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觀後感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描述了1976-1984年的鄧小平,主要從1976年毛澤東同志逝世27天后開始寫起,直到1984年10月1日,鄧小平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國慶遊行隊伍,遊行隊伍中的大學生自發地打出代表億萬人民心聲的橫幅“小平,您好!”為止,期間歷經粉碎“四人幫”,結束十年動亂,進行撥亂反正,國家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對中國具有劃時代意義。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學習網的小編為您提供的幾篇關於關於該劇的觀後感,歡迎閱讀。

 第一篇:觀看《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有感

敢為天下先,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態度,無論是在那些特殊的歷史環境中,還是在今天這個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都高度發展的年代都是一種可貴的精神。在觀看《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這部電視之後,感觸頗多,在那樣一個特殊的時代鄧小平同志能夠在思想領域及經濟領域有那么多偉大的創舉是多么值得銘記,印象最深的就是鄧小平同志說過:“沒有先例,就搞出一個先例出來”。

鄧小平同志在那個時期所面臨的局面,是難以想像的,毛主席、周總理相繼去世、“四人幫”的奪權、中國社會思想和經濟的現狀等等,都是擺在鄧小平同志的面前。可就算他所面臨的情況有多複雜,他都沒有倒下,依然在關鍵時刻站出來為祖國的命運而奮鬥。歷史選擇了鄧小平。在當時的各方政治力量中,四人幫作惡多端,不得人心,被打倒是必然的。以華國鋒為代表的新派勢力,在黨內高層缺乏根基,在人民大眾中沒有威信,難以承擔起領導核心的重任。以老帥為代表的傳統力量終於掌控了局勢,但老帥中具有國家治理能力、懂得經濟規律、能夠掌控軍隊的人少之又少。葉劍英、陳雲、李先念都是一個領域的領導者,但都不能在綜合駕馭上取得普遍的支持。遍觀當時的政治人物,唯有鄧小平才具有如此可能。

鄧小平同志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做出了許多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決定,高考的恢復、知識青年的返城、改革開放、四項基本原則以及引進外資、發展重工業等等,都無不體現了鄧小平同志的那種“敢為天下先”的氣魄和精神。“敢為天下先”,雖然只是簡單的幾個字組合而成,但是要真正做到這幾個字可不只是有勇氣就可以的,他能結合當時中國的具體環境,一切從實際出發,把中國與世界接軌,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使中國從各個方面都得到了根本的變革。

“敢為天下先”,在實質上就是要求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著重創新思維的重要性。在今天,我們同樣需要有這樣精神,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生活中,嘗試做別人不敢做的事情。當然,前提必須是合理合法,在不違反基本原則的基礎上敢於創新、做出亮點,這是當前我們在工作中所急需的。

第二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觀後感

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的熱播引來巨大反響。該劇講述了鄧小平1976年復出後,在黨和國家面臨嚴重困難的情況下,如何帶領黨和人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衝破重重阻力,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歷史進程。本以為看這部電視劇的觀眾都是像我們五六十年代的這茬人,因為這段“歷史轉折”我們都經歷過,有過切身的感受。意想不到的是,許多80後也愛看,碰到一起,還和我們這些過來人聊起有關這部電視劇的許多很有意義的話題。類似這樣“無代溝”,是很少見的審美現象。

關於鄧小平的影視劇拍過不少,而寫這段“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卻是第一次。觀看此劇,有三個非常深刻的印象。一是鄧小平復出。當國中央安排他抓全面工作,但是鄧小平卻選擇了分管教育和科技。教育與科技乃是事關祖國前途的大計。1977年,剛剛復出的小平同志主持召開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並作出了當年恢復高考的決定。1977年冬和1978年夏的中國,迎來了世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考試,報考總人數達到1160萬人。劇中展現了1977年恢復高考,及鄧小平與應邀進京的蘇步青等科學家共同參加科學座談會的故事。其中還有這樣一個場景:在北京大學經濟系的開學典禮上,著名學者馬寅初看到這個特殊的班級,既有叔侄同班的,也有夫妻同班的,於是笑著對同學們說,這真是世界奇觀。恢復高考制度不僅是一次教育界撥亂反正的偉大創舉,更重要的是為我國在新時期的發展和騰飛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礎。

