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雙子殺手》最新觀後感影評5篇_看《雙子殺手》有感5篇

《雙子殺手》講述了政府特工亨利正準備退休,卻發現自己被一個年輕殺手追殺,而這個人竟是比現在的自己年輕25歲的克隆體的故事。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些優秀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20xx《雙子殺手》觀後感

3年前,也是10月,《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宣傳期,我採訪過李安。我當面聽他說過,“如果一場戲要求你不好意思,他需要每一個毛孔都流露出害羞,這是藏不住的”。我因此和他一樣,對120幀電影擁有了信仰。那時,我在關於他的報導里寫過,“到這個月底,李安就62歲了。他現在最怕的是,這個世界下一部120幀電影,就是他的下一部電影,‘再下一部,還是我的’。”——事實上,他最怕的事情發生了。

劇情片大師李安接手《雙子殺手》這樣的類型片,始終讓人困惑。甚至他的某些影迷,也因此產生了被拋棄之感。是追求新技術比講什麼故事還重要了嗎?這種故事不是誰來拍都可以嗎?那個以複雜情感令人著迷的李安呢?他怎么會放棄那樣的表達,選擇一個簡單的故事?

幾天前我看完了這部《雙子殺手》,試圖以一個觀眾的身份,來回答自己的疑惑。

1

《雙子殺手》當然算不上李安的第一檔作品——相信即便是最狂熱的李安冬粉,都不會否認這件事。上一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雖然也沒有取得全壘打級別的勝利,但它仍然是一部李安色彩濃厚的作品。3年後,男主角那雙淚汪汪的藍眼睛,回想起來仍然有讓人心碎的能量。“中場戰事”這個詞在各個場合被使用,PTSD的縮寫也實現了全民普及——這是一部成功電影才配擁有的“後遺症”,它參與到人們的日常中,具有生命力,成為這個活著的世界中的一員。

但《雙子殺手》在李安電影中的歷史地位,或許要和《綠巨人浩克》做一番對比——一部是李安拍的漫威電影,另一部是李安拍的動作片。劇情很簡單,簡單到無所謂劇透不劇透:美國國情局探員亨利退休後,遭到來自前單位的追殺。殺手是他的克隆體。而他和他的克隆體並肩作戰反殺回去時,一個更年輕的克隆體出現在他們面前,死於他的槍下。

沒有懸念,每個轉折都能被稍微有點閱片量的觀眾猜到。就像李安在北京媒體見面會上說的那樣——當現場主持人、復星影視集團CEO張昭表示,“這是一種新的電影,也是一種新的講故事的方式”時,李安立刻進行了老老實實的否認:“這個電影我沒有嘗試到新的講故事”,“因為它很貴,我還是用很老套的講述方式,用動作片的方式把它講出來”。

李安拍過的電影大致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他瞄準一個故事,心心念念要拍的,比如《臥虎藏龍》《色·戒》;另一種是接受一個offer,比如《理智與情感》《斷背山》《少年派》《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當李安叫做Ang Lee的時候,絕大多數是一個雇員的身份,固然擁有一定的挑選權,但同時也需要被挑選,然後用成績來為下一次的選擇權爭取更大空間。

《雙子殺手》不是傳統的李安式的故事,這個項目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北美票房和口碑雙失利之後來到。類型片+大明星,是一個贏面比較大的項目的標準配置。而李安想要繼續他的“120幀之旅”,也需要一個大項目,因為只有大項目才有大投資。他承認一開始“這個故事並不吸引我”,不過,這裡面也有他感興趣的元素,“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年紀一起演戲,可以講我過去沒辦法講的故事”。

而演員只能是威爾·史密斯。以李安的話說,“這么貴的動作片需要一個大明星,然後要做二十幾年前的樣子,大家要很熟悉,看起來很有趣味,也能夠回憶過去。也就是一個人能夠紅三十年,還能做動作片,而且對我來講,還要是一個好演員的,大概就兩三個吧,不出一個巴掌。”

