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伙人觀後感1000字

感恩我生命中的失敗與錯誤,沒有你們,我還 是誰都不是。感激自己還 有犯錯的機會,說明我們還 沒有放棄我們的人生。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幾篇文章,希望你們能喜歡

中國合伙人觀後感優秀作文

周末下午,獨自一人慕名冒雨去看了這部,因為網上說他是新東方和俞洪敏的故事。記憶中這是不多的關於中國創業史的電影,可能就是第一部吧,整整說了30年的故事,正是國內翻天覆地的30年,這是我的年紀。

開始的字幕上寫著聯合製片人:田朴君,這位因為王石被熱議的女人,無論大家的評價如何,我始終覺得,王石不是等閒,他這么器重的女人一定不普通,影片中她和馮侖客串了一個鏡頭,也算是在影視圈上個台階的第一步吧。

這是今年以來除了《悲慘世界》第二部我評價的最佳,淚點那么有一兩個,就著我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從哪兒說起呢,性格吧。

三個好兄弟,孟曉駿一定是最優秀的,至少在最開始,名門出身,自信、有見識,領導學校各類社團活動,漂亮的女朋友,有明確目標,知道自己要什麼。所以,簽證官問成東青,你的偶像是誰,成毫不猶豫的說是孟;王陽,從小放蕩不羈,有自信,學生時代就能泡到洋妞,性格樂觀,心胸豁達;成東青,自卑,唯一擁有的是不放棄,情商低,相貌土,而且這種土氣即便他成功後依然揮之不去,但是---他確是最成功的一個。

前段時日,看到一篇分析李嘉誠成功路上的貴人,也就是轉變他命運的關鍵人物。其實,每個人的成功,分析下來,也就可圈可點幾個關鍵,總結了一下成東青在成功路上的幾個關鍵:

1. 認識了孟、王。很顯然,他們兩個都比他優秀,只有和比自己優秀的人在一起,才會變得更優秀。和他們成為鐵桿,首先,有了追趕目標,所以,成東青才發誓4年大學讀滿800本書。然後,他們幫著他追到了蘇梅。

2. 蘇梅,這個成東青的初戀,卻是成就他的最大因素,為什麼,因為從追到她開始,他有了自信。

自信這個玩意兒很有意思,有和沒有很多時候無法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譬如孟曉駿,那么滿滿自信的翩翩公子,在美國留學4年,生活的挫折和困境把他的自信磨得乾乾淨淨,沒有了之後,再找回來很難,即便未來真的回來了,也不是原來的那個自信了。

3. 被迫被學校開除。其實大多數的成功者在最初的時候都是被迫的,被命運驅趕著向前走,就像成東青說的,你跳下了水,游可能不死,不游一定死,逼著自己向前游。所以,天命不可違。

就這樣,三個人的種種際遇,加上滾滾向前的歷史車輪,配合著中國近代最轟轟烈烈的30年,天時、地利、人和,全了。

故事看到後面,最土最笨的那個確是最聰明的,很顯然,他的成功並非孟曉駿說的僅僅靠別人,他有著別人沒有的東西,他的弱點卻也成為了最大的優點。他知道孟的價值,對他的提議言聽計從,他知人善用,總是願意去思考對方要什麼,而不是堅持自己要什麼,這一點上孟正好相反,所以,孟不如他。他也不是沒有底線,有進有退,他認為關鍵的東西及時堅持,上市這件事情上,他不惜動用一票否決權來面對所有人的反對。他也很有智慧,最後一段,當美國EES告他們,並要求巨額賠償時,他巧妙的利用了這次危機,並且成功轉換成了擴大國際知名度的機會。

但是,回過來說,人都是環境的人,也都是命運的人。再往細了分析,最初的成東青、孟曉駿和後來他們的轉變,都與這些年來的際遇有關。如果成沒有失業、沒有遇到孟、王,沒有。。。就不會有今天的他;如果孟沒有去美國,沒有遭受到各種困難、凌辱,也不會後來的性格。所以,年輕時有了成就往往會歸功於是自己努力的結果;而年紀大了的人,卻總是會說:是運氣好。天命不可違啊。

這句話出現了2次,以前我總是說順命者是弱者的表現,因為沒有勇氣面對失敗,也不想再努力,所以從命。但是,我這裡所指並不是相同層級的天命論。不是一種逃避,而是正視,順命不代表不努力,相反是更積極,積極順應自己獨有的天賦的天命,正視自己,了解自己。

電影有個情節,讀書時成東青得了肺炎住院,孟曉駿送了一本書,書里夾了一句話:有一天你會讓我妒忌。成深受鼓舞,作為自己不放棄前進的寄語。若干年後,孟告訴他,這句話其實是他寫給自己的。但是,確就是這句話,沒有在孟這裡作用卻在成那裡發揚光大。所以,信者自救。人心往往很脆弱,總是需要別人告訴點什麼,而最不相信自己。但是,反過來說,這件陰差陽錯的事情難道不是命嗎。

