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育感人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

《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電影雖然顛覆了以往哪吒的形象,但是,無論是從故事情節、還是畫面設計都有其獨到之處,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哪吒三太子,希望這些觀後感能夠從不同側面幫助您了解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影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20xx教育感人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

《哪吒之魔童降世》講述本應成魔的哪吒,在父母和師父的幫助下,慢慢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能量,最終戰勝了體內的邪惡力量的故事!看過《哪吒之魔童降世》後,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我覺得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一.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對於孩子,尤其是嬰幼兒而言,讓他們感覺最快樂的事情,是和父母在一起共度的時光,哪怕是簡單地一塊兒吃頓飯,閒聊幾句,玩已經不知玩過多少遍的遊戲,都是滿滿的欣喜。片中的哪吒因特殊的身世,基本沒有同齡的玩伴,更不要說好朋友了。父母儘管不因他的特殊來歷而區別對待,依舊愛他,但都忙於自己降魔除妖的事業,鮮少有陪伴他的時間。所以媽媽有空和哪吒玩踢毽子遊戲,且不會因為他控制不好力度而渾身是傷地堅持陪玩,令小哪吒特別感動。被關注、被陪伴的感覺真好!在面對命定的三年天劫時,哪吒說:三年雖然短了點,但我過得很開心,唯一遺憾的是還沒有和你(爸爸)一起踢過毽子。

幸運的是,哪吒雖然是魔丸投胎,父母依舊對他不離不棄,即便他每次離開家都弄得雞飛狗跳,惹出一大堆麻煩,李靖夫婦也沒有放棄他,尤其是在得知三年天劫可能讓他灰飛煙滅時,李靖更是去求神仙解救之道,在雲說出可以通過血親以命換命的方法時,李靖毫不猶豫地選擇和哪吒換命。就一個父親來說,父愛如山也不過如此吧。

二.父母如何和孩子說話

混元珠被抓住後,太乙真人和申公豹的師父將其煉製成了靈珠和魔丸。太乙真人被委以重任將其托胎轉世,不料遭到師弟嫉恨,將靈珠搶走給了龍王,並將靈珠注入龍蛋,敖丙成為龍族千年復興的希望。龍王與敖丙說話總是讓他不要忘記家族使命,讓其出生就背負沉重的包袱。不料事與願違,敖丙無意中結識了哪吒,並承受了哪吒的救命之恩,兩人成為彼此唯一的朋友。

哪吒在得知自己魔丸轉世的命運之前,李靖夫婦一直隱瞞他的身世真相,從來不曾在他面前說過他是妖怪,只是擔心他的能力造成他人的困擾,一直對他嚴加管教。到後來更注重正面引導,尤其是李夫人對哪吒更是疼愛有加,只希望哪吒在短暫的生命中能開心快樂!不要輕易給孩子貼上你是壞孩子的標籤,因為這會對孩子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小哪吒有一段時間我行我素,想方設法各種破壞,就是因被貼上妖怪這個標籤,被世俗的成見所囿而自我放棄。

毀掉一個孩子很容易,一句可能充滿惡意的話,一個鄙夷不屑的表情,一種拘泥於世俗的成見,都能讓孩子萬劫不復。挽救一個孩子也很容易,一張純淨的笑臉,一句暖心的話語,一份發自內心的信任,都能讓孩子改過自新。這世間沒有生來的惡人,在有能力選擇的時候,更重要的是你的選擇。

三.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國人自古信命,聽天由命、宿命,都在強調屈從於所謂的命運。靈珠和魔丸日月同生,千年重元。魔丸本應在三年天劫中灰飛煙滅,但我命由我不由天,在師父太乙真人和父母李靖夫婦教導下的哪吒卻要逆天改命,本來是陳塘關全城百姓人見人害怕的哪吒,卻在肉身飛滅的時候贏得全城百姓的自動下跪。這樣的不認命,我服氣。哪吒宣稱: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算。

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光鮮亮麗的背後,都有不為人知的艱辛和心酸。人生苦短,且行且珍惜!