所以,當51歲的亨利和自己的克隆體——23歲的小克,一起揭開第二個複製人面具的時候——面具下的那張臉更年輕,那張臉上的表情,仍然是李安對世界的感受。有不知所措的純真、安靜,又茫然、懵懂。他什麼也沒說,像不知道自己是誰一樣。

他就帶著那樣一個表情,看著世界,然後死去。

那一刻,我想起李安在3年前採訪中對我說的,之所以要用120幀來拍電影,是因為在這個格式下,人臉前所未有地清晰。“人的臉比千軍萬馬好看,比動作好看,比科幻好看。動作看不清沒什麼了不起。而我們花了一輩子在讀人的臉上,眼睛只是一個鏡頭,我們說用心看不是用眼睛看,我們的心是怎樣一個活動方式?我們可以感受到別人的感受,他不需要演,你就能知道他內里的感覺”。

我仍然被打動。

2

熟悉李安的人知道,他心心念念想拍的那部電影叫做《馬尼拉之戰》,是關於拳王阿里的。

1975年9月30號,阿里與弗雷澤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辦了兩人“三番賽”里的最後一場。比賽的慘烈程度,足以讓它成為拳擊行業的史詩。兩人體力完全透支,阿里感受到全身像火燒一樣的疼痛難忍,而弗雷澤幾乎失去了視力。第十五回合的開場鈴聲響起,阿里站了起來,裝出一副鬥志昂揚的模樣。弗雷澤信心被擊垮,接受教練的勸說,放棄了比賽。幾秒鐘後,阿里暈倒在台上。

那場比賽後,阿里對弗雷澤一直保持著“人生贏家”式的攻擊,甚至將對方比喻成“大猩猩”,直到1991年的自傳里,阿里才為此鄭重道歉。而弗雷澤幾乎到死前才原諒阿里。這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人,一個來自中產家庭,生性活潑,一個出身北卡羅萊納州的農民家庭。兩人的故事裡有友誼,有金錢,有珍重,有欺騙,有恨意,也有原諒。人生漫長,但總有一些時刻,堅硬、冰冷、像一塊石頭般難以消化,如鯁在喉,如芒在背。

在我看過的李安採訪里,他沒有仔細談起打算如何改編這段拳擊史。倒是從媒體上能拼湊出他是如何心心念念卻又求之不得的——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後,這部電影的計畫就出現在李安的採訪里。那是20xx年的事情了,因為再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李安一時成為好萊塢的香餑餑,一度傳出電影《埃及豔后》《上帝與國王》《偵探科傑克》都在與他接觸的訊息。而他卻打算和環球影業合作一部拳擊題材的電影,但隨後就傳出資金問題。20xx年6月,阿里去世,這部電影再次看到了希望,項目轉到Studio 8公司手裡。20xx年年底,博納總裁於冬甚至還在公開場合宣布,《馬尼拉之戰》20xx年下半年將啟動拍攝,阿里影業也將參與投資……然而結局如你所見,依然沒有任何實質性進展。

20xx年,李安提到這部電影時說,“ 我還在籌錢,《馬尼拉之戰》是我的夢想之作,故事特別棒,但很難拍成。”

6年了。還是那么難。李安自己也困惑,“現在就我一個人這么拍,到底是有什麼問題啊?是我有問題,還是這個世界有問題?”難,無處不在,從大到小,“放映也沒有,攝影機也不對,怎么調焦距都不會,工作人員也不會做。”而要去研究這些,都要算進電影的成本裡面。李安也深知,這歸根結底是一門生意,“電影不是說像畫畫,你愛怎么弄就怎么弄,或者像寫一個小說,只要幾個人喜歡就行了。”

