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觀後感作文五篇

我們作為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為人民服務,應誓言無聲。宣傳工作更應體此刻我們每一位黨員的一言一行中,以我們真摯溫暖的服務之心,及時有力的援助之手,去感化我們身邊的老百姓們,點燃他們內心的善良和熱情,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基石》觀後感

作為一部黨員教育電視專題片、創先爭優活動匯報片,《基石》專題片, 選取有影響力的典型事件和人物作為切入點,分別展現了新時期我省農村、社區、非公企業、社會組織、國企、教育、視窗單位和服務行業等基層黨組織在黨的領導下和黨員的帶領下取得的巨大成就,闡明了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性。該片有助於深入推進創先爭優活動,加強黨員幹部的先進性教育,

片中的先進典型事跡讓我深受教育,通過學習《基石》精神,我要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時刻保持創先爭優意識,立足崗位,不斷加強師德修養,自覺錘鍊業務能力,在工作中真正起到先鋒模範作用。做到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幟,履職盡責創先進、立足崗位爭優秀,以堅定的步伐、昂揚的激情,積極投身學校各項工作中,促進個人更好地成長和學校更好地發展。針對本職工作,帶領本班初三學生努力拚搏,衝刺中考。抓好初二年生物會考工作,努力提高學生的會考成績。 抓好初一年的生物教學工作,努力提高學生的期末成績。積極開展心理健康各項活動,如個案諮詢、手抄報評比、考前心理輔導等。

基石觀後感

根據廣東省委實踐辦要求,學院於2月20日上午9時組織部分黨員觀看了由省委組織部製作的在廣東衛視頻道播出的專題片《基石》,而我也在事後觀看學習了該部專題片。

專題片突出巨觀敘事與微觀描述相結合,突出地域特色與時代特徵相結合,選取典型的、有影響性的事件和人物作為切入點,生動講述了中國共產黨人與南粵兒女生死相依、血肉相連的動人故事,其中有“革命母親”李淑桓、“紅軍阿姆”李梨英、“農民運動領袖”澎湃、“革命烈士”陳鐵軍等的英雄事跡,專題片深刻詮釋了馬克思主義民眾觀和黨的民眾路線的豐富內涵。選題以小見大、以點帶面,主題立意高遠,創作思路新穎,表現形式生動活潑。本部專題片既是一部視角獨特、資料豐富、史料翔實的電視紀錄片,也是一部融政治性、思想性和可視性於一體的黨員教育的好教材。專題片也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正是靠著一個個堅固如基石的民眾及基層組織,帶領廣大人民民眾成就了從戰爭歲月到和平年代,從封閉落後到繁榮富強的偉大事業。

“大樹紮根於沃土,高樓立足於基石”。沒有革命時期無數優秀中華兒女的革命奉獻、無數先烈血肉之軀的付出,就不會有新中國的誕生。正是他們拋棄個人和家庭私利,慷慨激昂、英勇就義,為國家為民族作出重大犧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壯舉,包括千千萬萬未留下名字的革命者,為新中國的誕生奠定了基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南粵大地上的革命兒女和農民民眾緊密相依,薪火相傳,在革命的年代裡,解放的信心堅定不移,在崢嶸的歲月里,戰鬥的身姿挺拔昂揚。他們就像是英雄之樹木棉一樣,哪怕前路布滿荊棘依然要奮然向前,哪怕極寒交迫也始終挺直腰桿,最終用他們的血肉之軀澆鑄成立國之基,用他們的赤子之血澆灌南粵沃土,滋潤了英雄之樹,染紅了英雄之花。

作為新中國的建設者和分享者,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他們;我們要沿著革命先輩開墾的道路堅持不懈的走下去;我們要永遠懷念他們,並教育下一代時刻緬懷其豐功偉績。這是我們的立國之本,強國之基。作為一名學生黨員,要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從民眾中來,到民眾中去,為民眾謀利益。前人種樹,後人乘涼,我們要時刻牢記這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時刻牢記這天的幸福生活是我們無數革命先烈艱苦奮鬥,用鮮血澆灌的幸福之花,是他們用堅實的胸膛為我們遮風擋雨,才讓我們看到今日燦爛的陽光,幸福的祖國,這天的幸福家園更加離不開老百姓對偉大的共產黨的支持與擁護。

透過收看《基石》專題電教片,我再次從必須的理論高度上明確並檢討自我做為一名黨員,肩上職責之大。“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重視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一個顯著特點。學習、借鑑《基石》精神,貫徹落實創先爭優活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這是時代的呼喚,我們的選取。在今後,我將加強理論和時事學習,努力提高自身修養。透過學習,以先進人物為榜樣,從而督促自我不斷進步。透過學習,增強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認識,從而緊跟時代節拍,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早日實現我們的中國夢。把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動高校建設發展,提升教學質量的實踐上來,把創先爭優活動貫徹到各個基層黨組織,堅持“把方向,謀全局,出思路”,發揮黨員標桿的先鋒作用,走在改革的前沿,走在發展的前沿。

