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觀後感

 第一篇:觀看《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有感

央視正在熱播的《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收視率已經創造新高!

看到電視裡正在播放恢復聯考的畫面,許多人有共同的感受:77年我也參加了聯考。平靜的語氣之下,卻很快泛起波瀾:“有幾個關鍵細節,倒回來又聽了聽,每一句話,都會讓人回到那個年代!”

“1月8日,周恩來逝世;4月5日,天安門爆發四五運動;7月,鄧小平被撤銷黨內一切職務;7月6日,朱德元帥逝世;7月28日,唐山大地震;9月9日,毛澤東逝世……”伴隨畫外音,1976年的一個雨夜為中國的那段歷史拉開沉重的帷幕。

這是一段13億中國人的集體回憶,一段永遠無法忘記的艱難歲月,一段曾經激情澎湃的歲月,一段牽引我們和子孫後代身歷繁盛與文明的年代。

“鄧小平“三個字的背後,是三起三落的傳奇故事,也是現代中國波瀾起伏的家國命運,更是折射了遠大理想和崇高品格!

從上世紀80年代末的《百色起義》,到90年代的《大決戰》之《淮海戰役》《浴血太行》,《大轉折》之《鏖戰魯西南》《挺進大別山》,以及《大進軍》,一直到本世紀初紀念鄧小平1XX年誕辰的《我的法蘭西歲月》《鄧小平1928》,眾多的影視作品都在紀念這個被《紐約時報》點評為“政治奇才”的老人,但故事再現的,都是戰爭年代的崢嶸歲月以及他個人生活的少量片段。在鄧小平誕辰110周年之際,這部籌拍數年,長達48集的《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為我們帶來了無數個第一:第一次長達8年(1976-1984年)的時間跨度,第一次將鄧小平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重疊,第一次在國家命運的宏大敘事中,展示了鄧小平鮮明的個性色彩和豐富的內心情感,也再一次深入地展現了他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和政治情懷。

面對“四人幫”的迫害,他說:“邪不壓正,‘四人幫’搞不垮中國共產黨,這個信念,我們全家都要堅定不移。”

面對西方的質疑,他堅定不移:“要讓不相信社會主義的人最終相信,最終靠的是我們國家的發展。”

面對蘇聯解體,他清醒地意識到絕不能重蹈覆轍:“中國需要長期的和平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

面對先進的已開發國家,他開明、自信: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

還是回到那個雨夜。最忘不了的,是他始終堅定如炬的目光。

“文革”結束後的中國百廢待興,歷經磨難的國人,乃至全世界都在矚目:中國向何處去?

作為中國人民的兒子,他深情切切,平靜的表情背後是內心的巨大波瀾。他深知十年動亂後的中國底子薄、人多、耕地少,吃飯就業教育都成問題。但他堅信,“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營造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在思想上政治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抓得住抓得穩”,四個現代化一定能實現!這是他的理想信念,更是他崇高的政治情懷。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他從國情出發,不盲從於任何外來的聲音,從否定“兩個凡是”,實現思想大解放開始,一步一個腳印,以十一屆三中全會為起點,毫不動搖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走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

沒有恢弘的音樂,沒有義正辭嚴的台詞,沒有臉譜化的表演,無論是訪日新幹線上的觸動、寶鋼項目決策的果斷、恢復聯考時機的選擇,還是為陶鑄等人平反的艱難,以及中美建交的重大外交勝利,我們看到的只是一個又一個推動中國前進的歷史瞬間。看到一個說著四川方言,偶爾開著玩笑卻始終殫精竭慮的老人,一個個不眠之夜,一次次凝聚人心的討論,一個個若有所思的眼神,還有總是那么堅定的背影……而13億中國人的生活中,開始有了喜悅、笑臉,有了活躍的市場、中西方的經典書籍、手機、彩電、裙裾飄飄的時裝、股票、汽車、旅行……

這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希望和夢想。

人們由衷地懷念這位老人,這位真誠、堅定的社會主義理想的守護者、實踐者、開拓者。

西方人驚嘆於他敏銳的洞察力,高瞻遠矚的眼光,稱他是“政治奇才”,而他所創立的鄧小平理論,證實了社會主義強大的生命力,他把世界上五分之一人口帶出混亂、貧窮,帶入新的方向。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成為東方的奇蹟。

