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電影蘭亭觀後感

提到蘭亭,人們最先能聯想到的肯定是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筆下的《蘭亭序》,被無數書法愛好者奉為傳世神作的《蘭亭序》,確實是蘭亭當地的一個最有名氣的代表,然而除此之外,我們對位於浙江省紹興市蘭渚山下的蘭亭知道的卻是少之又少,但這絲毫沒有動搖過它原本屬於在歷史舞台上的位置。

實際上,電影《蘭亭》是從1931年切入的,主人公是住在紹興城的林姓人家,父親在鴉片的“消耗”下被迫賣掉了小兒子林田,而哥哥林耕又在小夥伴們的幫助下費盡心思重新找回了弟弟,並和小夥伴們一起成長,還做著霸占一方水路的運輸生意,在林耕與一位日本女人結婚後,一直生活在那個被他們親切的稱之為“蝴蝶灣”的世外桃源中。與世隔絕的環境讓他們不受外界的打擾,也就避開了來面對戰爭的殘酷與滾滾的硝煙帶給紹興,帶給浙江甚至是整箇中國的衝擊。但隨著林耕與他的夥伴們親眼目睹自己的好友被日本人用極其殘酷的方式殺害後,亡國之痛遽然打破了他們內心的平靜,瞬間讓他們從漠然且不知所措的無助,到警醒、憤怒、毅然決然的投入到抗日中,並最終捨身在那片美麗的蝴蝶灣。

第五代導演肖風,他用自己的獨特視角與對那段抗日歷史的別樣見解來深刻地解讀、闡述著自己對於歷史的認知,並來完成了這部影片。縱觀全篇,觀影者可以很清晰地發現,它並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表現其抗日戰爭的主鏇律影片,它並沒有用慷慨激昂的抗日口號去激發人們的共識,它也沒有用大量的抗日戰爭的表現形式去喚醒人們銘記那段歷史,而它所營造出的抗日影片的氛圍是獨一無二的,它在平靜中涌動著巨大的能量,它在柔軟中包含著特別的情感,讓觀影者的眼淚從心底里流動,讓那一份對於崇高前輩的哀思從腦海中流過。

可以震懾人心靈的情感,在我看來,它就是最真實的,而可以還原人最本質的衝動,在我看來,它也就是最成功的。對於《蘭亭》來說,它所表現的戰爭激烈與殘酷在通篇並沒有用一句口號式的洗腦橋段來渲染,它是在用一種深入淺出的方式去用真情、真意去感動觀眾。在革命者被日本軍官行刑的場面中,在一對年輕的共產黨夫妻最後的對白中,講述的是這么多年兩個人卿卿我我的生活小事,說的是夫唱婦隨的革命情懷,看似簡單的恩愛,它背後卻撐起的是兩位共產黨人生死相話的革命與友誼,兩個愛人之間相依相守、捨身忘我的對於革命的奉獻之情。

《蘭亭》中的林耕,從最初的不經世事,到後來拋家舍業的去保護、運送新四軍傷員,投入到革命中去,其實蘊含著這個男人的成長的心路歷程。在影片中把一開始略有些紈絝的,不學無術但精明強幹的林耕表現得稍有些流氓地痞威震一方的范兒,頗有在道上混的大哥樣子,娶日本女人,做壟斷生意,好像沒有什麼事情是他林耕搞不定且辦不到的。但是即便是這樣一個很有性格的男人,這樣一個最好的朋友以及親弟弟就是革命者,卻都不知道為什麼而革命,怎么去革命的人,他在影片的後半部分能突然的轉變,其實是有原因的。

因為,在林耕心裡喚起了日本侵略者帶給中國人的“最原始的震撼”也是“最本能的喚醒”。林耕在影片中的三次震撼分別是,他第一次在城門外親眼目睹著方先生和阿姿的死,慘遭挖眼、截肢而吊死的好友給了林耕太強烈的衝擊,讓他久久都不能回過神來;第二次應該是在城中的小巷裡,因為偶遇挑釁的日本士兵,他再想到好友的慘死,這次林耕奮起的反抗並得到小巷中老嫗出手相助,林耕為之震撼;第三次是讓林耕掩護受傷革命者出城的“陌生人”,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去吸引日本巡查軍艦,而被日本軍隊炸死在江中,林耕著實再次被震撼到。為了革命,他最疼愛的弟弟犧牲了,他最好的朋友也犧牲了,就連剛剛認識的那個所謂的“陌生人”也為之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到底是什麼樣的信念讓他身邊的人可以不顧自己的安危而奮起反抗呢,其實就是這種最原始的震撼,讓林耕的本能為之喚醒,並最終到參加革命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電影《蘭亭》,它深刻的表達,絕不僅僅是在導演對於人性的情感的把握上做到的不扭捏,不造作的表達方式,更重要的是它真實且客觀的陳述了那段日本侵華歷史,包括對國人的也包括對於日本人的。對於影片的結尾處,日本軍官井上尋,他在親手殺死自己女兒後,還將其女兒與林耕的人頭懸掛在城門樓上示眾,很多觀眾覺得這樣的畫面可能過於殘酷,或者質疑它的真實性,但其實轉念想想,如果井上沒有親手殺死女兒,女兒被捕後其是不是會受到阿姿同樣的殘酷的刑罰,這樣是不是對於女兒來說是更加的痛苦。在那段歷史中日本人的殘酷無情和變態到極致的心理是我們這一輩人無法正常理解與感受的。

“敢戰才能言和”,它雖說只是一句振奮中國人,特別是中國軍人的口號,但是它實實在在的說明了在戰爭中,國與國之間的戰爭策略。對於《蘭亭》這樣的抗日電影來說,從藝術的角度出發,這部電影不但融入了推心置腹的情感的抒發,它的藝術造詣也是同題材電影所不能比擬的,近代大部分電影多從形式方面凸顯戰爭的殘酷,卻忽視了電影藝術本身的魅力,只有《蘭亭》真正做到了並達到了在藝術與題材上完美結合,開創了中國二戰史電影的新時代。

在中國影壇來說,電影《蘭亭》可以稱之為“中國最優秀的反法西斯電影”,它一方面用極端殘酷的畫面震憾我們,一邊用人性覺醒的深刻內涵去感動我們,別管是片尾的為懸掛在城門上的兩顆人頭撐起一把紅傘的老奶奶,還是當片尾曲想起在泥濘的沼澤地中相互攙扶著的共產黨人,都深深地打動了我們,讓我們淚流滿面。

這樣的一部淚崩之作,它所表現出的摧心孽戀,國讎家恨是我們一輩人只能去瞻仰與緬懷並可以深深地銘記在心中的。“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是導演肖風說他理解的《蘭亭序》中最重要的一句話,我想這可能也是導演想帶給觀看過《蘭亭》這部電影的人的一句最深刻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