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遠征軍觀後感

《中國遠征軍》應該說是最近以來我喜歡完整看的一部好的電視劇了。

作為一部反應當年發生在雲南的真實的故事的改編版,就算許多人物尤其是韓少功是一個虛擬的人物,有些情節不一定與歷史真象一樣,有部分的改編的成分,但是整體上來說是尊重了當年真實發生在遠征軍中的大概故事了了呢。

整體故事當然圍繞著七十年前所發生的故事,圍繞著整個世界對反法西斯而展開。在當年日本人夢想著占領緬甸,然後切斷滇緬公路,扼住中國人在抗日戰爭中唯一的一條接受外國援助之路,從而實現其北南夾擊消滅中國折夢想。

從中國的角度來說,為了整個抗日戰爭能夠爭取得足夠的國際援助,必須要打通滇緬公路,作為美國從整個世界角度考慮必須要保證能夠給予中國政府足夠的援助,保證中國政府不垮台才能夠在中國戰場上吸引足夠的日本兵力,這不僅僅是減少日本人與其對抗的需要,也是防止日本成氣候後出兵蘇聯,形成與德國夾擊蘇聯,迫使蘇聯政府不得不抽調其歐洲兵力後加大歐洲戰場壓力的需要,而英國一是要保住其在印度等東南亞的殖民地利益,所以才會出現這樣一場《中國遠征軍》。

可以說一部《中國遠征軍》,真實再現了當年中華多少錚錚鐵骨男兒為民族命運而戰的場景。從戰事一起時的出征、同古保衛點、仁安羌大捷、遠征軍兵敗野人山、戴安瀾將軍血染沙場、孫立人退守印度集訓、反攻、松山之戰……無一不是當年多少男兒用鮮血 染紅的故事。

從整個劇情來說,既真實又跌宕起伏。一個又一個的偶然因素,通過一群群普通的士兵反應出來當時的真實的戰場故事,反應出美國、英國、中國在此次戰略中各自的利益所在,而在國際舞台上博亦的事那當然就是看誰比誰狠誰比誰有水平了。整體故事雖然從上級到前線都有所表現,但有些虛構的人物在此劇中所代表的利益與角色似乎稍有誇張了。

從拍攝的效果來看,無論是地點選擇與拍攝的水平,當數近些年來的優秀水準了,雖然比起當年熱播的〈亮劍〉稍有誇張,煙火特濃了點……不管怎么說,一部電視劇能夠反應出一代人曾經的烽火歲月,就算從時間上來看拍得晚了點,畢竟當年的曾經為國為民毅然走出國門的人沒有犧牲的如今留下世上的也不多了,如果能夠再提前點、能夠讓曾經經歷過那場真實的戰爭的人們來看看,一方面是對其一個整體所做出的貢獻的安慰,二來也可以安慰存活的老戰士們和死去的烈士們。

我曾過一個故事,在看完戰爭片後一個老兵說,我們當年打仗怎么可能象你們現在的人看電影電視這樣清晰,我們在戰場上基本上炮火一響,許多陣地上莫說看敵人,就連自己身邊 的人也看不清。當然,這電視劇或電影要與當年真實發生的戰場情景一樣是比較困難了,這些畢竟不是戰爭紀錄片,就算為了觀念的需要,也不可能如戰場上一樣沒有延續性的開拍,這樣誰還敢投資拍片?

從這部片上來看,應該說從編劇、製版、導演到每一個演員都是下了苦功夫的了,不得不說在如此悶熱、潮濕的森林裡拍片是比較辛苦的了,尤其拍的是一部反應當年戰士慷慨悲歌的戰爭故事,但是我想,與當年真實的故事相比也算是輕鬆的了呢,畢竟真實的戰場上是沒有任何可以保障的,沒有水就是沒有水,沒有槍彈就是沒有槍彈,沒有糧食就是沒有糧食,而如今的演員們雖然辛苦倒不用太擔心這些的,而當年的莽莽森林中的恐怖恐怕是現在的人無法理解的了,最多能夠用心感受而已。

當年我看過一本〈中國遠征軍〉的書,上面祥細記錄了當年的故事,幾萬人的部隊退入野人山時就象淹沒在大海中,彼此是看不見的,人與人只有手拉手才能夠大家一起共同前進,而螞蟥、毒蛇、螞蟥、疾病、雨水等都可以輕易要了一個士兵的性命。一群女兵(估計大部分屬於醫院的)也一樣與男兵們一起經歷生死,好象看報導只有一個女兵活了下來,而許許多多的戰士倒下了,卻都是些無名英雄,就連當時的第五軍軍長也是在生病時差不多丟了命,也算是其祖國軍銜高,醫療條件較好,最後是其性常的警衛連長捨命保下來的,而常連長自己卻永遠長眠於野人山中,可以想像一般的戰士們是如何熬過這苦難的日子的了(當然只是活下來的人們),到底有多少人犧牲在撤退路上,連親歷者們也說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