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電影《錢學森》觀後感1000字

“回到我的祖國,我做什麼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種蘋果。”

導演張建亞在電影裡將錢學森的愛國情深或明或隱表現得淋漓盡致,不管你發現還是沒發現。他的一詞一句,他的一舉一行,甚至連他眉毛的一顰一蹙都可以看出他對祖國的憂思,對祖國的拳拳的的赤子之心。電影追溯到錢學森與夫人蔣英結為連理後飛往美國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主要描述了錢學森歸國時受到美方的各種阻撓,他在新中國領導人的幫助下回到祖國,以及他在當時國家在航空事業一空二白領導一幫有幹勁的科研人員全身心地投入對飛彈核子彈的研發。

作為馮·卡門的得意門生,當時錢學森在美國在航空工程理論方面已經有一定的造詣,這不得不讓人佩服他的聰明智慧。由於對航空方面所做的貢獻,美方給予他一家優越的生活條件當然不在話下。吃穿不用愁外,所接觸的都是一些上流社會高級領導型人物。可是當他提出想回國祖國時,美方卻一直阻撓。先是拘禁,再是搜查行李筆記文稿,最後是4年監視。

“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雖然錢學森人在美國,然而他心嚮往的一直是那片熱土,那片他期待的能種出“蘋果”的土地。

“我們來到美國的目的不就是為了有一天能學成歸國,報效祖國嗎?”這句他對好友所說的話一直在我腦海縈繞。可見錢學森在美國求學期間一直沒有改變他的目標,堅定,不渝。或許這就是他不向美國屈服的力量,跟隨著他那顆心。

影片另一大亮點就是錢學森與其夫人蔣英之間那段相濡以沫的愛情。蔣英放棄了當時正處於上升期的歌唱事業,跟隨錢學森飛往美國。在他身邊為他打理好生活一切瑣事,照顧培養好子女。在錢學森事業高峰期與他一起共享幸福快樂;在被美方監視時,蔣英在他背後一直默默支持著他,共度那段煎熬的歲月。當然影響是相互的,錢學森在夫人的影響下,愛上了音樂。你在哪兒,我就在哪兒。蔣英一直陪伴著他,不離不棄。錢老晚年倍感對妻子的愧疚,然而蔣英不僅沒有怨他,反而非常理解他那顆愛國心,那份心繫國家人民,一心只想國家繁榮昌盛的感情。

做一個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何樂而不為呢?中國可以少一個成功的女高音歌唱家,但中國絕對不可以少一個錢學森!對啊,中國不能少造出兩彈一星的錢學森,不能少心繫國家與人民的錢學森,但中國也不能少舍小家為大家的蔣英。

心懷堅定目標與理想,努力勤奮,落實每一處細節,對自己充滿信心,做最好的自己!

在自己那方淨土上種上可口饞人的大蘋果!

仰望星空,腳踏實地!向錢老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