所以當他面對“下一部還會是120幀嗎”這個提問的時候,也只能自嘲說,“如果還有人投資的話”。

或許你可以把《雙子殺手》當成一次練習——如果要拍小小拳擊台上14個回合的殘酷比賽,需要展現的不僅是動作的刺激,還要看到每一次出拳背後,心理和生理上的博弈——那么,你最終要看到的,還是“臉”,還是人。

那么,《雙子殺手》里威爾·史密斯與自己年輕版的複製人在地底下的近戰搏殺,對李安便是一次真正的訓練。這是一次打鬥,也是一次規勸。鏡頭不僅要表現動作,還要表現雙方的心態:一方帶著人生所有的經驗,渴望說服對方,壓制對方;另外一方,有年輕的好勝心,同樣還有那么年輕的委屈,世界崩潰以後還要強裝的穩定。這也是李安認為的120幀的優勢,“過去24格的時候會閃跳,而且沒有臨場感,因為是間隔的,是平面裡面去塑造空間。閃跳得很厲害,所以看不到表情。表情看不到了,思路就看不到。”

《雙子殺手》還為李安提供了另外一種前所未有的訓練,依然有關“讀臉”。在兩年的後期時間裡,為了讓51歲的威爾·史密斯重回20歲,他一幀一幀研究了他的表情。“以前我是用演員來做實驗,這么刺激他,看看能夠看到什麼東西。現在我還能帶領著500個人,花了一年時間,一粒一粒地這么研究進去。不但研究他的形態、表演、心情,我還可以研究時間在人身上做了什麼東西。對於我來講,這是一個非常可貴的經驗。”

這是在夢想實現之前,兢兢業業磨鍊技藝的李安。雖然此刻的他,也無法知道下次機會能不能到來。

3

近十年,這個世界改變了很多。

見面會上,李安提到中國的電影市場,“我覺得中國觀眾對電影還是很熱心。電影看了一百多年,影視這個樣子演了很多年,其實很多東西已經僵化了、制式化了。我覺得,全世界很多地方的觀眾好像都有種疲憊,像美國就有一種疲憊的感覺。我覺得反而這邊,大家對看電影這件事好像還挺帶勁的,所以我覺得充滿了希望。”

時刻以好萊塢為目標的中國電影市場用戶,可能會對這通表揚感覺意外——是嗎?我們是讓人感覺到希望的觀眾嗎?但細想一下,似乎確實如此。

要知道,在北美市場,威爾·史密斯已經不是市場靈藥了。十年前,他的片子幾乎部部賣座,無論動作片也好,科幻片也好,愛情片也好,文藝片也好,喜劇片也好,人們就是愛看他。但這十年來,他的名字已經不再是票房保證——這固然有一部分原因是他挑選劇本的問題,更重要的,如今明星的號召力大大低於類型片的號召力,票房榜上幾乎都是大IP電影,迪士尼越來越強大,超級英雄類影片占20xx年美國總票房收入的25%。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電影人才投身於Netflix這樣的流媒體平台。

電影確實陷入一種僵局,也確實不再那么重要。在這個背景下,或許更能理解即便李安這樣的成名導演,想在美國拍一部心心念念的電影,為何六年不成。

李安不再願意回到24幀的世界了。120幀才是他的“美麗新世界”。“我知道前面會很辛苦。憑良心說,我做到現在可以頤養天年,可以好好過幾年日子,慢慢地慢下來。可是我覺得,對於我自己來講有很多的好奇心需要去滿足,因為我相信電影,現在電影看得不是那么回事,很多疑問我需要解答,我要為我自己。”

說到底,那種“好奇心”其實很簡單。一個把電影當做信仰的人,看到抵達更遠地方的可能性,他是無論如何都要去看看的——像模像樣地走著去,興奮不已地跑著去,甚至,狼狽不堪地爬著去——總是,他是要去的,哪怕需要付出在這個行業積累的所有信譽。在他看見那個可能性之後,能阻止他的只有錢這件事。

