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頂之下的觀後感

《穹頂之下》是一部時長103分鐘的紀錄片,由前央視著名主持人、記者柴靜自費拍攝,聚焦霧霾及空氣污染的深度調查,主要針對什麼是霧霾、它的形成及解決出路,進行了比較深入的記錄和剖析。以下是應屆畢業生學習網為您準備的關於穹頂之下的觀後感,希望您能喜歡。

 第一篇:穹頂之下觀後感

我個人感覺柴靜的整個紀錄片講解得還是比較全面和客觀的,當然昨晚點擊率能超過3千萬次這么高主要還是名人效應。

紀錄片裡邊有些觀點可能講解得不是特別清晰,比如北上廣深杭州之類的汽車限購,人均汽車保有量其實是遠低於東京的。不過後邊分析洛杉磯時特別講了油品質量和排放標準是關鍵,而非汽車數量。

中國目前每10人才1.1輛汽車,其中北上廣深總人口占全國6%,汽車占10%,大概5人1輛。歐美日澳每2人有汽車1輛以上,紀錄片中提到的東京1200萬人約800萬輛車,墨西哥巴西南非俄羅斯每4人1輛,印度40人才1輛,全球平均7人1輛。美澳俄及南非的人口密度遠低於中國,日韓歐明顯高於中國的139人/平方公里,與中國的可比性更強。

我想,柴靜的主要目的應該是喚起民眾關注並用輿論向政府和排污企業施壓,而非為節能減排建言獻策,這個目標肯定是很好地達成了。但套用富蘭克林的一句話,如果你想要說服別人,要訴諸利益,而非訴諸理性。

紀錄片除了喚醒民眾關注污染,也應該重點分析污染原因和解決辦法。比如中國石油和天然氣消費占一次能源比例低但探明儲量不低,她沒有提到開採成本和技術。比如油品差,中石油那位領導說提標準會斷供社會不穩定成本高,她可以對比下美國的油品和價格,很明顯壟斷導致的中國煉油水平低是關鍵。其實紀錄片也有提到一些,但民眾看起來會覺得不是太清晰。

如果要說解決方案和投資機會,清潔能源的推廣肯定共識,其中包括能源結構的調整。但按蓋茨在ted的演講來看,只有核能才能做到0排放並徹底解決問題。

水和核電目前和未來應該都有很好的投資回報這已經是市場共識,風電目前回報最差,太陽能目前回報不錯但未來有巨大的上網價格下調壓力。火電雖然目前盈利狀況很好但缺乏成長空間,煤炭我估計只有反彈而沒有反轉的機會。

垃圾發電現在的回報非常好,因為不但上網電價有收入,還有垃圾處理費收入,每噸收費在百元上下各地有出入,但需求絕對是非常剛性的,這導致它不單盈利好而且現金流強勁。

過去半年我因工作需要調研走訪了幾十家節能環保企業,發現環保的社會需求和意識已經很明確,但賺錢特別是現金流好的企業很少,除了政府體制和各種利益的鉗制外,主要還是大部分企業自身的技術和核心競爭力不強,因為我也有碰到好幾家盈利狀況和現金流很好且發展潛力陽光的企業。

比如柴靜的紀錄片裡提到的污染源線上監測和app,我就看到有很不錯的企業並且正準備投資它,它存在的意義類似於這個紀錄片導致的輿論壓力,讓民眾和政府能監督排污企業,並且是有客觀標準的。

正如紀錄片裡的英國能源大臣所說,節能減排會讓很多傳統企業倒閉工人失業,但也能讓更多的新企業成長,我想這裡邊一定會有很多的投資機會,在中國大部分實體經濟行業和企業不景氣的長期趨勢下,這個機會顯得更加珍貴。

 第二篇:關於穹頂之下的觀後感

XX年2月28日下午,從央視離職後一直沉寂的柴靜通過各大網路視頻網站發布了一個長達104分鐘的紀錄片:柴靜霧霾調查《穹頂之下》。一石激起千層浪,該片引起國人對中國環保話題的各種討論。

環保問題在我國已經不是第一天提出的需要重視的問題了,但一位記者關於霧霾的調查得到國人如此熱烈的反響尚屬首次。除了這場演講本身精彩絕倫之外,更能說明的問題是:在環保方面,我們做得還遠遠不夠!

作為普通大眾,在我國環保改善的問題上,我認同柴靜的觀點:我們不能僅僅去等待國家建立一個強大完善的體系,我們需要依靠我們的選擇,我們的意志去參與環保事業,守護我們的家園!

說起環保,很多人覺得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不知該從何做起,其實環保就在我們身邊。比如節能減排,只要我們稍加留意,就能做到。比如當我們離開房間10分鐘以上,當我們在白天看見公共區域的燈還亮著,那么請您隨手關燈!還有,當我們能開風扇的時候,請不要開空調;當我們離開辦公室1個小時以上時,請關電腦。在三月里你熱衷於參加各種抽獎促銷活動的時候,不妨和你的家人一起參加3月29日的“地球一小時”停電活動。因為每節約1度電,就減少了1千克二氧化碳和0.03千克二氧化硫的排放。

說到環保,不能不說到節約。我倡議能循環利用的一定要循環利用。生活可循環利用的資源很多,包括水、紙張、塑膠製品、電池、衣服等。至於如何循環利用各類資源不必用過多文字去贅述,方法很多,踐行才重要。值得高興的是,我在公司看到了實實在在踐行循環節約理念的行為。例如,為了提高紙張有效使用率,公司很多部門的做法是專門在列印室設定列印紙張回收處,只要是單面使用過並完好的紙張,都將回收到回收箱,科室同事自覺使用回收紙列印內部檔案。有一次財務的同事提醒我,日常費用報銷的列印單只需要用半張a4紙,剩下半張紙可以裁下來作下一次列印報銷單使用。大家不要小看這一張紙的節約。造紙的原料主要是木材、煤、水。生產1噸紙需要木材0.875噸、煤0.5噸、水375噸,造成35%的水污染。浪費紙就意味著資源浪費。紙張需要木材來造,就要砍伐木材,毀壞森林,破壞生態環境,造成水土流失。而節約紙張就可以保護森林、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環境、減少支出、節約資源。

“一個人知道了自己做的一點點事情,可以讓事情本身變得更好,他心裏面就能夠變得踏實了。”確實,哪怕只是因為自己隨手把水龍頭關緊而避免多浪費了一滴水,但只要做了,心裡就會很踏實,就會很高興。因為我們在為我們共同生活的家園變得更加美好在努力。

愛護地球,珍惜資源,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更希望你與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