但是我今天要說的並不是電影本身,也不是號招大家去看電影,而是在這個電影中,我看到了李靖夫婦對待哪吒的智慧之處,很有教育啟發和意義。他們用愛,信任、支持和奉獻以及善意的謊言來影響哪吒,幫助哪吒歸正。電影中一句台詞:我命由我不由天,讓人印象深刻和感動!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

看過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哪吒顛覆傳統的形象,哪吒的大眼大嘴,濃厚的“黑眼圈”,不齊整的牙。還有那插在褲子裡的手(不是口袋)以及沙啞的聲音。與片中“魔丸轉世”的形象十分符合,且別有一番趣味。那濃重的“黑眼圈”還讓我想起了《刺客伍六七》里的伍六七。

除了哪吒之外,母親的堅毅的性格也讓我十分的佩服,片中的母親懷胎三年還跳過門檻入府。丈夫去往仙界求助,孩子頑劣搗亂,世上妖魔橫行。而她披甲上陣殺妖,回來後卻仍有為母的柔軟。剛柔並濟,確實得我喜歡。

父親也是我覺得蠻有意思的設定。在我記憶中李靖是一個國比家大的人,但是,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卻表現出了濃濃的父愛,不得不說那一句“他是我兒”讓人十分的感動。

《哪吒之魔童降世》里也有十分經典的台詞,雖然有很多煽情的話,不過也有十分實在卻又感人的話,比如:在哪吒將受天雷的時候,他沒有說“爹娘孩兒捨不得你們……”或是“孩兒這一世幸成爹娘的孩子……”“爹娘莫想孩兒,孩兒會在天上看著你們的……”諸如此類的常見煽情台詞。而是選擇了一句孩子氣的話“今天是我的生日宴,都不準哭喔。”

《哪吒傳奇》對80後、90後觀眾的影響太深了,對於哪吒的形象也是根深蒂固的,但是這部《哪吒之魔童降世》之所以敢顛覆傳統,就一定有其魅力所在。

《哪吒》確實足夠好看,而且並沒有脫離《封神演義》中哪吒故事的框架,只是在幾個重要的情節點上進行了富有現代意義和人情味的改編,很有創新顛覆精神,同時,也沒有偏離哪吒這個人物本身具有的叛逆與敢作敢當的性格,屬於合理的改編範圍內。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

1979年5月19日,中國第一部大型彩色寬銀幕動畫長片《哪吒鬧海》公映。這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動畫處女作,後來成了幾代中國人的童年記憶。哪吒的形象也就成了“扎兩個沖天鬏,光著倆小腳丫,踩的是風火輪,乾坤圈手中拿”的經典形象。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不再是我們記憶中熟悉的萌萌噠小孩,而是頂著兩坨黑眼圈,玩世不恭的亂世“魔童”形象。

《哪吒之魔童降世》選擇在李靖和哪吒這對父子的人設和關係上作顛覆。是以《封神演義》中的龍王水淹陳塘關和哪吒鬧海故事展開:

講述從小被當作妖怪的哪吒在孤獨與誤解中成長、逆天命而行的傳奇故事。影片充滿中國古典元素,反叛、戰鬥、成長的主題也為畫風增添熱血氣息。

《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動畫電影既嚴謹按照原作,又完全顛覆原作。這話並不矛盾,故事框架靠近原作,細節上又顛覆了原作。

笑點、淚點、燃點、影片節奏、分鏡、視角、動態、感情線、故事結構、人物性格設定甚至配角到路人甲都有可圈可點的好看。尤其是形象和人物性格的設定,完全是顛覆性的好看的那種!

人物設定上,影片中會提現大小哪吒的對比,兩者差異不僅體現在前後形象的變化上,更在於其對於命運的不同態度:屈服於人們的偏見還是與命運鬥爭到底。

而在故事內容上,哪吒從一個順從世人偏見的“魔童”,到最後與命運頑強鬥爭,自身對於命運的態度發生轉變。

被世人定義為“妖怪”的哪吒,用自己“生而為魔,那又如何”的態度,與命運進行著鬥爭。

在現實社會中,不少年輕人也在用行動去突破出身、環境的限制,成為自己人生中的英雄:打破命運偏見,不斷勇敢蛻變。

在哪吒身上,似乎蘊藏著每一個不屈服於命運的年輕人的身影。看完之後真的覺得收穫匪淺。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

