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大全

2024年《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作業,整理並發布2019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大全,歡迎閱讀!

範文一

都說父母是兒女的啟蒙老師,教會他們最基本的知識與生活技能。然而於我,爸爸教會我的還有人生中最重要的,那就是做人。

記得有一次,我在學習物理時遇到了難題。爸爸看到我愁眉苦臉的樣子,主動來幫助我。爸爸看了這道題,裝出似懂非懂的樣子,馬上拿來材料開始了“實驗”。這是一杯米和一根筷子的實驗。爸爸將筷子插入米中,用手按好米後,將筷子提了起來。理論上,由於摩擦力的緣故,米會隨筷子一起提起,可爸爸沒有成功。爸爸沒有看到想要的結果,於是將米壓得更緊,再提筷子,一次再一次,他的手已壓得發紅了,米也被按下去一截,但都以失敗告終。我就對爸爸說:“我們不要做實驗了,你就把結果告訴我不就可以了嗎?”我已經很不耐煩了。可爸爸似乎沒聽到我在說什麼,還在堅持著做,就在這時,父親奇蹟般地把米提起來了!成功了,父親臉上終於露出了笑容,並為我講解其中的道理,我也深深理解了題目的原理。

我從爸爸身上讀到了堅持不懈和永不放棄的精神。

去年暑假,我們一家去了九寨溝。最後一天我們去了黃龍,黃龍以景色優美而著名,其最高處有美麗的五彩池。這是我嚮往已久要去的地方,可高原反應卻是免不了的。從機場下來後,我為自己鼓足了信心,開始行程。剛開始,我心情還不錯,空氣十分新鮮。可走了一段,我雙腿開始發軟,頭部也有劇烈的疼痛,呼吸相當困難。看看前面原路折回的旅客,我漸漸萌發了退意。父親看到我的樣子,說:“再堅持一下,否則就白來了。”此時,我看到父親微胖的身子,立即想起父親做實驗時的情景,他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學習嗎?我在旁邊的小亭子裡歇了歇後,又繼續上路。在路途中,我由於腦部缺氧而頭部劇烈疼痛,雙腿像灌了鉛似的難以前行,但我還是走幾步,停下來歇一歇,再繼續向前邁進,山頂似乎在向我招手,最後,我幾乎用盡渾身力氣,終於登上了最高點,看到了我只有在書本上才看到的美麗的“五彩池”。我的堅持給我帶來了勝利的果實。

我父親平時話不是很多,但他以實際行動觸動了我的心靈,使我學習他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可貴精神,並運用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使我有了收穫。我將從他的一言一行中懂得更多人生的真諦。我希望父親的精神不斷地被我汲取,使我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2019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做一個感恩的人

2024年中央電視台“開學第一課”節目播出後引起觀眾的很大反響。小編蒐集有關父母教育及子女孝道的文章,給大家參考。

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源。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

如今的社會,“孝”這個字可能離的太遠了,天天都有那些不孝之事,是社會的進步太快了?還是人性消失了?還是人太懶惰了?古時有二十四孝,廣為流傳,但在如今有多少人能做到如此呢?

如今的社會,有很多的人,家裡父母健在的時候沒有好好去服侍,卻在父母死後,高調的舉行追悼會,以為做了這些別人就會以為你是個孝子嗎?還有這些人,對自己的父母不是罵就是打,甚至幾十年對自己的父母不管不問,也不回家看看,就是因為自己的父母出生低微,而自己變成城市裡的人了,覺得在農村的父母有失你的身份了,還有的娶了媳婦之後,聽媳婦對自己的父母說三道四的,從而慢慢厭惡自己的父母。

那么想想問問這些人,你們如果沒有父母給你們生命,你們有這樣成就的就會嗎?換個角度來說,你們有孩子嗎?如果你們老了,你們的孩子也是這樣的對你們,對你們就像陌生人一樣,對你們就像瘟神一樣,你們的心裡會有什麼樣的感想?