好在,中國始終是李安的道場。這裡不僅作為票房市場而存在,也是投資的來源地,最重要的是,這裡還能供奉信仰。當觀眾提出“李安你什麼時候拍華語電影”時,全場一片掌聲。李安回答,“在醞釀中”“在寫劇本”,全場氣氛更加熱烈起來——這裡為李安付出的情感,急需要得到同樣熱情的回應。

20xx《雙子殺手》觀看有感

《雙子殺手》將於10月18日上映,在上海舉辦了聲勢浩大的中國新聞發布會,導演李安、製片人傑瑞·布魯克海默和主演威爾·史密斯近日到上海出席發布會。特效的年輕威爾·史密斯Junior也以特殊方式來到了現場。這是李安在電影中通過特效創造的數位化人物,稱得上“好萊塢身價最貴的男演員”,“可能比威爾本人還要貴個兩三倍吧。”李安笑說。

《雙子殺手》中,威爾扮演的特工亨利即將退休之際,遭到一名神秘殺手追殺。亨利發現這個殺手居然是年輕版的自己Junior。威爾本人是1968年生的,如今已經51歲,他在《雙子殺手》中要演年過50的亨利,又要演23歲的Junior。當然,“返老還童”的Junior,李安是用特效製作出來的。

李安透露,自己從《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用特效做了老虎之後,就萌生了創造“人”的想法。而為了讓Junior看起來更真實,李安不僅把威爾年輕時的影像都看了一遍,更把威爾的臉放大6000倍細細研究,每一個細節都熟記於心,這也讓李安自信表示,“對他的臉,我比他媽媽還要了解。”而第一次見到Junior的威爾,更坦言被Junior這個特效人的真實嚇到了,“完全是震撼又吃驚的心情。”

製作過程很難,而威爾演得也不容易。據悉,Junior是基於動作捕捉技術再來製作的,這就需要威爾從頭到尾演一遍Junior。作為一個過來人,要再回過頭去演懵懂的年輕人,難度之大讓李安導演也忍不住感慨,“這個不是通過你講的話,而是通過眼神,要把成熟感剔除掉,要留下純真感。”威爾也表示要演出純真感很難,他在現場還示範了老年人和青年人走路姿勢的不同,但被要求用眼神示範如何演純真少年時,威爾則表示,“大家還是去看《雙子殺手》吧,我不示範了,太難了。”

李安和威爾究竟是如何合作上的呢?現場威爾透露李安導演一個電話就搞定了他,“李安打給我,電話里我還沒聽要演什麼,就說了yes!yes!“更表示,這世界上有一些導演,你不需要任何原因,衝著他的名字就要答應。

李安則說威爾太謙虛了,“像威爾這種級別的好萊塢巨星,要找他合作可不是那么簡單的。但他這樣一位大明星,願意這么無條件投入這部電影,讓我非常感動。”

20xx《雙子殺手》觀看心得

由李安執導,威爾·史密斯主演的電影《雙子殺手》即將於10月18日全國公映。《雙子殺手》不同於以往的影片,是以每秒120幀,4K與3D的格式拍攝,此種高格式對拍攝、後期製作與放映技術均形成一定的挑戰。

其實,李安的上一部影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就採用4K/3D/120幀的拍攝方式。由於拍攝方式過於先進,全球僅有5家影院可以放映4K/3D/120幀的影片。這次《雙子殺手》,成都終於可以放映該版本的影片了。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萬達院線獲悉:四川首個CINITY影廳將登入成都萬達影城(財富又一城店),本月18日起,該影城可以放映4K/3D/120幀版本的《雙子殺手》。

李安曾表示,“我認為這對行業和電影觀眾都非常關鍵,這能最大可能的給他們提供最佳的觀影體驗,高幀率(120幀)是這個體驗中重要的一部分。”