前蘇聯有位著名政治家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我非常贊同鄧小平的一個觀點,那就是不能不顧本國國情而盲目草率照搬外國模式。因為照搬他國模式不可能帶來成功,最後只會變成中國的“共產主義大躍進”或俄羅斯前幾年的“資本主義大躍進”。這也並不是說不能吸收其它國家好的經驗。正好相反,開放就是為了更好地利用其他國家好的經驗。在我看來,鄧小平及其繼承者的主要功績在於他們能夠在人口眾多的國家實現政治和社會的穩定,同時保證了經濟的高速發展和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參與。

美國前總統尼克森評價:他那勇往直前的堅強決心和絕對的自信都給我留下了一次比一次深刻的印象,而且每次我對他的印象都由於他領導的國家正在發生的巨大變化而進一步加強。

今天,中國再次進入改革元年,這位睿智的老人留給我們的政治財富,仍然在這片大地生生不息地演進。

第二篇: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觀後感

正在熱播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長篇電視連續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看得人熱淚盈眶、熱血沸騰,已成為我們每天的精神大餐。一個個場景、一幅幅畫面、一組組鏡頭,一下子把我們拉回從前的那個年代,點點滴滴仿佛就在昨天、就在眼前。

螢幕上,再現一代偉人鄧小平,讓我們從心底強烈地感受到,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沒有哪一次改革取得的成功不是來自“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沒有哪一條改革經驗的獲得不是來自“膽子要大一些,敢於試驗”;沒有哪一種改革進步的勝利不是來自“闖的精神,冒的精神”。觸景生情,隨著電視連續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的播放,讓我們深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由一張白紙百廢待興推進到今天如此氣勢磅礴氣壯山河之景象的強大中國真是來之不易,也讓我等深感一代歷史偉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核心的小平同志對我們黨和國家建立的卓著功勳實在是了不起。正如該劇主題歌《為什麼我總是想起你》唱道:“無論朝起朝落,無論花開花謝,自信在風雲變幻之間。”

撫今追昔,倍感歷史使命猶在。牢記歷史使命的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深深懂得“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xx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謀遠慮,以極大的政治勇氣、歷史的責任擔當和高超的領導藝術,團結帶領8600多萬共產黨員和13億全國各民族人民,頑強拼搏,譜寫了新的時代篇章。我們高興地看到,小平同志開創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後繼有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欣欣向榮,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值得期待!今天的中國,正如《天耀中華》歌中唱道:“天耀中華,天耀中華,風雨壓不垮,苦難中開花;真心祈禱,天耀中華,願你平安昌盛生生不息啊。

堅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建設好我們的國家,朝著“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前進,這是xx同志擔任總書記以來向全黨同志發出的新的動員令。由此以來,在中國大地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呈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向心力。這是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結果。這是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結果。這其中有三點啟示極其珍貴:一是說明我們黨歷來倡導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永不過時;二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針對“兩個凡是”提出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大討論的理論觀點永放光芒;三是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認識真理永無止境,理論創新永無止境”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正在指引我們不斷大步向前。今天我們懷念小平同志,最主要的就是:解放思想,打破條條框框束縛;實事求是,抓住機遇發展自己;敢於擔當,爭創一流工作業績。xx同志對小平同志的“道路認同、理念認同、情感認同”理當成為我們的行動指南。

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把人民的利益舉過頭頂,始終把人民民眾的冷暖安危掛在心上。這是全黨上下形成的高度共識,也是我們黨領導全國人民繼續前行的動力源泉,更是我們黨戰勝各種困難、抵禦各種風險、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法寶。鄧小平同志曾告誡全黨:“我出來工作,可以有兩種態度,一個是做官,一個是做點工作。我想,誰叫你當共產黨員呢。既然當了,就不能做官,不能夠有私心雜念,不能夠有別的選擇。”透過小平同志這番語重心長的話,我們耳邊又迴響起xx同志那振聾發聵的聲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彰顯的是一種執政理念,是一種愛民情懷,更是一種崇高追求。是的,如果我們不能在“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搞好,國家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強,全國各族人民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履行職責、承擔使命,那就會愧對黨、愧對國家、愧對歷史、愧對人民。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描繪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偉藍圖一定能夠實現。事實表明,以xx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求真務實,勵精圖治、奮發有為,取得了驕人的業績。無論是“八項規定”正黨風帶民風,還是民眾路線反“四風”治頑疾,無論是義無反顧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還是全面深化改革合力攻堅克難,無論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還是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網路強國,無論是實施務實外交戰略樹立大國形象,還是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營造良好環境,都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舉世公認的嶄新業績和輝煌成就。由此出發,國際影響巨大、綜合國力提升、社會風氣好轉、國人信心大增、圓夢行動空前。這些,也是我們對小平同志最好的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