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騾子》觀後感5篇500字

《騾子》是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自導自演的劇情電影,講述了一個破產的獨居老人因為生活所迫,為黑幫運送貨物的故事,最後老爺子的命運會走向何處呢?希望以下影評對您有所幫助!

《騾子》觀後感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這個老爺子,我真的沒有辦法不崇拜他。

對廊橋遺夢的愛已經不需我贅述了。甚至在看《騾子》時,老爺子飾演的Earl在行駛過程中接到外孫女電話時的神情也會讓我不禁想起在雨中開著皮卡的羅伯特,並為之動容。

回歸到這部電影,老爺子在88歲高齡導演並主演的這部《騾子》,應該是他的收山之作了。

電影是由真人真事改編,二戰老兵為錫那羅亞集團運送毒品的故事。沒錯,就是《毒梟墨西哥》里米格爾一手創立的販毒帝國。Earl為之服務的那十年,集團掌控者正是後來多次因越獄轟動世界的大毒梟,綽號名為矮子的華金古茲曼。而抓住Earl的二號探員,正飾演過毒梟里被折磨致死的DEA探員Kiki。感覺真像一個奇妙的輪迴。

落魄的二戰老兵、不被家人接受,老無所依,淪為運毒人,這本該是個悲情角色,一開始我甚至擔心顫顫巍巍的Earl會隨時掛掉。哪曉得在劇中是個頗具喜感的老年花花公子,愛享受生活,愛辣妹,在運毒的路上開著車唱著歌,雖然沒吃火鍋,但一定不會錯過最好吃的豬肉三明治。賺到的錢可以大手一揮就拿來資助退伍老兵小酒館,如同當年在酒吧里請所有人喝酒一般豪氣。

就是這么出彩的一個人物,但是與探員的交集,尤其守於家庭的說教,有些略顯刻意。反倒是被抓時那一幕,倆人的相認設計得很簡潔,沒有拖泥帶水的台詞和人物特寫,也是加分項。

很多人說這部電影的意義是告訴觀眾家庭的重要性,然而,Earl就是一生放縱不羈愛自由的典型,比起他的事業,家庭只能靠邊站。他的妻子女兒存在感就是不強,妻子彌留之際的陪伴可以彌補幾十年的缺席嗎,我並不認同。他就是個愛工作愛享受勝過一切的人啊,而這樣的人也有他的可愛之處。

偏巧他也有這樣的好運,最終被捕以後在獄中專心繼續他最愛的花卉栽培事業,繼續當一個快樂的老頭子。而且這是真實結局。看著英雄遲暮、如風中殘燭版的老爺子,這個結局給了我極大的安慰。

《騾子》觀後感二

休閒、平穩、治癒,如蜻蜓點水,最後掀起波瀾,亦如一首緩慢的歌謠慢慢訴說一個溫暖人心的尋求救贖的故事。就是前麵塑造人物關係的時候,特別是女兒結婚那裡,台詞太刻意了,好像為了省時長強行一口氣說完,要是將矛盾融入劇情之中,我覺得會好很多。人物塑造的很成功,特別是一些小人物,非常可愛。主角更是有趣的不行,每句話都特別有意思,看完了感覺很輕鬆愉快。電影討論了家庭的重要性,更探討了對新時代的看法,更棒的是這電影是從一個經歷過滄海桑田的幽默老者的角度去看待這些事情的,太有感覺了!完全沉浸其中,跟主角一起哼歌、一起留下眼淚。

《騾子》觀後感三

伊斯特伍德,好萊塢電影史上最優秀的演員、導演之一,也是我最尊崇的好萊塢藝術家之一。對於伊斯特伍德來說,他完全擔得起“藝術家”這一稱號,無論演員,還是導演他都做到了極致出色,而其演員生涯兩次轉型,從西部英雄到二戰英雄,又從二戰英雄到城市英雄,最終成為導演,成為我心中的銀幕英雄。

