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築夢中國觀後感2000字範文

《築夢中國》以壯麗史詩的形式從歷史的宏大記事來展現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從苦難深重中起身,迷茫困頓中傾力尋求突破口,歷經曲折。影片記述中,我注意到復興之路展覽館中存放的30多本家庭生活賬本,其中楊燕秀一家從1965年到XX年三十多年的家庭收支情況,事無巨細,無一遺漏。在驚嘆平常家庭極不起眼的生活賬本能收錄進國家博物館的同時,我為賬本主人一絲不苟的生活態度所深深感動。

這是一種高度嚴謹負責的生活態度。數據是最有說服力的表達方式:三十多年來,從一個黑白電視機到一塊香皂;從前十幾年負債生活的苦苦支撐到後十幾年寬裕後的盈餘,每一筆都不曾放棄記錄,這是何等的細心和謹慎。一個普通家庭的生活賬本也相當於我們每個幹部的工作賬本。普通百姓的生活賬本如此清晰,幹部的工作賬本更來不得半點糊塗。辦公室承擔的“三服務”的職能,是市委的中樞,我們的工作直接影響到全市相關係統的有效運行。日常工作中,一次通知時間的誤差將會影響整個會議的進展;一個標點符號的錯誤可能會嚴重曲解文意;一個數據的錯誤將會給領導做出錯誤決策。對於受民之託的每一項事情,受命接手的每一項工作,當認真對待,仔細研究,三思而後行,時刻以一種嚴謹踏實的態度來對待每一件工作。

這是一種堅持不懈的愚公精神。對比一本本延續多年、詳實具體的家庭生活小賬本,自己的工作筆記有時候卻是零落斷續,生活日記也很少寫了,有的時候甚至一些需要及時反思和總結的重要事情也沒有及時記錄,過後便淡忘了。其實,不一定都是寫筆記,也可以是對自己所接手的每一件工作務必完整收尾的強制要求,或者只是對檔案資料的定期整理歸檔習慣等等。可能,有的時候我們覺得生活簡單就好,有些事情並不重要,卻無意忽視了這其實是經常重複做一件有用的事情是一種好習慣的養成,這不是無關緊要的一個簡單動作的重複,而是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曾有研究表明,在所有的人類個體行為中,人們依據感性思維做出的決定超過70%以上,只有少部分的決定是要經過理性的深入思考做出的。因此,堅持養成一個良好習慣不得不說是重要作用的。

這是一種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影片記載,“……1984年11月,賬本上第一次出現了餘額……”從1965年開始記賬,歷經19年後方才有了餘額。影片中我們可以感受到社會發展過程中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但在這裡我們更應該看到的是,賬本主人持續良久地精打細算、勤儉節約的力量所在。她正是以這種事無巨細簡單方便的記賬方式來進行管理和控制家庭收支,最終才實現了從虧欠到盈餘,實現眾所嚮往的美好生活。勤儉節約是廣大民眾身上所具有的珍貴美德,也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我們每個幹部都必須學習這種精神,培養勤儉節約的生活習慣,這也是修身養性的最初條件。

這是一種平凡世界的脫穎而出。平常百姓家的生活賬本能被收入國家博物館就是在極度的平凡中孕育出的不平凡。身處平凡不能甘於平庸,更不能得過且過,要認真、務實、勤懇並堅持不懈,如此一來,平凡的崗位終將給你脫穎而出的機會。

這是一本明明白白的生活流水賬。這些簡單明了的家庭生活賬本就像我們每個幹部的廉潔賬本。我們的幹部在服務民眾、推動發展過程中,要不忘修德明志,提升精神境界,時刻警醒,防微杜漸,防腐拒變,記好每個人清正廉潔的賬本,堅守黨員幹部的精神高地。

賬本日常收支的細微記錄中,家庭的生活從詰據時的負賬到富足時的盈餘,從以柴米油鹽為主要開銷到購買大件家電,購置金項鍊等裝飾品。這是一種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堅信。這一本本賬本其實就是瓊海50萬老百姓的生活賬本。我們要順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按照“不砍樹、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鎮化”的要求“打造田園城市、構建幸福瓊海”,推動風情小鎮精細化建設和美麗鄉村高速發展,讓農民笑意寫在臉上,幸福發自內心,實現“城在園中、村在景中、人在畫中”的美好願想,把瓊海建設成為“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中,南海之畔的一顆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