古訓云:“萬惡淫為首,百善孝為先”。為什麼古人認為在所有的善行中,孝道是第一位的呢?自古以來,人們把父母撫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個有責任心的、高尚的人。

如果說父母疼愛子女在相當的程度上是本於天性,那么教孩子孝道則是一種人文教育,是後天教化的結果,固然在人的天性中,人人皆知父母辛勞,要盡我所能來回報雙親,但這種良善的天性如果不及時施以正確的教導方法,使之生根、發芽、成長、堅固,則此種感恩的心情很快會泯滅掉,不知不覺中,認為父母疼我愛我乃天經地義之事,已經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至於我也要疼父母愛父母,因無人教無人提醒,沒有成為我的生活習慣,乃漸漸遺忘於腦後,最後則渺然無知矣。幼童時期就沒有引導孩子形成孝道的觀念,沒有使孝順父母成為孩子的自覺行動,長大後卻埋怨孩子不懂孝道,豈非是緣木而求魚!打小就培養孩子的孝道精神,從娃娃抓起,這是最關鍵的,也最容易見成效。

2024年《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孝順父母

今天看到2019開學第一課,對於第一講是“孝”,我的感觸很深,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我也應該去孝順他們。

歲月之船悄悄划過,記憶的空隙間留一抹淡淡的回憶。而那回憶,把孝順兩字深深的刻在我的心裡。每個人心裡都應該有一顆孝順之心,丟失了這顆心,那人生該多么枯燥無味啊!歲月之船悄悄划過,記憶的空隙間留一抹淡淡的回憶。而那回憶,把孝順兩字深深的刻在我的心裡。每個人心裡都應該有一顆孝順之心,丟失了這顆心,那人生該多么枯燥無味啊!而在媽媽飽經風霜的臉上,又多了幾道歲月的殘痕……

一天早晨,北風北風“呼呼”的刮著,好像打翻了天上的瓶子。我早早就準備好去學校報名,看看窗外的天氣,不由愁眉苦臉。媽媽見我這副模樣,說到;“不要擔心,媽媽帶你去。”我當時欣喜的一蹦三尺高。

可是,當媽媽將電瓶車拉到門外的時候,我的心情就像是突然從高山帥進了萬丈深淵。北風颳在臉上,如刀割似的難受。我的耳朵頓時就凍僵了。媽媽的電瓶車視乎看起來已經好久沒用了,有一點破舊。只見媽媽做在電瓶車上,說到;“快上來。”由於寒冷,我不情願的坐上了電瓶車。電瓶車如他的外表一樣,不緊不慢的前進著。風怒號著帶來陣陣涼意,我心想要是遲到怎么辦?媽媽的聲音突然從頭頂傳來:“靖靖,冷嗎?”我一怔,抬頭正想回答,看見媽媽只穿了一件衣服,身子在寒風中瑟瑟發抖。頓時我眼淚直奔,但是,我還是止著了我的眼淚。我顫抖的問:“媽媽,你不冷嗎?”“媽媽不冷?”媽媽堅定的回答了我,我感覺媽媽的身影忽然寬大起來。這句話語久久傳回我的耳邊,久久的久久的……有愛才會有孝順,孝順兩字是不可以分開的,是永遠在一起打的。媽媽為了我,自己多辛苦多累,多疲卷,都沒有向我說過。她只是默默的承受這一切。你們看過兩份賬單這個小品嗎?句中講小孩為了掙零花錢在家幹活,問媽媽套錢,他們寫了一份賬單,是幾年來的關心與照顧等方面都零元。爸爸媽媽養育了我2024年,我從來沒有理解他們。所以,我決定從現在開始孝順父母,省吃省錢,多幹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當經歷過愛的人,他們從中感悟到孝順,因為他們知道,孝順是跟著愛走的。