伊斯特伍德對電影的熱愛和專注在作品中展現的已經淋漓盡致,但是一個敵人卻讓他漸漸力不從心,是的,這就是歲月。這位1930年出身的好萊塢傳奇在5月迎來了自己89歲的生日,在拍攝《老爺車》的時候他說這是他最後擔當演員,但是就在20xx年,他又一次在自己導演的作品《騾子》中出鏡,我不知道這次是不是他最後的表演,但頭一次在看他的電影的時候,那么投入,又那么五味雜陳的“出戲”。

他老了,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但是看到他在《騾子》中那已經有些巍顫顫的樣子,竟然讓人生出心酸之感。而在這部電影中,他扮演的就是這樣的角色,一位曾經的英雄,美國二戰老兵,但是戰後成家的他又是一個混蛋,沉迷培育良種花卉,享受個人生活,卻同時忽略的家庭,甚至不在女兒的婚禮上露面。

於是,他與自己的家庭徹底決裂,妻子與女兒離他遠去,只有他的孫女依然對其充滿熱情。而在孫女的大日子即將到來之際,他也幾乎破產,被趕出自己的房子,開著一輛老舊的皮卡來祝賀孫女,卻迎面碰上妻子的訓斥和女兒的冷臉。

到這裡,這位老人的人生似乎已經可以做個交代了,那就是一種矛盾的人生,你說這是一場失敗,他又曾經在戰場上為國效力,是深受尊敬的英雄老兵。你說他遊戲人生,但是他在花卉上又確實那么認真,只是他卻同時忽視了生命中同樣值得珍視的親情。伊斯特伍德在老年階段常常扮演一些性格古怪的老人,比如《老爺車》中的角色,但是這樣的角色又常常是以與世界的對抗來掩飾心中最柔弱的一面和孤獨。

於是,一場人生中充滿黑色幽默般的轉折出現了,老人稀里糊塗的被拉下水成了販毒集團的運毒人。當然,這其中又體現了他人生的弔詭之處,你說這年紀怎么又會為自己貪圖錢財,他的初衷只是想讓孫女的婚禮體面一些。一個老人誤入歧途般的可以上社會新聞的故事就這樣開始了,而他從開始的不知情到勉強繼續,甚至到得心應手與罪犯秘系不錯,整個過程顯得荒誕但是又不那么令人意外。因為,在他的晚年,他終於意識到了自己錯過了什麼,但是,“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晚了,一切的太晚了,他的時間不多了。於是,他開始希望以物質去彌補,又慢慢的從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作為一個老邁的朽木,他竟然在這個行當乾的得心應手,甚至打破了一些毒販的防備和年輕人稱兄道弟,我們完全可以理解這個半輩子在人際關係上都稀里糊塗堪稱失敗的老人,在這個過程的快樂。

當然,隨著故事的推進,老人遭遇了更多變故與麻煩,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更可以感到片中的人物與演員伊斯特伍德仿佛已經打通。多少次,當他面對毒販小嘍囉們的挑釁恐嚇時,作為觀眾是多么期待如他曾經出演的英雄那樣,最終給予他們回擊。畢竟,他曾經縱橫美國西部,他曾經在二戰戰場上無所畏懼,他曾經是城市中不可一世的骯髒哈里。可是,作為導演的伊斯特伍德很公正,沒有讓他再成為超級英雄,因為他老了,一個年邁到只能遲緩走路的老人還能如何逞強?於是,他儘管目光堅毅,卻也只有向生活低頭,他故作灑脫,卻難掩彌補家庭關係的渴望。

故事的獨特背景讓這個故事褪去了一個耄耋老人誤入歧途的荒誕,而是讓你感受到強烈的真實感,伊斯特伍德的表演更體現出一種渾然天成,甚至,他的故作灑脫和幽默讓你恍惚回到了他當年在西部縱橫的牛仔時代。我想,這正是整部電影打動觀眾的地方,它並非一部戲劇衝突激烈的電影,也不是一部劇情跌宕起伏的電影,它的節奏舒緩,哪怕遭遇矛盾衝突,也總能輕輕放下。但是,片中的感情可謂真摯感人,被他忽略的老伴彌留之際的言語更是令人動容,“你不需要用變得有錢來讓我們覺得需要你”,於是,老人的心結被打開,這來的晚了些,但是誰有忍心這位晚年試圖彌補遺憾的老人。

