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李保國電影觀後感 觀李保國有感

電影《李保國》,分別從不同方面介紹了李保國同志的先進事跡,看完後受益匪淺。接下來小編在這裡給大家帶來20xx李保國電影觀後感,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xx李保國電影觀後感

近日,電影《李保國》正在熱映,為學習李保國精神,我們單位組織黨員幹部觀看了此影片。我們懷著十分激動的心情看完了電影,內心洶湧澎湃,敬佩之情溢於言表。

李保國,河北農業大學一名普通教授。他35年如一日情系太行,把課堂搬進山溝,把實驗室放在果園,把論文寫在太行山上;他見不得百姓受窮,一頭扎進窮山溝,10多萬農民因他而脫貧,被譽為“太行新愚公”。年僅58歲的他因心臟病突發猝然離世,留給人們無盡的悲痛。

觀看完電影,大家熱淚盈眶。哀思之後,我們更應該化悲痛為力量,爭做李保國式黨員幹部,結合當前正在開展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學習他甘於奉獻、不為名利的精神追求,傳承他待百姓似親人的為民情懷,弘揚他讓荒山披綠、窮嶺生金的責任擔當。李保國同志既是新時期共產黨人的楷模,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也是廣大黨員、幹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學習的榜樣。李保國雖然走了,但他的精神不會走,他的事業不會走,燕趙大地一定會湧現出千千萬萬個李保國,匯聚起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的磅礴力量。

我們要把李保國同志先進事跡的學習活動與“兩學一做”緊密結合起來,用李保國同志的感人事跡與崇高精神引領黨員幹部做合格黨員,堅持苦幹實幹,立足崗位奉獻,勇當時代先鋒,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學習活動與推動河北廣播電視台改革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激發廣大幹部職工的奮鬥激情,強化廣大黨員、幹部宗旨意識,弘揚擔當精神,為促進河北廣播電視台(集團)事業、產業更好、更大、更高、更快、更強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觀李保國有感

按照區委組織部、宣傳部要求,8月9日組織全體黨員觀看了電影《李保國》,我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把觀看該電影作為“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的重要內容,切實抓好工作落實。

電影分別從不同方面介紹了李保國同志的先進事跡。

對待工作,30多年來,足跡遍布太行山所有山區縣。在他的激勵和帶動下,河北農大廣大師生積極投身山區脫貧致富攻堅戰,形成了堅實的“太行山道路”。李保國同志淡泊名利,只要是事業需要的事,只要是對山區扶貧開發有利的事,他都義無反顧地去做,從不考慮有什麼回報,有時甚至還貼上自己的科研經費。

對待國家,他是時代楷模,對黨忠誠,心繫民眾,艱苦奮鬥,無私奉獻。他的崇高境界和先進事跡,集中體現了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李保國同志為貧困地區發展和農民脫貧致富作出的卓越貢獻,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激勵帶動作用。

影片中傳遞著一種社會正能量,傳遞著“太行精神”。觀影后,大家一致認為:我們要學習他愛黨敬業,為人民服務,犧牲個人利益,不求回報的精神。在今後的工作中,要做到實事求是,艱苦奮鬥,強大自身為他人做貢獻。

李保國電影觀後感範文

今天晚上單位組織觀看了《李保國》,我深深的被李保國的事跡所感動,一個河北農大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先進工作者、省管專家、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得者,看上去卻像是一個略顯滄桑,上了年紀的農民,“把我變成農民,農民才能變成我”是他說的最多的話。三十年紮根山野,傾情奉獻。用科技的力量,把荒山禿嶺丟進歷史,把綠水青山留給未來;用責任和擔當,讓貧窮困苦成為過去,讓富裕文明變成現實。一位平凡的教育工作者用實際行動來演繹著不平凡的一生。

李保國30 年如一日的紮根在太行山上最艱苦的農村,帶領學生們在這裡與村民們同吃同住,改造荒山,實現綠水青山,經他培育的富崗蘋果賣到百元一個的'天價',綠嶺薄皮核桃享譽全國。李保國把自己的論文寫在了太行山上,也印在了河北山區人民民眾的心中。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在第一時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實現農村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協調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如今的荒山變成了花果山,帶領全村人民實現了集體致富。然而李保國並不滿足於已有的成績,他表示:'雖然過去做了不少工作,也富裕了不少鄉村,但太行山連片特困區還有很多農民沒有脫貧,我想儘快把技術大面積推廣出去,改變河北山區面貌,讓山區真正實現山綠、民富、村美,讓山區人民早日過上小康生活。'

李保國同志走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留在了人們心中,他的生命價值依然在發光發亮。他是黨的兒子,是人民的兒子,是太行山的兒子。他是一顆種子,在巍巍太行紮根生長;他是一把火炬,點亮了山區扶貧的希望之光;他是一面旗幟,引領著人們在人生道路上奮發前行。

李保國同志是時代楷模,他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學習他對黨忠誠,心繫民眾的政治品質;學習他艱苦奮鬥,愚公移山的拼搏精神;學習他淡薄名利,無私奉獻的價值追求。我也是一名黨員,工作中要時刻以一名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幹事沖在最前頭,不怕苦不怕累,傳播中華傳統美德,淡薄物質財富,追求永遠的精神財富。

花,綻放在太行;根,深植在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