2024年《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常回家看看

2024年中央電視台大型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父母教育我”,一個有關親子教育的問題。雖然講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但我想到的更多是父母對孩子的沉甸甸的、負責任的愛!物慾橫流的社會,難免會有所迷失。每一天,“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的故事都在上演,父母的苦心,孩子的叛逆,糾扯著觀眾的心。其實,很多人很多家庭的悲劇,是孝道缺失的悲劇,如果我們都能像父母善待我們那樣,去善待父母,生活該有多溫暖人心。

孝是做人基礎。俗話說: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任何一種愛都應當回報,更何況我們的師長和父母呢?人不能忘本,孝心不能等待,不能忘記師長和父母的恩比山重,比海深。

不善待父母就難取善於人,與人不善則不能取信於人,失去做人的基本道德,為社會所不容,為人們所鄙視,一個如果不知孝敬自己父母的人,就很難相信他的為人了。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善待老人其實就是在善待自己,普天之下人人都會老;你也要做父母,也願父慈子孝;自己不孝父母,何能期望子女敬孝與你呢?從教育後輩而言,也應從自身做起,以自我的實際行動,樹立孝順的榜樣。

我們最不能等待的是什麼?面對無力周濟窮迫的父母。也許;我們有太多的理由忽視敬孝。有人會想自己住房太窄,等掙了錢有了寬餘的房子,就把父母接到身邊;有人想,自己手頭緊,等再掙一些錢之後,儘量讓他們晚年享幾天清福;有人說;目前工作不理想,等謀到好工作,再和父母住一起生活;有人說;她們沒給我好的前程,沒供成我上出滿意的學界,不可理會他們;還有人說;她們沒給我留下基業和治下家產,不贍養他們……聽聽這是什麼話,殊不知,歲月無情,生死難料。父母一天天變老,很快就步入風燭殘年,一不留神就踏入黃泉;人何期待,何等待慢。

2024年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爸媽是我最好的老師

2024年《開學第一課》9月1日晚8時在央視一套綜合頻道播出,與全國中小學生及其家長見面。今年的主講嘉賓有“童話大王”鄭淵潔等,節目分為“孝”、“禮”、“愛”三個篇章,以“強”作為尾聲。2024年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大全包括圍繞2024年開學第一課《父母教會我》的所有觀後感,喜歡2024年開學第一課《父母教會我》的中小學生請看2024年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大全。

人的誕生,成長與成人,都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生活將我們平凡的瑣事調節成“生物鏈”一樣井然有序,那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題記

生活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學習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往事中,我們同樣可以學到很多。也許,稚嫩的我們還不理解生活的困苦與煩惱。我們的壓力也會感覺較為輕鬆。生活中的父母,我們又理解多少呢?父母夜以繼日的勞作,他們為我們流下辛酸的淚水,我們又知道多少呢?工作的壓力與煩惱,促使他們生活節奏也隨之改變了,我們又知道嗎?在大家都進入夢鄉的時候,悄悄地推開門,從狹窄的門縫中偷偷看到母親仍在那裡幹家務,那時,你還在無動於衷嗎?

在偷偷看到母親的勞作之後,我從此悄悄的在母親還沒回到家的時候,我已經把家裡的碗筷洗的閃光了,這其實並不算什麼,但加在一個勞作了一天的人身上,又是何等的艱難,慢慢地,我學會了體貼,關愛他人,政治書中的換位思考,其實,我長大了。

每當看包爸爸因為應酬而醉倒的時候,他磕磕絆絆地走進門來,而臥室門口的我們母子,淚水又一次傾瀉下來,潤濕了我們的臉頰。他一下子摔倒在地上,又一次觸動了我們的新,為了一家的生活,他整天夜以繼日的工作,就是希望有一個美滿的家庭,有一份成功的事業,兢兢業業。但是,生活的重擔不得不壓在他的肩上,我們又扶起他跌跌撞撞的進了臥室,母親悄悄地坐在沙發上小聲地啜泣。

2024年開學第一課觀後感

2024年的中央電視台大型電視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講的是父母的教育。父母情如和煦春暉,溫柔地照耀我們成長,父母情如涓涓溪流,守護著我們無怨無悔。“開學第一課”節目中,鄭淵潔、容祖兒、秦勇等都以身邊一些看似細小的事,向大家傳遞出父母愛之偉大和深沉。我想起我的父母,他們對我的教育又何曾不是春風化雨,偉大而深沉呢!

