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乃明朝著名作家吳承恩的得意之作,堪稱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奇蹟。
《西遊記》主要講述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師徒四人在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讀完這本書後,我思緒萬千,而神通廣大的孫行者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眾所周知,孫悟空被作者塑造得栩栩如生,他身上既有猴子性格頑劣、桀驁不馴的特徵,也有神仙般廣大的神通,更有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渾身的英雄氣概。他本身頗有成就,卻不肯好好地做自己的美猴王,吊在舒適的水簾洞中享受生活,而是憑藉一根如意金箍棒和令人拍案叫好的本領浩浩蕩蕩地打上天庭,他那不肯屈服於權勢,敢於奮起反抗的精神表達了作者對封建社會種種不良現象的不滿。
後來,孫悟空被如來佛祖鎮壓在五行山下,重獲自由後又無奈地保護窩囊的唐僧一路西行,取經途中竟不知不覺地成為取經集團的核心人物,並對領導者唐僧格外聽話。而孫悟空後來顯得有些遜色,原先還耀武揚威地想奪取玉帝的位置,後來在降妖伏魔的路上卻還要懇請神仙來助一臂之力,作者通過孫悟空角色變化的反差形成鮮明對比,暗示了作者想奮起反抗腐敗的封建社會,卻又身單力薄,而想做什麼事,還要請示上層皇親國戚,有權勢的人幫忙才行。
在書中,玉帝是昏庸無能的,就連如來佛祖也是貪婪的,所以,作者想借用孫悟空這個人物在這本“社會百態書”中表達自己對腐敗的封建社會的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