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播撒誠信的種子》有感

讀《播撒誠信的種子》有感————誠信,我期待著你的歸來 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有悠久的歷史文化,也有許多傳統美德。像自強、謙虛、禮貌等。講誠信,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良好的品德。誠實是做人的根本,不誠實的人不能信任,更不能被委以重任,因為沒有了誠信,就會失去別人的信任。正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一個人一旦失去了道德,就會人避之。

誠信就是尊重客觀事實,襟懷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在當代中國,誠信表現在工作上,就是專心致志,認真踏實;表現在學習上,就是扎紮實實的下功夫,勤奮刻苦;表現在對組織、集體的態度上,就是奉公守法,遵守紀律,忠誠老實。誠信的人就是最受人尊敬的人。

誠信的對立面是欺騙。騙子有時候看上去好像很聰明,其實是最愚蠢的。欺騙就好像是雪裡埋人,只能騙人一時,一旦太陽出來,真相就會大白。

“當信用消失的時候,肉體就沒有生命了。”法國的大仲馬這么說不正表明了失去誠信的人在世界上是被視作空虛的嗎?而我們缺少的,正是去欣賞誠信。

我很欣賞誠信。因為誠信是最經得起時間的磨礪的:“健康”隨著時間損毀;“美貌”隨著光陰枯萎;“金錢”隨著時光耗盡;“榮譽”隨著歷史封塵。但“誠信”卻如一杯醇酒,越品越有味兒,越品越覺得芬芳、醉人……

XX年,美國的《讀者文摘》做了一個調查,他們組織人員在世界一些城市故意遺失錢包,在1100個錢包中,有56%被撿到者送回來了。其中挪威人和丹麥人最老實,返還率為100%,紐西蘭、芬蘭、蘇格蘭等國家返還率為80%以上,美國為67%,日韓兩國皆為70%,法國為60%,台灣和香港也被調查,分別為50%和30%。

雖然沒有在中國大陸沒有做這個實驗,但是國內有人補上了。一名研究經濟學的先生,找了一位女士在不同的商店裡買10次東西,每一次都付兩次錢,結果沒有一個人拒絕第二次付款。這明顯的讓人看出了誠信的塌陷。

周恩來總理生前曾說過:“‘言必行,行必果’,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生活的坐標,行動的指南。”

其實,在我國封建社會,誠信就已經作為修身齊家制國平天下的一種道德要求了。三綱五常中的“五常”便是以仁、義、禮、智、信為內容的,其中的信即是信用、誠信之意。拋開糟粕的東西不談,僅就誠信而言,在今天的社會中已越來越襖凸顯出它的現實意義來了。一個言而無信的人是不足與之謀的,沒有信用的人身邊也會沒有真正的朋友。凡是知道“狼來了”這個故事的人,都會明白誠信缺失後的可怕結局。

誠信的建立,是一件需要全民動員、老少參與的事情。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誠信的建立要從少年兒童抓起。我堅信,誠信是人的本質的外在流露,但需要長期的培養和良好的社會風氣的薰陶。

人總是在教訓中取得經驗,社會總是在磨難中向前推進。

“建設誠信社會”,“建設誠信校園”的口號已經響徹中華大地。但有點可惜的是,東風吹,西山倒,一陣春風過後,萬物回歸自然。誠信建設雖然需要口號,但更需要的,是我們的行動!這些,使我想起了《論語》中孔子的學生曾子說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於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誠信,我期待著你的歸來……

雨意於XX年3月31日寫雨意留言: hi!大家好!好久沒投稿了,我的朋友有沒有想我呢?哈哈,開個玩笑!最後祝大家愚人節快樂喔!記得還要和我聯繫喔!只要在我的文章後發帖就可以了,我一定會回答你的所有問題的。好了,說得太多了,希望斑竹不要怪偶,嘻嘻!(注意:我很想當斑竹,希望斑竹能幫幫我,再此我先謝謝你們了!謝謝了!!-6-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