120幀到底是什麼?在電影畫面里,一幅靜止的圖像被稱為“幀”。24幀/秒以上的畫面頻率則被統稱為高幀率FPS。目前國際通用的電影拍攝技術是“24幀/秒”,即每一秒的影像相當於由24張連續拍攝的畫面組合而成。這個標準符合人類“視覺暫留現象”。

也就是說當畫面在快速運動時,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後,仍能繼續保留影像較短的一段時間。所以人們不會感覺到自己是在1秒內看了24張圖片,而是看到了一個流暢完整的電影影像。而電影播放時,每一幀的畫面都存在幀與幀之間的動態模糊,如果你暫停了畫面內容正在高速移動(例如體育競技)的電影時,就能一眼看穿電影畫面的模糊和“拖影”現象。

《雙子殺手》中的年輕版威爾·史密斯Junior,是李安用特效創造的數位化真人。雖然此前預告發布時,他的逼真程度就令大家震撼,但當真正在120幀大銀幕上看到,還是讓觀眾忍不住發出“難以置信”的驚嘆,“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完全看不出他是用了特效,太真實了,連臉上的血管和毛孔都能看清。”

20xx《雙子殺手》觀看體會

“我知道我會被打倒,但我還要站起來,繼續戰鬥。”

“我沒有瘋”。

3年前,紐約電影節上李安攜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登場,開口的第一句話震驚四座。

在許多人看來,李安確實瘋了,大膽的不可理喻。

3D、4K、120幀,

電影屆從來沒有人敢於嘗試用如此高規格的影像技術拍攝電影。

一不小心,結局可能就是驚喜變驚嚇。

事實上,票房結果確實夠驚嚇。兩度拿下奧斯卡金像獎的李安交出一份遠低於預期的答卷。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北美票房僅170萬美金,最終靠國際市場勉強收回投資成本。

李安被這樣的票房結果狠狠擊倒。

沉寂3年後,李安攜新片歸來。這次他學聰明了嗎?

《雙子殺手》,

3D、4K、120幀,

電影史上第一次熒幕‘造人’。

這次,李安更加瘋狂。

好萊塢巨星Will Smith飾演主角,金牌製作人Jerry Bruckheimer加盟,派拉蒙發行,阿里影業、復興影業...投資。

李安背負著沉甸甸的信任。

3D、4K、120幀

當年一部《阿凡達》開創了3D電影的輝煌時代,李安一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拿到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以致於無論什麼電影都要套一套3D概念。

3D電影的泛濫很快引起消費者的反感。

頭暈目眩、光線昏暗、眼鏡笨拙、票價昂貴... 洶湧而來的差評令3D電影不斷遇冷。

電影院停止投資3D巨幕,導演遠離3D巨坑,一時間,3D電影成為眾人避之不及的概念。

哪怕是我們最近看到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和復仇者聯盟:奧創時代,都已經不是原汁原味的3D。他們都是以2D技術拍攝,後期製作才轉成3D的。

李安的心中有一顆種子。

“2D電影就像牆上的一幅畫,不是真的。但是3D電影太生動了,以致於你的大腦會不自覺的相信發生在面前的一切是真的。”

這才是電影技術的真正革新。

李安認為,3D目前面臨的問題,不是技術本身的錯誤,而是方法不對路。

“用2D的理念拍攝3D電影。”怎么能成功?全新的技術理念需要從燈光到拍攝角度到服化道的全面革新。

李安將自己視為3D技術革命的堅定踐行者,從《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開始,他引入了3D、4K、120幀的最高拍攝標準。

而目前從影院到電影製作常見的規格還停留在2K、24幀。

3D,容易理解,就是我們常見的3D效果。

4K,也不難搞懂,指影像的解析度即清晰度,目前4K電視的滲透率已經高達70%,8K電視正在緩慢取代4K。

120幀,則意味著電影每秒的畫面數量是120幀。

3D+4K+120幀,炸了!

