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觀後感500字優秀作文

看了《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它讓我感受到了地震無情,人性的脆弱,以及最重要的是親情的可貴,生命的頑強。下面是小編為你們整理的幾篇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23秒,32年”這是馮小剛導演用來概括本片的最佳詞語。

昨日,很榮幸,妹妹請客請我去看電影,這種好事當然不錯啊!不過,在查看當天的電影的時,我不是很想看《唐山大地震》(以下簡稱《唐山》)。因為我害怕看完《唐山》會太過傷感,畢竟這作為中華民族歷史的一次傷痛,誰都害怕再次回想起那種痛苦的記憶。但是,當我看完《唐山》時,我卻發現我有些過於擔心了。

回憶傷痛,卻不給人留下陰影。這是我看完《唐山》後的感覺。說實話,這次馮導確實厲害。對於曾經經歷過唐山大地震的人來說,那確實是一次無法抹滅的傷痛。現在在拿出來還原歷史,會不會在勾起人心中已漸漸撫平的痛呢?我覺得,馮導這次在這個關鍵問題上處理得很好,最起碼是給我的印象是這樣的。

《唐山》是這幾年來我看見過的第一次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中心主題的中國大片。通過一個家庭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的變化,來表現唐山大地震震後32年給人們帶來的變化,很深刻的表現了人與人之間的深厚感情。我覺得編劇很好的將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聯繫在了一起,用一個32年後的災難去撫平一個32年前的災難所留給一個家庭的傷痕。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電影中,汶川地震中那對母女之間,特別是那位母親的取捨與不捨,很好的化解了女主角心中的傷。這以一種相當於情景還原的方式來化解一個誤會,是比任何的勸說或者是道歉更具有說服力。當女主角緊緊地抱住那位母親時,每個人都明白,一切都好起來了。

最後,在此為唐山大地震的罹難者表示哀悼,以此緬懷。

《唐山大地震》讀後感

8月11日,我和姥姥一起去人民大會堂奧斯卡電影院看了新片《唐山大地震》。

我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表面上安靜又耐心的等待著電影的開始,其實自己早已激動的心都要跳出來了。終於電影開始了,首先是講一群人看到了許多的蜻蜓在很低的空中飛來飛去,來來往往的人們根本沒當一回事,可沒想到的是到了晚上當人們正在熟睡的時候可怕的事情發生了,突然地面晃來晃去,正在床上睡覺的小孩子,姐姐叫方登,弟弟叫方達。天空中突然霹靂一聲,眼看著自己家的房子正在一分一秒的倒塌下去,孩子 們連看帶喊的說:“媽媽,媽媽快來救救我和弟弟吧!”

他們的媽媽直奔房子不到一分鐘 ,房子“啪”,“噹啷”就塌了下來,一塊大石頭壓在了倆個孩子的身上,當救護員來的時候,孩子們的媽媽哭喊著說“求求你了師傅,求求你們救救我的倆個孩子吧!”

可是救護員說“唉,不是我不救,是我只能救一個呀,你看,這一快大石頭卻壓著倆個孩子呀,要是救弟弟那姐姐就的被石頭壓死,你看 救哪一個?”媽媽的臉上立刻淚流滿面,昏死了過去。

弟弟長大後,一個偶然的機會,戲劇般的又和姐姐重逢了,他們很健康的活著,都有了各自的家庭過著幸福的生活,可是那些地震中有多少千千萬萬的亡靈他們呢?

我覺得現在我們過著富裕,平安的生活,這裡沒有地震,沒有土石流,沒有颱風,如果現在不珍惜著美好時光,那簡直就是浪費光陰呀!我們更應該互相幫助,互相珍重,保護好我們身邊的家園!

《唐山大地震》

愛有很多種。有母親對孩子至高無上的愛;有朋友之間互相幫助的愛;還有人與人和諧相處,共渡難關的愛……今天,我在電影院裡感受到了許多愛。

馮小剛的電影《唐山大地震》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在1976年唐山那次可怕的地震中被拆散了,父親為了救母親而捨命,兩個孩子被壓在了同一塊水泥板上,撬一邊雖然這邊的一個孩子可以得救,而那邊的另一個卻會被壓死。在這艱難的抉擇中,母親選擇了救弟弟。這使死裡逃生的姐姐對母親痛恨終生。20xx年四川也發生了地震,解放軍不顧一切地搶救廢墟下的生命,挖石頭,運救災物資……一個個場景感動人心,失散32年的弟弟和姐姐也趕來抗震救災,姐姐深深感受到了母親當年痛苦的選擇,最後姐姐跟著弟弟一起看望日漸憔悴的母親,他們在激動與悲傷中緊緊地擁抱在一起。

難以割捨的母子,血濃於水的親情,催人淚下。片中母親因為地震危難之時沒有抉擇女兒方登而痛心和自責了32年,32年啊!多么漫長的日子,人生之中能有多少個32年呢?這難道不能體現一個母親偉大的愛嗎?在救助四川地震災區時,女兒方登終於體會到了母親的苦心與艱難。世上有多少孩子能明白母親的苦心呢?

在生活中,我常常聽到媽媽的嘮叨,雖然有時讓我感到心煩,懊惱不已,但它畢竟是用心良苦。比如,每天中午不管是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凜冽都趕回家做飯。記得那天讀興趣班的時候,天空下起了瓢潑大雨,我正愁著沒帶雨傘,而媽媽早就等在門口為我送來雨傘。媽媽的嘮叨又在耳邊響起,但我的心裡湧上一股暖流。

電影已經看完了,母愛依舊。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看完《唐山大地震》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跟我最愛的人說聲“我愛你”,一切的一切都不能成為不說的理由。

生命有時會給人以錯覺,看似很長,一天一天有著揮霍不完的日子;真正放眼於時空時,才能真切的體會,生命是如此的短暫與微不足道。

做為普通的人,生命的重只是對個體而言,對親人而言,對愛自己和用心在乎自己的人而言。

雖然有句話說出來,肯定會顯得冷漠,但事實也許每個人心裡都明白:在唐山大地震中有二十四萬多條生命被吞噬,除了對心懷大愛,趕赴現場用生命之力所能及的力量來施以救援的人們會產生永遠的痛之外,對那些在相鄰城市裡生活著的人們來說,只是一時間的震憾和悲憐,除過當時努力提供有限的幫助之外,事後,大多數個體的生活其實與此再無掛牽;對於那些距離更遠一點的人們,二十四萬多條生命的消隕,不過是一個令人震驚和傷嘆的大事故。

《大地震》讓我更加堅信:親情是不變的永恆。一個人能夠傷得了的人僅僅是真正無私愛他的人們(當然罪惡的一類除外)。

《大地震》也讓我理解,現代的好些“愛情”,為何可以隨手而棄,因為好些人以為愛可以輕易得到,或者感覺自己喜歡的比比皆是當然也可以隨手拈來,可悲的是,他們不知道有一種愛暗藏於平靜的生活中,有一種愛叫無可替代,有一愛叫牽心動魂,有一種愛是用生命來譜寫的。

唯有理解了生命之輕與重的人,才能深切地懂得一份情的不易和艱辛,才能夠明白一顆心一旦傷了將是不可彌補的痛,也唯有懂得的人才能做到用生命去珍惜和執著於自己的愛情。

有句話“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