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凝聚的集體無堅不摧

我們一出生就生活在一個充滿真情的世界裡,無論親情、友情還是兄弟情、師徒情都是世間最美好的情感。它們如同一束束和煦的陽光帶給世人火一般的溫暖,又如同一朵朵美麗的花點綴著我們斑斕的生活。是的,情感是美好的,情感是溫馨的。在日常生活中,它是我們不可缺少的人生體驗。

讀過《西遊記》的人都會對疾惡如仇、神通廣大的孫悟空推崇備至、欽佩有加,確實《西遊記》這部小說之所以會家喻戶曉、童叟皆知,孫悟空這個人物形象功不可沒。然而,我想更重要的是作者想告訴世人一個道理:真情凝聚的集體無堅不摧。正因如此,唐僧師徒才能厲經磨難,唱響一路凱歌,終於取道真經。

孫悟空大鬧天宮,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西遊記》中的故事都是那么曲折,那么動人。不知道你有沒有仔細看過唐僧肉眼凡胎,誤會孫悟空,並趕走他走時的情節,你有沒有體會過孫悟空此時內心的感受,也許你沒有過,也許你有過。可是琢磨一下他的眼神,那是一雙憂鬱而複雜的眼神,可以說這雙眼神將孫悟空痛苦複雜的內心活動展現得生動傳神。作者把人物描寫得如此傳神,使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是不是作者的筆有神奇的力量?不是!是因為作者在他們師徒之間用一根無形的線把他們連在一起,這就是一個“情”字。

“動人心者,莫乎情也。”在唐僧被黃袍妖怪抓住陷入危機時,豬八戒放下十分高貴的面子,去花果山請孫悟空。最終,孫悟空也放下自己所謂的面子救出了唐僧。有人也許會說孫悟空不是被唐僧趕走了,已無師徒情份,怎么還會回來呢?沉思許久,想來是因為他們倆和師傅之間有一種至深至誠的師徒之情。在他們看來,師傅是再生父母,教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做人,也學會了幫助別人。師傅唐僧用寬容善良,將野性十足、毛毛躁躁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改變了:孫悟空變得做事會考慮後果,不再莽撞急躁;豬八戒也變得勤快起來……由此可見,美好的情感可以感化人,更可以改變這個人。

在《西遊記》中融匯貫穿的還有一種情,那就是友情。在攻打黃袍怪的情節當中,孫悟空和豬八戒、沙僧齊心協力救出了唐僧。友情不僅表現在這個故事當中,在其他故事裡他們師兄弟也是互幫互助,在危險的時候,他們更是表現出至濃的“兄弟情”。他們就像三支蠟燭,經過困難關卡當中的熊熊烈火的燃燒,融化了,但他們合三為一,心連心,緊緊地,完全融合在一起。從他們身上體現了一種團隊精神精神,一種團結就是力量的真正友情,它無堅不摧,無魔不怕。

在我們現在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是多么渴望這樣一種精神。

我們生活在21世紀,正處在高科技飛躍發展的關鍵時期,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必須由我們這一代新世紀的雛鷹去完成。但是單憑個人的努力,即使付出全部力量,也未必能完成這個艱巨的任務。我們必須眾志成城,齊心合力,才能成功,團隊精神精神十分重要,假如每個人都是一棵樹,一棵孤樹頂不住狂風,一片樹林方能力挽狂瀾;假如每個人都是一顆星星,一顆星星不明亮,繁星滿天亮晶晶;假如每個人都是一滴水,一滴水成不了江河,千千萬萬滴水方可奔流而下,氣勢磅礴……同樣,由許許多多人在一起的集體才能發光、發亮,才更有力量。

但在一個具體中,大家都志在不同,道不合的話,就不能稱之為具體,也沒有什麼力量可言。具體中大家應該志同道合,那么他們必成為朋友,必會建立起一份友誼。無論這份友誼是真是假,是深是淺,但都是人間一件美好的東西。《西遊記》的作者筆下的一個以西方取經為目的小集體中,有親情,有友情,有寬容,有體諒,這正是美好的社會,人民幸福生活的象徵,他運用對比的手法,從反面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醜惡兇險。故事中的妖魔鬼怪、深淵陷阱就是當時社會上那些醜惡現象的化身。正因如此小說也表達了作者希望正義,希望安定,希望通過無處不在的一個“情”字來改造這個世界的美好心愿。

回首看看我們現在所生活的年代,親情、友情越來越為社會所重視,千千萬萬的人積極行動,新連著心,手挽起手,不問報答,不問卑微,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才使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團結穩定,一片欣欣向榮。

掩卷沉思,我想作者之所以選唐僧、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這四個人物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達西天如來佛祖迎取真經,其根本的目的是要告訴後人:只有緊密團結在一起,用親情、友情,也就是一個“情”字去處事,那么即使最難克服的困難也會煙消雲散。唯有如此,方可有一個繁榮、安定的朗朗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