電影的清晰度將提高4倍,流暢度將翻5倍。布景中的一切細節將清晰可見,演員的一抬眸、一挑眉任何微妙變化將纖毫畢現。

電影將呈現出天壤之別的效果。

比如拍攝高速運動的機車,原來靠各種特效疊才能製造出‘高速運動’感,因為直接拍攝,24幀的畫面會糊。而120幀,李安可以直接拍攝出清晰的‘高速運動’畫面。

捕捉到演員的每個眼神和微表情,看穿他、讀懂他。演員甚至都不能化妝,超高的清晰度將讓那層薄薄的妝容像敷在臉上的一層假面。

是的,這就是《雙子殺手》的第一個野心,從視覺上震撼你。

電影史上第一次熒幕‘造人’

這還不算完,雖然3D、4K、120幀夠先進,但熒幕上已經留下《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這樣的作品。

《雙子殺手》的第二個野心,是靠數據製造一個只活在螢幕上徹頭徹尾的假人。

其實《雙子殺手》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

故事的主角殺手Henry Brogan意外遭到一名神秘殺手的追殺,令人費解的是這名神秘殺手竟可以預測Henry Brogan的一舉一動,在爭鬥中謎團逐漸解開,這名神秘殺手竟是Henry本人的克隆體!

兩個自我之間的爭鬥,激烈刺激的打鬥場面,構成這部科幻動作片的核心。

但這部劇本已在好萊塢流傳了20xx年之久,一直沒有導演敢於挑戰,最大的難題在於技術。

一個演員分飾兩角,面對從51歲到23歲的年齡跨度,不僅要在外形轉換上做到天衣無縫,也要在情感切換上毫無違和。

常用的技術手段,不管是化妝還是電腦特效抹去皺紋,似乎都無法使這部動作片拍出最佳效果。

直到這部劇本來到李安手中,一錘定音,只有從白紙開始,塑造一個徹頭徹尾的假人,才能‘騙’過精明的觀眾。

要知道今年夏天上映的《獅子王》遭遇滑鐵盧就是因為全片動物皆是CGI特效構造,辛巴到是夠仿真,真實到成了面癱!

本該是含情脈脈的對視,現在卻...本該是含情脈脈的對視,現在卻...

一度被調侃,這不是《獅子王》,而是一出《動物世界》...

構造仿真人的難度可想而知,單看人的面部,就有44塊肌肉,無數種表情。並且在纖毫畢現的120幀攝像頭下,仿真人真的能扛過去嗎?

李安再次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特效製作者Bill Westenhofer合作,加上500名視覺特效師,花了整整兩年,打造出一個23歲的Will Smith。

Bill Westenhofer戲稱自己的工作為:“從懸崖邊一躍而下,手裡只有繩子和一塊布,在極速墜落中編織一個降落傘。”

他的形容沒錯,整個特效團隊解構了Will Smith的每個身體部位,細緻到每一寸肌膚。

他們回顧了Will Smith早期所有角色,電視劇The Fresh Prince of Bel-Air、《六度分離》、《絕地戰警》、《獨立日》...

他們花費數月時間研究人體反應機制,比如當人們眨眼時,或者面部肌肉運動時,眼睛中的液體應該呈現什麼狀態。當人們皺眉時,血液循環回額頭需要花多長時間...

最後特效團隊劃分成不同的組,專門研究牙齒的,專門研究嘴唇運動的,專門研究皮膚毛孔和細紋的,專門研究皮膚顏色和光澤度的...他們還花了很長時間研究Will Smith的眼睛,細緻到鞏膜、角膜、脈絡膜。

需要做的工作遠不止這些,他們還要模擬肌肉運動、血液循環、呼吸頻率...