啟蒙我們的有很多人,如:周邊的朋友、校園裡的老師。我們像剛探出頭的嫩芽,需要園丁的精心照料。而老師便是其中的園丁之一,可是除了老師們,還有兩個人的對我們的人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就是我們的——父母。

父母是我們的啟蒙老師,因為從我們一出生開始,父母不僅是父母,還是我們生活的導師。家長是孩子最重要的啟蒙老師。父母與孩子朝夕相處,接觸的時間和機會最多,父母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

每個家庭的教育方式都截然不同,有的家長對孩子過分的嚴厲,無時無刻管著孩子,不給一點自由的空間,這樣的方式很可能培養出十分內向的孩子,不然就是不敢去想像的孩子;有的家長對孩子太過寵愛,這樣就漸漸的變成了溺愛,如果像這樣的嬌生慣養,一定會培養出許多壞習慣,孩子變得說一不二,想怎樣就怎樣,如果有一天獨自走上社會,有誰會滿足你如此之多的需求?但是如果這兩種巧妙的結合,各取一點、融合其中,就會變成一個完美的教育方式,而我家就是這樣的。

媽媽,用“嚴母”這個詞來代替,再好不過了。她對我的學習、生活等等的一系列東西要求都很嚴格。平常還經常讓我多看課外書。當時的我還不懂這其中的道理,只知道一味埋怨,可現在我終於明白了媽媽的良苦用心;爸爸,用“慈父”這個詞來代替,再好不過了。他平常對我無微不至,每天都會詢問我開心嗎?為什麼開心?同時他會抓住我的每一個一點進行表揚與激勵,使我更有上進心,更加渴望進步!

媽媽的教育,猶如山一樣,表面只是靜靜的,可在背地裡,她無數次的在鼓勵我,通過其他的方法,以前,我沒能體會到這種教育的方式,可現如今,我已經徹底明白了這種在狂風中依然穩定而沉著的方法;爸爸的教育,猶如水一樣,每次都能給我巨大的正能量和向前沖的動力,讓我無時無刻都充滿信心。他們經常告訴我,做事要小心謹慎、做人要誠實、不可以說謊、要學會寬容、友善、學會尊老愛幼,懂得知恩圖報、知道無功不受祿……雖然有時候聽到這已經重複幾百遍的話覺得很煩,但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什麼呢?以前的我總很天真的認為,父母照顧自己的兒女是很應該的,在普通的事。現在坐下靜靜想想,這是一種十分偉大的精神,這也許是一種責任,一種對孩子的愛,不容置疑。

父母的教育決定了我的一生,我們要去虛心接受這份有時讓我們很煩的東西——教育。

2019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媽媽教會我寬容

另外,中國教育線上為幫助廣大中小學生完成2024年《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作業,整理並發布2019開學第一課觀後感:媽媽教會我寬容

每個人的第一位老師都是自己的媽媽,我的媽媽教會了我正直、善良,也教給我寬容、體諒,。

我家來了一個小客人,我和他玩的很開心。休息的時候,他好奇地翻看我的東西,我也一個勁地向他介紹。他對別的不怎么感興趣,卻饒有興致地玩起了我的小風扇。因為是夏天,他拿著它,愛不釋手地擺弄著,很享受的樣子,直夸這玩意兒真不錯。可是……一不小心,他把小風扇弄脫了手,只聽“啪”地一聲,扇片摔壞了。我呆住了,視線頓時變得模糊起來,淚水跟著漫了出來,我哭出了聲。他很緊張,突然間跑進了廁所里。

