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美麗的大腳觀後感精選5篇

“美麗的大腳”不僅僅是一位老師,更是一位慈母,一個女人。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美麗的大腳觀後感800字

一部《美麗的大腳》,使倪萍摘下了第22界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的桂冠。倪萍一直覺得她的形象如果拍電影,也只能演普通人。而《美麗的大腳》對她來說很有創造的空間,她扮演了一個真正意義上活生生的人。

看過《美麗的大腳》的觀眾都會想問這樣一個問題,在那樣一個艱苦的環境下進行長達70天的外景拍攝,倪萍受得了嗎?曾經對西部充滿無數大漠風情想像的倪萍的確是經歷了一段艱苦的歲月。剛到那裡的她被新鮮包裹著,而從第三天起,這種感覺就蕩然無存了。

大家要面臨的就是渴和餓,經常在吃過早飯沒多久就開始餓了;因為缺氧,經常在地上就睡著了;在北京最煩車多的她,在看到車的時候,會下意識跟著它從這兒走到那兒。

但是,在這些之外,最讓倪萍難忘的就是那裡的孩子,那裡的孩子有著一種在城裡並不多見的溫暖。倪萍清晰地記得一個7歲小女孩只懂得在客人不注意的情況下撲平床單的褶皺,在客人出門的時候為他掀開破舊的門帘……

拍攝的最後20天,倪萍把3歲多兒子也帶去了,看到當地的孩子把帶有很多色素的冰塊送進兒子的嘴裡,她沒有制止,因為她知道,這種食品對當地的孩子而言已經是一種待客的奢侈品了。

作為母親,那份擔心是有的,但她還是眼睜睜的看著兒子吃下去,因為她不能傷害所有孩子的心。離開外景地的時候,倪萍留下了所有的東西,床單、被罩、枕巾,包括兒子的所有玩具。

看過電影之後,除了感動,還是感動......

倪萍,一個實力派的主持人和演員,不管她是先前的獨特主持風格,還是影片中所扮演的張美麗,都是那樣的飽含深情,真摯,善良!為了孩子,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儘管自己的孩子已經不在了,儘管自己是一個人,儘管西部的條件艱苦的超出想像,她還是堅持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活得要有意義….生命之火要燃燒,哪怕只有一瞬!一切,都是為了西部的希望,為了孩子們能夠學到知識,學會做人的道理!

<美麗的大腳>這部電影,好就好在將人性的光芒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從中華民族誕生的那天起,就傳承下來一種精神,一種使得我們民族千百年生生不息,不屈不饒,堅忍不拔,追求自由,嚮往光明的精神!

我認為像張美麗這樣有想法的女子,不論什麼環境,她都是會努力奮鬥,她會活出生命的精彩來的。無論前面的道路是多么困難,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地,一步一個腳印的走過去,終究能讓我們闖出一條路來的!我們有這種精神,有這個能力,也絕對有這份自信!

作為影迷,只能用“嘔心瀝血”來形容,雖然她的能力有限,但是她還是竭儘自己所能,為山村的孩子謀求讀書的機會、爭取更好的條件。

作為慈母,她將自己對孩子的愛全部的獻給了她的學生。

作為女人、她為了孩子放棄了女人應該爭取和擁有的幸福,

張美麗,一位執著的師尊,一位偉大慈母,一個富實的女人!

她用自己一雙“美麗的大腳”譜寫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美麗的人生”!

美麗的大腳觀後感800字

強烈的覺得要寫點什麼,前天無意中在電視上看到一部電影——《美麗的大腳》,倪萍主演的,內容是關於西北黃土高原上一個窮困小鄉村裡的鄉村教師,艱苦的環境,貧乏的物質,擋不住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求,以及老師對孩子的摯愛與期望。

看完後我一直在深思,是什麼練就了這樣的人?曾經的我,也報有這種夢想,希望能夠有機會去邊遠窮困地區支教,我問自己,真的有那樣的勇氣么?你真的能適應那樣的生活么?我不敢回答,真的,缺水、缺電、惡劣的天氣、匱乏的物質匱乏的精神、茅房、一下雨就漏的房子,我由衷的欽佩起這些從城裡去的志願者。

