》里的一些文章,這些文章讀起來特別有味道,往往讀過之後就很難忘記。這次,我翻開《朝花夕拾》這本散文集,細細地讀著,裡面的每篇文章都特別精彩,讀後令我有感而發。

童年是美好的,魯迅的童年卻特別精彩,每讀裡面的一片文章,就讀出了真實的感情,猶如親身經歷著魯迅童年裡發生的每一件事。而且,我將魯迅的同年和我的童年相對比,發現我們的童年有一些相似之處。

魯迅童年的時候,家道已經衰落,大人們必須為生活奔波。魯迅由於做錯事情,經常被長輩責備,這些都讓他感到難過。

我出生在平凡的家庭,爸爸媽媽必須為柴米油鹽、衣食住行而辛勤工作,根本沒時間陪我,在我做錯事後,他們會大聲責備我。魯迅,在文中流露出渴望得到家長的理解,我也希望家長理解我。

這坌書中,最吸引我的一篇是《狗、貓、鼠》,魯迅沒有朋友,只有小狗、小貓、小老鼠陪他玩。文中寫道,魯迅和一隻貓結仇,其實,和魯迅憂愁的不是貓,而是他生活的那個家庭環境。

讀了這本書,我讀懂了魯迅的童年生活,也思考著自己的童年生活。

這是一本值得一度的好書。

朝花夕拾讀後感400字3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享受著不時從字裡行間中透露出來的那份天真燦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現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畫。

我讀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自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大人不注意,鑽進了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有採摘野花野果。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的嚴厲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

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爛漫,令人回味,也學就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因此我才會那樣喜愛,尤其是作者以一個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讀起來讓人感到異常的親切,充滿激情。

我家屬於郊區,附近有一大片的田野,小時侯,總去那裡享受著和煦的陽光,秋日裡的習習微風,把那裡的油菜花摘得一朵都不剩,我沉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之中。我和夥伴都在為自己的前程努力著,努力得讀書,因此,也不能在沉醉在兒時的天真散漫中了,少了幾分親切,少了幾分自由,也少了幾分對大自然的熱愛。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那些瑣碎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朝花夕拾》,體會以下那個不同的年代的童年之夢,體驗一下那時魯迅的美好童年。

朝花夕拾讀後感400字4

這本書是魯迅先生晚年的作品,而這部散文集中所寫的,又全是先生幼年時期的事情。在《朝花夕拾》中,魯迅大量使用了對比和諷刺的手法。讀著魯迅先生這些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我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童年,那么真實。頓時,貪戀起童年的味道。也體會到了魯迅先生散發內心對童年的熱愛。讓我感到無比的親切,內心充滿激情。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裡,有歡笑有淚水。然而魯迅的童年雖然也有不愉快的事情,但他表現出了不一樣的心態。在閱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時,就感覺在和魯迅先生聊天。從魯迅的文章中讀出了樸實。就是以為內這份樸實,讓讀者感覺十分親切。魯迅那種輕鬆而生動的語言,讀著讀著,你仿佛就看到那個人就站在你面前一樣。

魯迅先生是懷著真摯的情感懷念他童年的一切。

第一次《朝花夕拾》時,不明白書名的含義。爸爸說,《朝花夕拾》指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的人回憶起兒時的點點滴滴。

魯迅的童年回憶就仿佛一篇感人的日記,不經意一翻會讓你感到流連忘返。

那一點一滴的歡笑與喜悅,在我們有空時,不放翻出來品嘗。

朝花夕拾讀後感400字5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最為著名的散文集,是對養育過他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懷念。書中的語言樸實清新,一些情節令我感到非常親切感人,比如長媽媽在魯迅小時候為魯迅講故事和買山海經的事,讓我感到很溫馨,但看到後來,發現長媽媽已辭世有三十年了,讓我感到十分懷念,後來魯迅先生又說長媽媽是個青年守寡的孤孀,所以我覺得長媽媽是個很可憐的人,在魯迅的文章中,可以看見那個時代中國的思想和文化,那時的政府是多么的腐敗,比如書中講到的《拿來主義》、《論雷鋒塔的倒掉》,在他的雜文中有無情的揭露,還有尖銳的批判······其形式繁多豐富。

《父親的病》當時的庸醫,這些所謂的“醫生”明擺著就是勒索錢財,冷不丁一出口就是巨款,如“憑票付英洋貳百元正”、“英洋壹百元正”,而且最後仍治不好病,或病得更重,我對這些“醫生”很憤怒,不知這些“醫生”是怎樣想的,他們難道對骨肉分離的痛苦渾然不知,還是他們認為錢財比生命更重要?總之這些庸醫對生命的漠視讓我感到他們不適合做醫生,而且還得背上蓄意謀殺的罪名。

《朝花夕拾》讓我更加了解了魯迅童年時的生活經歷,而且讓我更加感受到魯迅的魅力、感召力和影響力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