沒有人永遠年輕,但是總有人正在年輕;沒有人生來老邁,但是總有人正在老去。伊斯特伍德,曾經年輕,曾經瀟灑,曾經迷人,曾經硬朗,曾經勇敢,曾經深情。如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臉上深刻歲月的老人,讓我們在這部電影中去感受伊斯特伍德暮年不多的表演吧,去體會他的人生感悟,這個世界上有太多東西值得我們珍惜,家人、親情,還有,這樣偉大的影人。

《騾子》觀後感四

因為上周末的父親節,瑪妮連續幾天都在朋友圈和微博上「被展示」各種各樣的爸爸和不同姿勢的父親節祝福。

有一秒拆穿祝福的「鐵血老爸」:

也有三句不離「照顧好自己、注意身體,不夠給你打錢」的暖心爸爸:

瑪妮想再分享一個「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的硬核老爹,甚至是「硬核爺爺」。他年輕的時候因為醉心園藝事業連女兒的婚禮都沒有參加,被女兒「拉黑」了十多年。

老了之後又為湊齊外孫女婚禮的酒水錢,在年近九十的時候當起了給黑幫運送毒品的「騾子」,而且還非常有職業精神地成為了運送毒品量最大的頂級選手。

這一路跌宕起伏的人生,還是真人真事改編,來自寶刀未老的「東木大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最新作品——《騾子》。

從養花到運毒 正與邪只一步之遙

在正式介紹電影之前,先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

20xx年10月,密西根州警和DEA(美國緝毒署)的一次聯合行動中,逮捕了一個不尋常的毒販。87歲的里奧•厄爾•夏普(Leo Earl Sharp Sr.),因持有200磅古柯鹼被逮捕。

夏普是專門為黑幫運送毒品的「騾子」,也是美國緝毒史上最年長的落網者。他曾參加過韓戰,是一名退伍軍人,在被捕之前沒有任何不良記錄。

但是這「200磅古柯鹼」已經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字,它意味著夏普是墨西哥販毒集團最頂級的「騾子」,同時也是美國緝毒史上落網的最年長者。

夏普落網後,DEA探員傑夫·摩爾接受了《紐約時報》記者Sam Dolnick的採訪,撰寫出的報導《西諾拉集團90歲的運毒騾子》引起全美轟動。

最誇張的是,夏普的辯護律師以他患有“老年痴呆”為由,成功地讓法庭將刑罰減為3年有期徒刑。

而且夏普僅僅服刑一年就因病出院,接著受總統小布希之邀,去白宮培育花園。這么彪悍的人生履歷,估計也是沒誰了。

彪悍的東木大爺看中了這個故事,在《西諾拉集團90歲的運毒騾子》報導的基礎上發展出了電影《騾子》,不僅自導自演,還擔任了製片人(說實話,真的沒有比東木大爺更合適的人了)。

在這部電影裡,從夏普發展而來的男主角名叫厄爾·斯通,一個把畢生精力都放在蘭花草身上的老花匠。

一般來說,侍弄花草其實是一個非常浪漫的職業,而且對年長者來說,養養花草、修身養性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但厄爾實在是投入了過度的熱情,將之視為生活的全部。

他甚至為了參加全國花卉聯盟表彰大會而爽約了女兒的婚禮,女兒氣到在婚禮當天崩潰大哭,他的前妻是這樣安慰女兒的(難怪會成為前妻):

風水輪流轉,20xx年後厄爾因為財務不支,花卉園被拍賣,畢生心血即將付諸東流。

一無所有的他想回歸家庭,主動來了外孫女的婚前派對,卻被女兒當面diss:“窮得連孫女婚禮的酒水都付不起,還有臉來。”