基石觀後感

專題片《基石》突出巨觀敘事與微觀描述相結合,突出地域特色與時代特徵相結合,選取典型的、有影響性的事件和人物作為切入點,展現新時期機關、農村、社區、國企、非公企業、教育、服務視窗、社會組織等各行各業基層黨組織在黨的領導下和黨員的帶領下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時闡明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的重要性。選題以小見大、以點帶面,主題立意高遠,創作思路新穎,表現形式生動活潑。透過“走前頭作表率――機關黨建”、“把方向謀發展――農村黨建”、“求創新促和諧――社區黨建”、“當示範作引領――國企黨建”、“當示範作引領――國企黨建”、“當示範作引領――國企黨建”、“強作用助發展――非公黨建”、“提質量強水平――教育黨建”、“重服務樹行風――服務視窗黨建”、“問冷暖解民憂――社會組織黨建”等8集資料,採取實景拍攝與歷史還原結合的方式,展現人物、事件的特點和亮點。

看完這部影片,我的雙眼早已通紅,淚水默默地爬上了臉龐。情不自禁地想起毛澤東同志以前講過的一句話,“我們共產黨人好比種子,人民好比土地。我們到了一個地方,就要同那裡的人民結合起來,在人民中間生根、開花。所謂結合,就是各級幹部要深深紮根於民眾之中,在感情上與民眾相通,在生活上與民眾相融,把自我置於普通民眾的一員;就是要善於做民眾工作,善於宣傳民眾、動員民眾、組織民眾,把黨的意圖變成人民民眾的自覺行動;就是要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頭艱苦創業,帶領民眾開創生氣勃勃的工作局面。”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陳毅元帥那句膾炙人口的話語,“人民民眾用獨輪小車推出來的勝利”。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我們中國共產黨得以勝利,很大程度上在於“得民心”,得到老百姓們的支持和援助。

人民民眾既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又是我們的力量源泉、生存之本。脫離了人民民眾,我們將一事無成。但是,在實踐中,有的同志在崗位上難以打開局面,一件事還沒幹起來,就“後院起火”,於是就埋怨民眾不聽話。甚至有的同志官氣十足,自以為是,高高在上,不能和民眾打成一片,乾起工作來隔靴搔癢,不得要領,存在嚴重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問題。這也是近年來我國啟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原因所在。教育引導黨員幹部樹立民眾觀點,弘揚優良作風,解決突出問題,持續清廉本色,使幹部作風進一步轉變,幹群關係進一步密切,為民務實清廉形象進一步樹立。

我覺得此刻有部分幹部喊“為人民服務”的口號喊得很響亮,但是行動上卻跟不上來,不能切切實實為老百姓們服務,形式主義嚴重。這令我想起了本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的黃旭華同志,中國核潛艇之父。“時代到處是驚濤駭浪,你埋下頭,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窮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為國家最大的財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感動中國授予他的頒獎詞正是這令我記憶深刻的詞語“誓言無聲”。

我們作為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的職責所在。為人民服務,應誓言無聲。宣傳工作更應體此刻我們每一位黨員的一言一行中,以我們真摯溫暖的服務之心,及時有力的援助之手,去感化我們身邊的老百姓們,點燃他們內心的善良和熱情,發自內心地見賢思齊,用心主動地去效仿,去幫忙更多有困難、有需要的人,去傳遞溫暖,傳播正能量。有人質疑這有可能實現嗎?我認為每一位人心中都是會有善良的種子的,它不發芽,只是土壤的肥沃度、陽光雨露的照耀滋潤還沒有累積到使其到達質變的程度。而我們黨員的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正體此刻從自身做起,用自身的一言一行去為我們社會的善良土壤施肥澆水,用內在的赤子之心去為我們社會上的千千萬萬心存善良種子的老百姓帶給和煦溫暖的陽光,為他們破土而出、茁壯成長營造一個充滿正能量的環境。

縱使道路是何等的荊棘滿途,但是前途總是光明的,為了實現這個洋溢著溫馨的中國夢,我們黨員再苦也是心存信仰、臉帶微笑的。

《基石》觀後感

初看到有個片子叫《基石》,猜測可能像以往帶有教育意義的電影,讓觀眾看完很感動或者有一定的思考,又想到名字似乎帶有很巨觀的涵義,怎樣的對象能夠符合像基石般基礎的地位呢?

的確,他們就像基石般一直在基層做好基礎的工作,像基石一樣堅硬、頑強、不屈不撓,像基石,在每個地方發揮自身的作用,無論大小。他們,就是普通的人民民眾。《基石》這部教育專題片,正是講述了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為了抗戰和解放中國,廣東省人民民眾的種種血淚付出。青山埋忠骨,大海鑄英魂。1938年10月-1949年10月,歷時多年的戰爭,跌宕起伏的局勢考驗著嶺南大地的人們。曾經,觀看人民英雄紀念碑,參觀廣州的烈士陵園,閱讀著墓碑上的文字時,會懷著崇敬的心情,希望多知道這些英雄的事跡,也是對歷史多一些的了解。而現今,影片中結合相關的影視片段、人物採訪和歷史背景,展現出人民英雄在世上的聯繫,這一切就是那么真實的活生生的現實;不僅僅是英雄事跡,不僅僅是離我遙遠的歷史,不是想要了解而已,是一種對你叩問心底的衝擊。