媽媽聞聲趕到,把我叫進了書房,對我說:“把淚擦乾,對他說‘我原諒你’”。我不乾,媽媽又說:“他的心裡也很不安,你不能因為這件小事,就不和他玩了。”我啜泣著:“他弄壞……了……我的小風扇…….我……我很喜歡……小風扇。”媽媽安慰道:“不要緊,媽媽給你再買一個,但你得原諒他。”

此時他已跑到了樓下,我爬上窗台,對他大喊:“你不要傷心,我……原諒你!”他飛快地消失在我的視線中。

第二天,他又來找我:“對不起,昨天我……”我說:“沒關係!”於是,我們又拖起了手。

寬容是一顆美好的種子,是媽媽將它播撒在我心頭。明日,它將長成生命中最美好的鮮花,來回敬我最親愛的媽媽。

2019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父愛教會我堅持

另外,中國教育線上為幫助廣大中小學生完成2024年《開學第一課》觀後感作業,整理並發布2019開學第一課觀後感:父愛教會我堅持

父愛如山,深沉而又博大;父愛如酒,時間愈久愈是香濃;父愛如光,照亮前進道路;父愛如傘,為我遮風擋雨;父愛,教會我堅持。

看到“磨杵成針”的故事時,眼前就會浮現出一件兒時我與父親之間的事情。“1、2、3……18、19……”父親一下下地給我數著數。“我不跳了,我不想跳了!”5歲的我一邊堵氣地把跳繩扔到一邊,不邊嚷嚷著:“不跳了,不跳了,我跳不了,我連20個都連不了!”一次次,跳不到20下我就跳壞了。我的耐心終於在一次次失敗後被消磨殆盡。父親走過來,撿起地上的跳繩,調試了一下長短,說:“好,你先不跳了,休息一下,看爸爸給你跳100個。”好,我來給你數數。“我忘記了失敗的不愉快,興奮地給父親當起了小計數員。“1、2、3……50……60……70”父親178CM的身高,170斤的體重,拿著我的跳繩顯然不成比例,雖然已經將跳繩放到最長,可是父親的手中卻仍顯短。為此,父親給我示範時需跳得很高,要說不吃力是不可能的。看著他就算是在每一下都得跳得很高的情況下,那龐大卻不顯笨拙的身體,我猜想如果繩子合適,父親一定跳得很好。隨著我一聲聲的計數聲,一層層細汗出現在了父親的額頭,父親卻沒有停下來。“99。100”當我數到100整時,看見一粒黃豆粒大的汗珠從父親的額上劃落。“爸爸你真棒!”父親在給我示範完跳繩後,微喘著拉著我在台階上坐下休息,一邊休息一邊給我講了一個故事:磨杵成針的故事。相傳我國唐代大詩人李白,小時候念書缺乏耐心,常常逃學。有一天,他來到一座高山腳下,見一位老太太在磨一根鐵棒。李白很疑惑,就上前追問。老太太告訴他要磨出一根繡花針。李白驚訝不已,鐵棒如何磨成針呢?老太太說:“只要有恆心,不怕不成功。”李白深受啟發,自此他發憤讀書,毫不懈怠,終於成為一代“詩仙”。堅持就要有毅力。堅持就要不怕吃苦。堅持就要要有耐心。

“來,再堅持一下,再試一試。”在父親鼓勵的目光下,我又拿起了跳繩,一下,一下,又一下……那一天,是我5歲的生日,那一天,我刷新了自己的跳繩連跳紀錄,整整128下!那一天,父親教會了我支持。

“行一百里者半九十。”最後的那段路,往往是一道最難跨越的門檻。其實每一個人的一生中,都會或多或少地出現這樣、那樣的困境,有的時候就需要那么一點毅力,一點努力和一份堅持,成功就能觸手可及,而不是充滿遺憾地擦肩而過。“再堅持一下。”當我遇到困境時,父親的話語宛如尤在耳邊,父愛,教會我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