李安說“有些人說這是技術,但事實上這就是藝術。”“我們模仿的是上帝造人的過程。創造一個鮮活真實,看起來有自己思想的真人。”

Bill Westenhofer自嘲“上帝造人花了130億年,而我們只有兩年。”

開創電影新時代

從任何角度看,這部電影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Jerry Bruckheimer 好萊塢金牌製作人和李安有著同樣的信念,《雙子殺手》所能引起的技術革命,重要性不亞於電影從黑白時代到彩色時代的轉變。

但市場並沒有給予相應的反饋,目前爛番茄新鮮度只有24%。上映5天,北美票房僅收穫20xx萬美金,北美以外地區5000萬美金票房。

但現實情況是,北美暫無一家影院的技術設備可以按照4K、120幀的規格播放《雙子殺手》。

最理想的狀態是3D、2K、120幀,而全美僅有14家影院能做到。

也就是說大部分觀眾只能在普通影院,將《雙子殺手》當做一部普通電影來看。這部電影真正的視覺效果、魅力所在,多數人根本沒有機會體會。

夢想照進現實,目前市面上按照4K、120幀的最高規格拍攝的電影罕見,電影院沒有動力投資更換設備。

這給電影技術革新增加了巨大的難度。

那李安為什麼還要堅持孤獨的走在這條推動電影技術革新的路上?

1995年,李安第一次踏入好萊塢,那時整個好萊塢就沒幾個亞裔導演。

一個外來者,操著不夠溜英語,李安卻拍攝了一部原汁原味的英國片,改編自英國作家簡•奧斯汀小說的電影《理智與情感》,大受好評。

20xx年,他拍攝了《臥虎藏龍》,成為美國歷史上票房最高的外語片,拿下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一次意想不到的成功。

20xx年,跟主流文化截然相背的《斷背山》讓他成為奧斯卡最佳導演。

又是非主流文化對主流文化的挑戰。

李安,好像從來就沒循規蹈矩過,好像一直在無視傳統和規則。他的反骨隱藏在一部部作品中。

“很長時間以來,我都在懷疑,是我瘋了嗎?是只有我才能看見未來嗎?但我肯定沒瘋。現在的3D,(相比成熟的2D),就像是一個牙牙學語的嬰兒,你要放足夠的耐心讓這個嬰兒長大。”

“我的夢想是,我希望通過這部電影讓更多的導演看到可行性,更多的人加入進來一起產生改變。”這將引起一連串的連鎖反應,人們將回歸電影院,因為這種觀影體驗是家庭影院無法複製的。

“我知道我會被打倒,但我還要站起來繼續戰鬥。”

因為“我在為下一代的電影人探路。”

這個時代,像李安這樣敢於甩掉一切光環和包袱,向著一個堅定的信念奔跑,不計後果,甘於做傻事的人已經不多了。

20xx《雙子殺手》觀看影評

電影《雙子殺手》講述了特工亨利(威爾·史密斯 飾)正準備退休,卻發現自己被一個年輕殺手追殺,而這個人竟是比現在的自己年輕25歲的克隆體的故事。

繼上一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後,65歲的李安除了痴迷於刻畫人性外,又迷上了技術。《雙子殺手》用120幀+3D技術拍攝,此外,電影中的年輕版威爾·史密斯,是李安用特效創造的數位化真人。

為什麼堅持這樣的創作?又為何選擇講這樣一個故事?近日,李安現身北京,與媒體展開了交流。

為什麼使用120幀技術?

這是一部電影。

這是一部好看的電影。

這是一部由李安執導、威爾·史密斯出演的好看的電影。

如果要簡單解釋高幀技術,就和句子一樣,擁有更多的細節描述。這個技術讓李安體驗到了一種屬於數碼電影的新鮮美感,也給他打開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看到了電影更多的可能性。

從影數十年,李安拿過三次奧斯卡獎,是國際上當之無愧的一線導演。但他仍然像剛入門的時候一樣,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電影是什麼?