可我真的被這幫鄉村孩子與老師身上的那種生命力所打動,漫天黃沙,遮掩不住他們身上夢想的種子所散發出來的陣陣光芒。張美麗,這個普通的鄉村教師,是什麼支撐著她像母親一樣無私的愛著這些孩子?夏雨,這個城裡來的年輕姑娘,是什麼支撐著她有這樣的勇氣放棄家庭和成立去接替張美麗?難道不是信仰么?人常說,中國人最缺的就是信仰,精神世界的泛濫和沒有依附,導致了一系列道德、行為的頹靡與飄忽,其實信仰說白了,就是一種精神寄託,是一種思想上的鼓動力和壓迫感,對於張美麗和夏雨來說,如果沒有信仰,是什麼能支持著他們走的如此的坦然與堅定!

下午在飯桌上聽到高層們談論他們的創業,他們曾經和我們一樣的普通與浮躁,所擁有的只是青春的資本,可是他們有夢想,有相信自己定會成功的信念,有對成功與夢想的強烈渴求,為了事業為了成功哪怕是一點點的進步,他們可以在所不惜,幾十年如一日,一切的物質困境、一切的艱難障礙、一切的與自己性格和脾性不適合又必須去做的事情,與成就的喜悅和熱忱比起來,就如同太陽下的一縷清煙,吹口氣便散了。這或許也是信仰不是么?

覺得自己的人生總是單調且乏味的,或許我缺少的就是信仰么,可是我的信仰是什麼?我渴望尋找張美麗的信仰,想感受那種環境下人的潛能與心理狀態,我也渴望尋找這些成功人士的信仰,想感受這種精神世界的滿足與充實,可我不是他們,我誰也不是,我對這些事情的熱忱好像還沒有達到可以放棄一切的地步,那我的信仰究竟在哪裡?

12月的冬日,我抬頭望天,天空是朦朦的灰,一如我的心情,寫字樓的上半截淨沐在陽光下,暖暖和和,下半截卻在陰影中冰冷。我穿過馬路,站在公車站牌下,一抬頭,陽光刺眼,可我要去的方向卻背向陽光。也許人生就是這樣,你總在尋找,其實陽光一直在你身後。

電影美麗的大腳觀後感

張美麗,一位鄉下老師。樸素善良,在是否去留北京時,她毅然選取了她的孩子們,雖然他們和他沒什麼關聯,但她還是堅持回到那個破爛的校園。她願意為孩子們付出自己,處處為他們著想。

當今的社會中,沒有文化的人往往會好心辦壞事,正因他們沒潛質,沒文化。因此想要在混亂複雜的生活中立足,務必要有才學,學會讓知識來充實自己。

在極度貧困的山區,一年四季都不下雨。可就是這樣,張老師為了留住夏老師四處奔走尋找方法。她這樣為了誰,夏老師,不對。是為了孩子們,她想讓有文化的人來教孩子們,不期望讓他們和自己一樣,一輩子在大山中,永遠沒有出頭的日子。凡事都為別人著想,不求回報的她,最後走了。在當今有多少人能做到。

為什麼都說越艱苦的環境越能創造人才,可我們呢?活在當下還不如他們,我們要珍惜機會好好學習,要記住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

電影美麗的大腳觀後感

《美麗的大腳》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普通的西部鄉村教師張美麗平凡而感人的故事。她被愚昧奪去了丈夫和孩子,面臨著巨大的人生苦難。卻從中悟出了一些道理,她痛感愚昧的傷害,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愚昧落後的生存狀態。為了使農村的“娃兒們”不再愚昧,她請求村長,開辦了一所鄉村學校,當上了村子裡唯一的老師。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教育後輩的責任。喪夫又喪子的她把所有感情都寄在孩子們身上,用她的母性去關愛孩子們。將所有的希望寄託於所教的孩子。年輕的女孩夏雨從北京來到這個貧窮落後的地方做志願教師。她的到來就像一場精神大雨,把現代城市的甘露灑進這個寧靜的小山村,讓這個原本平靜的山村躁動起來也激活了所有的希望。