不管怎樣,今天的生活都是我們過往的選擇,性格、環境、際遇……夾雜著順應著我們活在世界上的理由。同樣,我們現在的選擇也決定了未來的生活。

中國合伙人觀後感高分作文

電影看的很激動,不是因為上過新東方,不是因為經歷相似,而是因為喚醒那個時代自己的記憶。

經歷過崇洋媚外,經歷過外國夢的幻滅,經歷過好勝的失敗,經歷過誰都不是的折磨,走到今天,才發現自己已經成為了獨一無二的自己,這就夠了。

影片描述了三個勝利:

1、自己對他人的勝利--三個主人公開始都是嚮往著他人設定的夢想或標準,最終實現的都是自己的夢想和標準。

從學習別人開始,超越別人;從說yes開始,學會了no;從輸了自己開始,到贏了自己;最終的勝利,其實不是成名,不是上市,甚至不是合夥,而是剝開自己最脆弱的一面,接受自己的失敗,坦然地做自己喜歡的,玩出自己的風格。

2、中國對美國的勝利--新夢想的成功其實是中國文化對美國文化的成功,也凸顯了兩國文化的差異。

中國是集體文明,美國是個人文明。中國是民眾文化,美國是精英文化。中國文化的優勢是複製--這也是美國人看不起中國的地方:拷貝仿造;美國文化的優勢是創新--這也是中國人崇拜美國的地方:英雄奇蹟。

但是還 有另外一面:在中國複製的文化中,體現著一種生存的平等:一群人可以從一個人的成功中獲取夢想與經驗,人類的成功在這裡被最大程度的共享與傳播,這背後深層的精神理念其實是共產主義式的分享:在集體的利益面前,犧牲個人的利益。而在美國的創新文化中,體現著天生的不平等:極少數天賦突出的人成了英雄,而一大批天資平庸的人甚至都不敢再有夢想,因為成功既然與天分有關,那么對於普通人,人生簡直是生而絕望的。這精英文化的背後,其實也體現了資本主義多數人服從少數人的理念。

信息技術為世界帶來的革命是共享的革命,從這個角度看,西方國家的產權保護其實代表了落後的生產力。我們都崇拜英雄,美國盛產英雄,從幾歲到十幾歲的孩子都能創造讓世界震驚的科學技術產品。但是,英雄,是不可以複製的,因為文化定義了,複製的不是英雄。所以,這種文化,永遠只能傳播給少數人。但是中國這種拷貝的文化卻是包羅萬象的,甚至連這種精英文化也一股腦地在拷貝過來。我們在美國電影裡看到的很理想的積極、平等、創新與奮鬥,其實在美國對大多數人而言也只是理想,但是現在已經潛移默化成了千千萬萬普通中國人的行為理念。雖然我們的行為還 有差距,但是我們在飛速的成長,過去在國外吐痰是中國人的標誌,現在在國外買名牌成了中國人的標誌--如同電影中新夢想的上市,這不僅僅是錢的問題。就像成東青對波諾先生講的,我們已經在改變了,可你們還 陷在過去中看不見現實。中國的文化的確毀了少數英雄,但是能夠被毀的英雄也注定遲早被湮沒。但是中國文化更造就了千千萬萬個笨鳥的成功,造就了普通人的成功和勤勞樸實的成功。美國文化是強者文化,你贏了你才有資格說話;中國的文化是弱者的文化,中國站起來,是因為團結了大多數--大多數總是弱者。從網際網路發展的今天可以看到,它的勝利在於集體文化與個人文化的平衡--大多數人的聲音總是最強大的,同時最有影響力的個人也是最精英的。

中美文化的對決,取決於誰能先學會對手的優勢。集體文化要吸收個人文化的優勢,關鍵在於釋放一直被壓抑的自我。釋放集體文化中壓抑的個人意識就像釋放人被壓抑的本能一樣,雖然艱難,一旦釋放能量巨大。個人文化要吸收集體文化的優勢,關鍵在於抑制被放大的自我,而關注大多數人的需要--一粒種子死了,才能有千萬顆種子長出來。但是在英雄主義中,這種抑制是很難的,因為這可能要犧牲作為多數人夢想的少數英雄的光環。其實東西方目前要做的,都是打破自我的限制,東方需要打破的是外界給的限制,西方需要打破的是內在膨脹的EGO限制。誰戰勝了自己,誰就贏了世界。依我看,前者更容易些,中國的希望更大些。

3、領導對專家的勝利--領導者是讓別人更強的人,而專家是讓自己更強的人,當然,他們測成功都需要戰勝自我。

剛好上周末邀請一位美國耶魯畢業生分享耶魯經驗,他分享了兩點:一是做領導者--能夠幫助別人的才是領導者,你能幫的人越多,你就是越大的領導;一是發掘你的天賦,讓興趣發展成技能與知識,玩成專家。領導者古如劉備,今如成東青,貌似沒有專長,其實他有,那就是成就別人,從為兄弟擋拳開始;而專家總是有所長,他們成就自己在先,所以總是被局限在了自己的領域。這兩個角色,如果對號中國與美國,你的答案又會是什麼呢?

影片最後,對於哈佛講師Ben TAL的那句名言佳句體會更深了:learn to fail, or fail to learn. 感恩我生命中的失敗與錯誤,沒有你們,我還 是誰都不是。感激自己還 有犯錯的機會,說明我們還 沒有放棄我們的人生。今天是聖體聖血節,感謝天主安排,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