就在場面極度難看,雙方不歡而散的時候,派對上一位小伙主動遞給厄爾一張紙條,告訴他有人願意花重金雇他開車運送一批貨物。

厄爾為了賺錢贏回家裡人對他的尊重,欣然接受了這份「看起來很划算」的工作。

「再就業成功」的厄爾完全不知道自己要運送的是什麼,就歡歡喜喜地開車上路了,雖然和他接頭的兄弟一看就是狠人。

第一次運貨成功後,厄爾嘗到了金錢的甜頭,僅僅開個小車就能拿到大把現金,這讓原本只打算乾一票了事的厄爾,再也停不下腳步。

「一路暴富」的厄爾,不光支付了孫女婚禮的酒水錢,還贖回了花卉園、修繕了老兵俱樂部,一個接一個未償的願望鞭策著他踩著油門一路往前。

開開車賺賺錢,大傢伙兒圍著你團團轉,收穫遍地的掌聲和鮮花。何樂而不為呢?這應該是一個老人最大的快樂——感到自己被需要。

時間久了厄爾也按捺不住好奇心:“這么賺錢的玩意兒到底是個啥?”

終於有一天老爺子掀開了自己的後備箱,嚇得肝兒顫。

但是下一秒,厄爾就恢復成了鎮靜狀態。這也是影片非常妙的一筆:厄爾剛發現自己運的是毒品,就遇到了警察的盤問。

他迅速收起自己的慌亂,自在地和警察閒聊,說自己是一個給外孫女送核桃的暖心爺爺,甚至主動給警察展示自己的核桃:

當然不會有人懷疑老爺爺對孫女的愛,警察沒仔細看就讓他走了。

畢竟,誰能想到一位89歲的白人老翁(且沒有任何前科,連罰單都從未吃過)是販毒集團頭號騾子。一般人一次最多帶5公斤,厄爾一次可運200公斤,簡直是全場MVP。

厄爾因為驚人的帶貨量,得到了墨西哥黑幫頭目的青睞。

他不僅教黑幫二頭目學做人,幫他們擺平警察,還兼任美食嚮導,運毒路上專程繞路,只為吃中西部最美味的三明治。

厄爾甚至成功到被黑幫老大專門邀請去墨西哥,在私家莊園裡為他開party,香檳美女環繞。

從浪子到回歸 耄耋硬漢的柔情時光

浪子總有回頭的時候,激情派對成為老爺子最後的巔峰時刻。緊接著劇情急轉直下,販毒集團發生內部篡權,人員換水,對厄爾的控制也日漸加深。

另一邊,厄爾的驚人帶貨量引起了緝毒署的關注,抓捕行動也悄然展開。

在最後一次運毒過程中,厄爾接到孫女的電話,得知前妻生命垂危的訊息,在經歷了一番生死抉擇之後,厄爾選擇陪前妻走完生命最後一段路。

如果此前的劇情是真實彈的硬手筆,那接下來的劇情便走向了和解與救贖。這可能是東木大爺執導此片的真正用意。

他將自己的人生感知和遺憾放在了影片當中,使《騾子》不再局限於傳統的犯罪片:

所以即便隨時可能被抓捕,電影中的厄爾還是在病床前陪著糾纏一生的前妻走完生命中的最後一段路:

在與家人的和解之後,最終的審判迅疾而至。面對警車的逼停,老爺子未對自己做一絲辯解,舉起雙手,顫顫巍巍地走出車門。

在法庭上,他更不顧辯護律師為他準備的說辭,高聲喊出了“Guilty”,很難說這個“Guilty”到底是指運毒的罪行,還是他長久以來對家人的歉疚。

傳奇的背後 另一個傳奇

相似的氣質才能吸引相似的靈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夏普如此硬漢的傳奇故事只有東木大爺才能夠拿下。因為他的人生,遠比電影故事來得更生猛,更加「老而彌堅」。

當演員,東木大爺是西部片時代最經典的“老牛仔”。1964年因主演《荒野大鏢客》而一舉成名。

在「鏢客三部曲」中,他頭戴牛仔帽,腳蹬馬靴,叼著雪茄的牛仔形象,成為了西部片的代名詞。

當導演,他執導的《不可饒恕》和《百萬美元寶貝》,分別拿下第65屆和第77屆兩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獎。

還曾五次提名坎城金棕櫚,並拿到美國電影學會終身成就獎 、坎城電影節終身成就獎和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到了86歲高齡,還能拍出《薩利機長》這樣叫好又叫座的電影。