看《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深刻印象之二是,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勇於衝破觀念束縛,敢闖敢試,堅持走改革開放之路。文化大革命十年動亂留下的一堆爛攤子,不僅僅表現在物質的匱乏,更體現在思想上的教條和僵化。該劇重點描寫了《光明日報》刊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情節,這些鮮見的內容首次在螢屏上呈現,而這篇文章引發的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問題的討論,是對“兩個凡是”的否定,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準備了思想條件。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把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上來,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今天,我們的改革開放事業步入了深水區,突破利益藩籬,動自己的乳酪,還是要有當年小平同志堅持改革的勇氣、解放思想的銳氣和責任擔當的正氣。

看《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深刻印象之三是,小平同志與人民民眾的深厚感情。小平同志有一句經典名言佳句,“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電視劇中有一個情節:小平同志視察大慶油田的時候,問一名生產能手、勞動模範月收入是多少。職工回答:45元2角。小平同志感慨地說,收入太低了,再不能搞平均主義了,要按勞取酬。小平同志心懷人民,尊重民眾,他推動的改革開放,目的是讓人民民眾過上美滿幸福的日子。正如xx總書記在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所指出的:“我們紀念鄧小平同志,就要學習他對人民無比熱愛的偉大情懷。熱愛人民,是鄧小平同志一生最深厚的情感寄託,也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應該堅守的力量源泉。”

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改革開放、科教興國,一切為了人民民眾、一切依靠人民民眾,讓我們繼承鄧小平同志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全面深化改革,堅信“中國模式”,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努力,不懈奮鬥!

 第三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觀後感

最近中央電視台熱播《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我每集必看。我們是那個年代的過來人。打倒“四人幫”,恢復高考,知青返城,老幹部平反,中美建交以及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等等,每一次重大歷史事件我們都十分熟知。

我還記得班主任向全班同學朗讀陶斯亮《一封終於發出的信》時,全班同學泣不成聲。

歷史老師被打成右派二十餘年。下放到農村勞動改造,歷經磨難,孤苦伶仃。堂堂大學畢業生,居然沒有任何女人願意嫁給他。當他被平反重新走上講台給我們上第一堂歷史課時,他講著講著,由於壓抑不了內心的感情,他突然失態了。他在講台上嚎聲大哭,他動情地說:同學們,我要感謝華主席,感謝黨中央為我平反!要不然我死不瞑目啊!

高考是我們那代人的風向標,當時能買到一套《數理化叢書》如獲至寶。全國上下年青人掀起了學習熱潮。凡是熱愛學習,有上進心的青年均受到社會的廣泛讚譽。真正形成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大好局面。

我還清晰記得,在一間破舊的會議室里。領導在昏暗的燈光下,向我們全體職工全文宣讀《鄧小平南巡講話》時,整個會議室鴉雀無聲。會後一位老同事對我說:看來春天真的來了,可惜我們已近黃昏。年青人,好好抓住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吧!作為早就希望衝破現有僵化體制,到廣闊天地自由翱翔的我,當晚就下定決心“下海”。三個月之後,辭別領導同事,瞞著父母,告別妻兒,背起行囊踏上“下海”的征途。是小平同志的南巡講話給了我勇氣,從此改變了我的人生。

我們要向他老人家鞠躬致謝!他憑藉經驗、智慧和膽識挽救我們的國家和民族。也激發了我們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年青人,投身於改革開放的滾滾浪潮。同時也改變我們那一代許多青年人的命運(包括我)。假如沒有以鄧小平為代表老一輩革命家力挽狂瀾,我們國家現在會是什麼樣子(也許今日的朝鮮就是例子)?我們每個家庭會是什麼樣子?我們自己又將是什麼樣子?

郁達夫有一句名言佳句:“一個沒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奴隸之邦,一個有英雄而不知尊重的民族則是不可救藥的生物之群。”是啊!鄧小平就是我們中華民族偉大英雄,我們要把他永遠懷念和敬仰!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是否再次喚醒我們:我們中華民族到今天仍然需要鄧小平的思想和精神。當下之中國更需要又一個鄧小平站出來,堅決懲治腐敗、打擊官僚、完善法制、改善民生,讓東方巨龍繼續騰飛!事實證明:誰以我們中華民族利益為重,為老百姓著想,為人民謀利益。我們就將擁護他!愛戴他!追隨他!比如今天我們還念念不忘的鄧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