《哪吒之魔童降世》講述的是,天地靈氣孕育出一顆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將混元珠提煉成靈珠和魔丸,靈珠投胎為人,助周伐紂時可堪大用;而魔丸則會誕出魔王,為禍人間。元始天尊啟動了天劫咒語,3年後天雷將會降臨,摧毀魔丸。太乙受命將靈珠托生於陳塘關李靖家的兒子哪吒身上。然而陰差陽錯,靈珠和魔丸竟然被掉包。本應是靈珠英雄的哪吒卻成了混世大魔王。調皮搗蛋頑劣不堪的哪吒卻徒有一顆做英雄的心……

不僅劇情顛覆,連人物形象也來了180°的大轉彎。

記憶里的哪吒和敖丙,一個勇敢善良,一個作威作福,因鬧海一事勢不兩立。

影片中的哪吒和敖丙,卻成為了惺惺相惜的命運共同體。

一向以反派形象出現的敖丙,也終於帥了一回,化身為溫潤如玉的龍二代。

魔丸投胎為哪吒,靈珠投胎為敖丙,兩人亦敵亦友的關係成為了影片最大看點。

哪吒的師父太乙真人也一改往日仙風道骨的形象,成為了大腹便便的快樂神仙,坐騎竟然是一頭豬。向來是背景板的哪吒母親殷夫人,也成為有血有肉的巾幗英雄。

有句港句,一口川普的太乙真人雖然改變很大,但成為了本片的笑點擔當。誇張大膽的人物風格,增添了很多喜劇色彩。

當然,最大的顛覆,還是哪吒本人的形象。

疲憊的三角眼、深邃的黑眼圈,一副喪出天際的表情,這就是陳塘關的熊孩子哪吒。

生而為魔,不受喜愛,哪吒的童年怎一個慘字了得。眾人對他避猶不及、侮辱取笑,讓哪吒變成了一個缺愛的朋克魔童。

作為一部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成功顛覆了無數觀眾對於動畫、傳統神話的定義,成為適合全年齡層觀看的國漫力作之一。對於成年觀眾來說,影片並沒有單純地把“正義戰勝邪惡”的口號聲嘶力竭地從頭喊到尾,而是試圖呈現出一個有著人類真實情感、內心徘徊於人性善惡交織的主角哪吒。包括哪吒在內的所有人物,都沒有絕對的反派與正派,善惡存在於每一個人的身上。通過極具現實意義的角色設定,影片贏得了無數觀眾的共情。

《哪吒之魔童降世》觀後感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由曾經打造過優質國產動畫電影《大魚海棠》和《大聖歸來》創作團隊光線彩條屋影業聯合打造的。

《哪吒之魔童降世》這部電影中講述了“熊孩子”哪吒的成長故事。電影將哪吒塑造成了類似毒液的“反英雄”,一身缺點但內心不壞,比以往的形象更加顛覆,亦正亦邪。

兩個主角一個魔丸,一個靈珠;一個正,一個邪,“入魔還是成人”。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哪裡有低谷,哪裡就有高潮。

哪吒之所以與眾不同,就在於他渾然天成的反叛精神。不認命、不信命,我命由我不由天。

影片著重描繪的就是哪吒的成長主線:從玩世不恭的混世魔童到對抗命運的高燃英雄,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大部分神話故事,都免不了將主角形象“神化”,賦予他盡善盡美的人格。但《哪吒之魔童降世》卻反其道而行之,將哪吒“人化”,讓他成為優缺點並存的角色。

不同於傳統神話中非黑即白的扁平人物,哪吒具備飽滿複雜的獨立人格。他的形象不斷流變,經由不同的影視作品而煥發生機。

萬變不離其宗的核心便是——叛逆者。

回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到底在反抗什麼?

反抗命運,“若命運不公,就和它斗到底”。從靈珠轉世到天降魔星,前後落差可不止一點點。哪吒不信宿命論,只認定“你是誰,只有自己才說了算”,憑著一腔熱血逆天改命。

反抗偏見,如果世人皆誤解,不如獨自對抗世界。面對眾人的有色眼鏡,哪吒開始獨立思考生命意義,最終完成了華麗的蛻變。

叛逆者哪吒背後隱含的真正意義是:喪氣人生,也不要失去自我。想要成為人生的主人,就需要自我覺醒。

如此一來,哪吒的人物弧光更為強烈,前後變身也更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