20xx年,已經88歲的東木大爺又一次性交出兩部作品,前者《15點17分,啟程巴黎》評價兩極化,口碑斷崖式下滑。

在大家都懷疑他老了的時候,東木大爺又拿出《騾子》堵住所有人的嘴: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

簡單樸素、冷靜卻又充滿力量。東木大爺坦率地把他過去因為事業而忽略家人的悔恨,和英雄暮年的滄桑沉鬱放進《騾子》中。

我們能清晰地看到在厄爾不輸年輕人的熱忱靈魂之外,他面對時光飛逝、世事不可控的蒼涼,毫不掩飾的略微佝僂的身軀,以及姍姍來遲的道歉和悔恨:

在電影中飾演女兒的艾莉森·伊斯特伍德在現實中也是東木大爺的親生女兒

一個如此彪悍瀟灑的「硬漢中的硬漢」,年近九十還在自導自演犯罪題材公路片,卻又能在電影裡坦誠他的衰老,懺悔他的失敗。

這份對生活始終如一的真誠與熱忱,才是熱血本血,傳奇本奇。

《騾子》觀後感五

我是個看電影很容易哭的人,以前老公也是,但現在我更愛哭了,他卻幾乎不再流淚了。

記得上學時候和媽媽一起看《百萬美元寶貝》,那時候還是在“影音店”借的碟片來看,媽媽看著看著就睡著了,畢竟社會人周末晚上還要陪女兒看電影,很辛苦的。

我卻跟著電影整整哭了3小時,第二天眼睛腫的睜都睜不開。

一個人的命運是那么不公,完成她的夢想,讓她獲得掌聲和榮譽,然後再奪走她的一切,不管是自尊、還是生命。

現在也許再看那部電影,十幾年過去了,再看會有更加不同的感受。

你願意總有那一剎那的美麗嗎?

還是你想就這樣度過平凡的一生?

伊斯特伍德的電影總是逃離不開“選擇”。當然了,我們的生命里,也是不斷地在選擇,正是這些選擇,一筆一筆書寫著我們的全部時光。

《騾子》也是這樣,凡事不能兩全。那么,在短暫的時光里,你是選擇你的夢想,還是選擇你的家庭。

我是理科生,學理科也是因為政治超差的,所以電影裡面那些政治元素,如果我說錯了,請大家一笑置之,電影這么受人喜愛的原因也是因為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解讀。我這個小弱雞,就只從我自己的觀感來說說我對這部電影的想法。

首先,我自己的觀點是,這部電影是伊斯特伍德對自己人生的反省。

1953年,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與泳裝模特瑪姬·強森結婚。1978年,兩人離婚。1996年3月31日,與戴娜·魯茲結婚 。隨後,戴娜·魯茲生下女兒摩根。20xx年,83歲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與其結婚20xx年的第二任妻子迪娜·伊斯特伍德離婚 。 (引自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百度百科)

該男人,做過許多危險的事:程度最高的是救地球,時不時地救上一次;程度最低的是救美女,幾乎每部電影裡都這么做上一回。伊斯特伍德做過伐木工、挖過游泳池、換過保險絲、當過公寓管理員。作為導演,他從來不叫“開機”,而是以一聲長長的“好。”開始,再以長長的“好。”結束。他的原則是“三條以上純粹是燒錢”,一個鏡頭最多拍三條。人們說他“在片場就像一個好的晚會主人,微笑看著但不說什麼。”他說,是因為他的演員都非常出色,不需要過多的干預。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一生結婚兩次,第一任妻子是泳裝名模瑪姬·強森,並曾與5名情人生下四女、二男,其中包括排行最小的女兒摩根,是與第二任妻子戴娜·魯茲在1996年時所生。紐約知名的美食專欄女作家蓋兒·葛林曾在自傳《無法滿足》中,大爆她和克林伊斯特伍德的情史。

他和電影中的厄爾一樣,即使已經高達90歲高齡了,但是,女人,孩子,在他的生命里,需要、但不重要。

畢竟這位老派紳士,不僅在他的電影裡,還是在他的真實生活中,從不缺女人的喜愛。

作為一枚女生,我都很羨慕他了

咳咳,停車!回到正題。在這部“收山之作”里,厄爾哪怕冒著被殺的風險,在妻子臨終之際,也要放棄自己的“任務”,儘管自己從來沒這么做過。陪著妻子度過了人生中最後的時光。