“我覺得電影最大的魅力是‘看’,電影說穿了就是聲光效果,不是戲劇,也不是講哲學。”李安說自己很喜歡庫布里克的《20xx太空漫遊》,“我以前年輕十幾歲的時候看也看不懂,我現在也不見得看得懂”。

高幀+3D攝製方式拍動作電影,這是別的導演從來沒有嘗試過的。雖然被不少影評人認為又一次引領了電影史的新革命,但李安卻表示自己心情一直很忐忑,“經常在想,為什麼現在就我一個人這樣拍,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問題”。

那為什麼頂著巨大壓力還要去嘗試?李安的答案很簡單,“我看到了這種技術帶給影像的美感,即使知道走下去會很辛苦,還是忍不住去做。而且我也有義務,為年輕電影人創造更多新的可能。”

李安上一部電影《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也是用120幀的方式拍攝

李安坦言,由於《雙子殺手》成本十分昂貴,因此自己沒有嘗試新的敘述方式,選擇了“老套”的方式——動作片。

之所以選擇威爾·史密斯,李安不假思索地說:“一個人能紅了30幾年,能拍動作片而且還要會好好演戲的,大概就兩三個吧,不出一個巴掌可以數出來。”

《雙子殺手》也的確貴在了威爾·史密斯身上,但並不是他的片酬,而是用數位化的方式製作了一個年輕版的威爾·史密斯。

電影中的年輕版威爾·史密斯Junior,是李安用特效創造的數位化真人——先通過“CG 動態捕捉技術”對威爾·史密斯表演百分百的視覺捕捉,然後用特效再造一個數字人類。

這個人物有多逼真呢?有提前觀影的觀眾用“難以置信”來形容,“最厲害的地方就是,完全看不出他是用了特效,太真實了,連臉上的血管和毛孔都能看清”。

返老還童的題材很多,實踐起來的方法也不少,常見的有特效妝、不同年齡段演員出演,但像李安這樣花兩年時間去研究數位化特效的人,不是少得可憐,而是根本沒有。

李安在影片的導演特輯里也提到,自己和特效團隊看了大量威爾年輕時的作品,充分了解他面部的每一個細節和特點。大到骨架、細到每一根汗毛都一遍遍來回打磨,甚至一個鏡頭沒日沒夜地做了一年多。 “因為這部電影,我對威爾·史密斯的臉可能比他媽媽還要熟悉,他的媽媽可能都沒看過這么久的他。”

為什麼要去挑戰這樣的難度?在李安看來,這樣做雖然很辛苦,但可以看到時間究竟在人身上做了什麼手腳。這是讓他覺得最寶貴的經驗。

“中國文化是我的基本”

資深電影人張昭回憶,8月初和李安一起吃飯時,李安曾表示,自己對《雙子殺手》在中國大陸的市場反饋抱有很大的期待。

雖然常年在好萊塢工作,但李安一直認為自己是用中國文化的底子來拍西片。

“中國文化是我的基本文化,這是很難把它藏住的,所以面對中國觀眾的時候我會有一種近鄉情怯的感覺,有一種期待感。”

中國的迅速崛起,也讓李安充滿了希望。比如美國觀眾對看電影這件事,已經有種疲憊感,但中國觀眾卻依舊樂在其中;上一部影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在中國因為有與之搭配的技術,可以讓觀眾感受120幀的本色,但在美國卻沒有這個機會。

雖然《雙子殺手》是一部好萊塢商業動作片,但可以明顯感受到,李安試圖在裡面糅入東方文化。對此,李安毫不掩飾地說,“中國文化是我的基本,雖然我拍了很多西方英語片,但東方氣質,這個文化底子的東西,還是很難藏住”。

許多人也都期待,李安導演什麼時候能再拍華語片。李安透露,自己也有這個計畫,目前已經在寫劇本了。

而說起中國電影未來的發展,李安也滿懷期望,“中國的歷史裡不缺少戲劇、不缺少美感、故事更是非常的豐富,我們應該要發揮一套能夠影響世界的電影語彙,給世界電影市場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