為什麼覺得真實?因為講述的人和事很可能就發生在今天我走過的地方。被稱為“紅軍阿姆”的李梨英,在戰爭時期將兩個兒子送往紅軍部隊,自己在鳳凰山上護理受傷士兵,致死都不離開國家。同樣作為潮汕人,所以明白“阿姆”是什麼意思,那是對母親親切的暱稱。潮州鳳凰山,我去遊玩過,對那裡淳樸的民風留下深刻印象。

在參股烈士陵園的時候,就記住了陳鐵軍和周文雍這兩個名字,可能是當時聯想起電視劇“潛伏”的劇情。原來,我眼前看到就是真正隱忍感情,為了革命事業忽略個人的英雄!陳鐵軍在犧牲前說的“讓刑場作為我們結婚的禮堂,讓反動派的槍聲作為我們的禮炮吧”是多么壯烈英勇的表白啊!她一個富家小姐,是理想和追求才能讓一個人變化衣裝,變化神情,看到常人看不到的光的未來。

整部影片最讓人動容的,是徐汝j在描述母親的時候,是他在說母親直到臨死前都不願提起弟弟死亡事件時。何麗清,在國民黨圍剿時,為了不暴露身份,強捂住孩子的哭聲,最終她的小孩窒息而亡。一個普通的為游擊隊煮飯的婦女都有如此的覺悟――黨和人民的利益高於一切,相比於今那么些腐敗不堪的官員,就真的不知該以什麼言語去批判了。

在基層默默地付出自己,是民眾;他們一開始看起來似乎微不足道,不一定有很好的學識,不一定很有財富,不一定很有素養,但是,就是他們,在關鍵的時候挺身而出,讓後人刮目相看。也是這次參與“我的中國夢――大學生黨員訪萬家”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和年長民眾交談才更能體會他們也是時時關注國家的時事和政策,即使不懂也喜歡談論。“中國夢”靠誰去實現?需要緊緊地抓住關心黨關心國家的基石們。

烈士李卡說,他們那一代是施肥的一代,用自己的血,灌溉快將實現的樂園,讓後代享受人類應有一切的幸福,這是他們的任務,是光榮不過的事業。我們享受到了前人寄予的幸福了,怎能忘懷他們呢!常懷感恩之心,敬畏之情,聯繫好民眾,履行好自身的職責,是我們這一代的任務。

《基石》觀後感

學校組織我們黨員收看了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專題片《基石》。該片採用電視藝術手段,生動講述了中國共產黨人與南粵兒女生死相依、血肉相連的動人故事,深刻詮釋了馬克思主義民眾觀與黨的民眾路線的豐富內涵。專題片《基石》雖然時間不長,但史料真實豐富,感人肺腑。通過收看《基石》專題教片,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黨性教育,深刻體會到民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是克敵制勝的法寶,切實增強貫徹落實黨的民眾路線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進一步加深了密切聯繫民眾的宗旨意識,進一步明白只有永遠與人民民眾在一起,黨的事業才會有堅不可摧的基石。

在觀看過程中,我被革命先烈的偉大事跡深深地感動了。心中牢記了黨的偉大事業的基石是無數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打下的。幾代人懷著“一切為了人民”的信仰,懷著對黨的信任和忠誠,拋頭顱,灑熱血,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感懷先烈的付出,我不禁捫心自問,作為黨的人民教師,我應該怎樣接好這場接力賽的一棒?歷史賦予老一輩人付出生命換來解放與和平的使命,那么在這個科技高速發展的年代,歷史賦予我的使命又是什麼?

我想應該是做好本職工作,為黨的事業添磚加瓦。我想我應該嚴以律已,規範自身言行,提高自身修養,做好學生的表率;積極進取、勇挑重擔,大膽創新,放手課堂教學改革,敢當教師的先鋒,同事的模範。我應該不斷學習,提高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和業務水平。

教師這一職業,與社會很多其它行業相比,地位和待遇都很一般。但是,既然已選擇了教師這一職業,我應該愛上它,並願意為其而獻身。不要因攀比而失去了心理平衡,不要因追求名利而迷失了方向。教育,是一項“良心”工程,我應該傾注所有的精力和熱情,傾注所有的愛心和良心,全身心投入。我應該淡泊名利,腳踏實地,乾好本職,無私奉獻。

在教學中,要相信學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注重學習方法的引導。我要鑽研教材,把握中考考點,結合學情,精心設計學案,做好自測習題的精選和最佳化組合,切實提高課堂自測習題的檢測質量,並注重教學過程的落實。同時,我要多翻閱與學科有關教研材料,夯實自己的業務知識素養。

總之,我要牢記黨的宗旨,以先進人物為楷模,嚴格要求自己,立足本職崗位。以堅定的步伐、昂揚的激情,積極投身學校各項工作中,促進個人更好地成長和學校更好地發展;以最有效、最感人的實際行動,展現一名人民教師的風範,為學校的發展儘自己最大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