硬漢說愛,真實的感動了

那段孫女給厄爾打電話,說祖母快不行了,讓他趕緊回來。一段簡單的戲,拍的如此動人,就能知道,伊斯特伍德在人生中,不知道經歷過多少次這種情況——“我很想,但是我不能”。

我個人覺得,伊斯特伍德在暮年,終於清楚了人生的意義。家庭,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電影事業,除了自己導演外,自己還要當演員,兢兢業業,樂此不疲。不得不說,這與電影中“愛花如命”、“時間都用在路上”的厄爾幾乎如出一轍。想也知道,伊斯特伍德把自己的全部時間都奉獻給了自己的熱愛,對家庭,不知有多少虧欠。

所以他想通過這部電影告訴我們“錢可以買來任何東西,除了時間”。

這句台詞很明顯了

所以他在電影最後特意安排角色厄爾說,“他有罪”。我想這個“罪”,不僅僅是為販毒集團當“騾子”,還有一層意思,他當了一輩子生活中的“騾子”,忽略了對家人的忽視與傷害。為了掙錢,為了名利,為了他人的讚美。

還好家人“記性”總是不好的,也永遠會原諒你犯下的錯。

啊,不得不說,伊斯特伍德真是浪漫到骨子裡面的”浪子”呀。

由此及彼,作為一位華為家屬,經常過著“喪偶式婚姻”。“996”對於華為員工來說,是一種福報,因為華為員工過的是“7117”的日子。

早7點,晚11點,一周7天。

所以看完這部電影,我久久無法平靜。老公是優秀的、完美的,可他從來不屬於我。

為了打發時間,我自行培養了很多愛好打發時間,比如說寫作、種花、烹飪、視頻剪輯等等。很多人都說我的生活多姿多彩,可是這些“歡愉”背後,其實是一個女人無數孤獨寂寞的夜晚。

我尊重老公的工作,可能在其他人看來,現在這是一份“為了國家”的工作,已經不單單是為了掙錢,更是一種“民族自豪感”。

老公的父親也經常在朋友圈轉發各種“華為加油”的行銷號,我看了只是麻木。

畢竟每夜等他回家的是我。

說來也巧,因為我在金融行業工作,那天看完電影,領導正好在群中轉發了關於奮鬥的雞湯文,還要組織大家看《當幸福來敲門》。

我當時好想跟著後面推薦一下這部電影《騾子》。

最後,可能是我狹隘,總感覺現在的電影,為了獲得奧斯卡的青睞,總是要過多的加上政治色彩,政治正確了,這就是一部好電影。

沒錯我說的就是你——《綠皮書》。可是大家看看《綠皮書》的評分,就明白了。一部電影,哪怕它劇情比較薄弱,情感也不夠細膩,把所有事情攤在檯面上一點都不隱藏,講得明明白白,失去了電影的藝術感,只要政治正確,它就能贏!

所以像《觸不可及》這樣的電影,才更加難能可貴呀,好好的講故事,其他的都在劇情里,不用那么明說,你也看得出來。

《騾子》就更加是了,伊斯特伍德甚至不怕在電影裡面出現一些“歧視”性的台詞。但其實細想,這些話都是非常符合人物角色的,一位90歲的白人老兵,其實不太懂什麼“平權”、“種族”的事情,說話是有點不好聽,但是在他那個年代大家都是這么說的,在他看來是平常事。

但是當他口中的“negro”、“墨西哥佬”、或者摩托拉拉騎手遇到困境時,他也是毫不吝嗇的伸出援手的。這的那些不修邊幅的話,只是他那個年代再正常不過的習慣,與“歧視”無關。

老爺子也許知道,他在電影中加入這樣的台詞,肯定會造成非常大的爭議。

可是硬漢就是硬漢,管你們的。

這是對政治正確最雲淡風輕的一次諷刺了。

總而言之,我愛伊斯特伍德,我愛這位將故事講得如此動人的“老牌硬漢”,我要去重溫他所有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