張美麗和孩子們所處的是一個西北的窮鄉僻壤,它的貧瘠主要來自自然與精神兩個層面。自然方面,主要體現在對水的渴望。小山村已經三年沒下過雨了,夏雨的洗臉水被珍惜地拿給孩子們洗臉,最後還要給驢喝。三次重複利用水的細節,完全展示了這種自然貧瘠的程度。有一次,孩子們在課室上課時突然聽到一聲雷響,便全體飛奔出來,拿著罈罈罐罐到空地上擺放等雨,那一雙雙目光在凝重地祈求著,卻等來了陰雲轉晴的絕望。連影片的一些人物的起名也寄託了對水的美好願望,如王樹、王大河、夏雨等。生活的貧困帶來精神的貧瘠,國小只有一個學歷不高的張老師,她不知道什麼叫電腦,還把千里迢迢的迢字讀錯了,可見知識的貧乏。山村人們平常最大的精神享受是看電影,電影片子很老,中間還會斷掉聲音,要人臨時來配上。這是一種與現代社會差距有整整半個世紀的悲慘場面。夏雨的到來把這個小山村與北京聯繫了起來,把它置於現代大都市的高大背影里,農村與城市形成巨大的反差,更彰顯它的貧瘠。好不容易等來的夏老師是個耐不住苦寂的城市人,也苦於條件的惡劣,很快就要回到城裡去了。但最終被山里人的淳樸感化了,她決定留下來與山裡的孩子共度一段難忘的時光,把心留給這片可愛的土地。還帶張美麗和孩子們到北京見見世面。但山外的世界讓張美麗和孩子們感到驚奇和困惑。從北京回來後,張美麗便鼓勵孩子們好好讀書將來做個有文化的人。但當她滿懷雄心為孩子們的未來而奮鬥時,卻遭遇了一次奪命的車禍……

影片有的眾多細節亮點,使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孩子們看到夏雨帶來的水,興奮地從高高的土坡上縱身跳下,一時黃土飛揚可謂震撼人心。影片最後一個鏡頭,趙美麗死後,一身城市衣著的夏雨縱身跳下高高的黃土坡,飛揚的塵土蒙滿了她的臉,兩行悲痛的淚水從粗糙的黃臉上流了下來。在這種精緻與粗糙的交會中,精緻的外貌被完全蒙蓋了,被包容在最本質的心靈內涵里。孩子們第一次來到北京後的種種細節,以及趙美麗被火車撞傷後臨終的那句“每個人都是哭著到這個世界上來,我要笑著走”感人話語都催人淚下。

電影美麗的大腳觀後感

一位生活在充滿貧窮與黃沙的平凡女人,在失去了丈夫與孩子後,面對人生的巨大苦難,她認識到了愚昧無知的可怕。她選擇了在如此落後的環境中當一位教師,教導孩子們要有理想、有骨氣。在她身上無處不體現著美麗,她的名字就叫“張美麗”。

張美麗,一個穿43碼鞋子,帶有濃重地方口音的老師。她並不算是一個合格的老師,她把“千里迢迢”讀成了“千里召召”,她不認識ABCD。但她十分虛心地接受了來自北京的志願者夏雨的意見,像夏雨學習英語。她的一舉一動無處不讓人感到老師的偉大。她為了能讓孩子們有更好的學習條件,她痛苦地喝下了一整瓶白酒,但是她笑了,因為她湊夠了錢為孩子們買一台電腦。

但是,這樣一為純樸的老師,在往城裡送土豆時,被火車撞傷了。她躺在病床上,說:“人是哭著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所以我要笑著離開。”最後,她走了,她笑著離開了。但是她卻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她的精神、她的美麗將會陪伴著我們。

我們現在生活的條件遠比生活在貧困山區的孩子好上百倍、千倍,如果我們不懂得去珍惜這一切,不懂得滿足,又豈能做到問心無愧?

美麗的大腳、美麗的老師、美麗的故事……為我們上了一節美麗的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