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的惡魔影評3篇

達文西的惡魔影評1

整部《達·芬奇的惡魔》都是“唯物主義”的懸疑揭秘路數,甭管一開始忽悠得多么光怪陸離,最後還是會被達·芬奇拆穿畫皮,總有“科學”的解釋。應當說,《達·芬奇的惡魔》算是全景式的歷史題材劇,“國際政治”層面有佛羅倫斯共和國和梵蒂岡教皇國的水火不容,在佛羅倫斯共和國內部也有帕奇家族和美第奇家族的一山二虎,而在達·芬奇這條線索上,他除了被攪合進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外,也一直在苦苦追尋自己的身世之謎——達·芬奇的父親是佛羅倫斯共和國深孚眾望的公證人,但他母親的身影卻迷霧重重,劇集中把他描繪為一個私生子,一直在找尋母親的真相——此時,關於異教“密特拉之子”的內容也成為貫穿全季的懸疑線索:密特拉信仰是源自遠古的雅利安宗教,在羅馬帝國時期曾經風行一時,在羅馬士兵中非常流行,甚至成為基督教的重要對手。不過密特拉教此後迅速衰落,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基本沒什麼影響,但這也讓其顯得神秘兮兮,既然沒什麼歷史負擔,高耶拿過來用也得心應手,大膽虛構一些什麼《葉之書》之類的東西成為密特拉教的暗藏經典(我懷疑這是山寨了“貝葉經”的創意)……而洛倫佐·美第奇的祖父科西莫·美第奇在劇中也被描述成了“密特拉之子”的重要成員,值得一提的是,科西莫·美第奇確有其人,他號稱“全歐洲最富有的人”,曾被佛羅倫斯共和國授予“國父”的稱號。在劇中,達·芬奇從一幅科西莫的畫像中發現了密特拉教的蛛絲馬跡——達·芬奇比福爾摩斯還神,他能輕易的揭開暗室、密道的隱藏線索,甚至直接潛到教皇的浴室里,跟教皇一起來到梵蒂岡的地下秘密倉庫里,看到“龍”(傳說中的惡龍,並非恐龍)的骸骨,以及“命運之矛”(傳說中刺死耶穌的那支長矛)等神器。

劇中總是出現一個“密特拉之子”土耳其人,他能用一些簡單的招式輕而易舉的催眠達·芬奇,然後達·芬奇就會時空穿梭般的帶著我們來到一些神奇的地方開展神奇的旅程。從劇集中一直念叨的“密特拉口訣”來看,確實有點時空穿梭的意思——達·芬奇在夢中總是夢到童年的自己看到一個人被吊在洞中,在“密特拉之子”的催眠下,終於醒悟自己看到的就是自己,這是不是有點時空悖論《十二隻猴子》的意思?

在第一季的末尾,教皇西克斯圖斯四世趁復活節彌撒之際,唆使帕奇家族刺殺了洛倫佐的弟弟朱利亞諾,不過洛倫佐得以倖免,這的確見諸史籍,但史料中並未記載達·芬奇與此事有關——在劇集中,達·芬奇在千鈞一髮之際趕到教堂,救出了洛倫佐。

文藝復興時期和達·芬奇的真面目究竟如何?高耶和電視觀眾並不關心,但對美國觀眾來說,物質生產發達、商業強盛、物慾橫流、人性開放同時又維持著某種古典/近代“(偽)民主”政體的佛羅倫斯共和國,當然會讓他們有親近感;同時,達·芬奇又被打造成了一個維護國家獨立、捍衛自由的科技Geek,這與當下的價值觀其實也不謀而合——“民主”的佛羅倫斯共和國對抗腐朽、專制的梵蒂岡,無疑也是(上升時期的)資本主義開拓、進取精神的直接宣揚。

當然,提到達·芬奇,就免不了聯想起那幅舉世聞名的《蒙娜麗莎的微笑》。幾百年過去了,關於這幅畫作的真相,史學界一直爭論不休(史學界公認達·芬奇還畫過一幅年輕版的“蒙娜麗莎”),但是這位模特究竟是誰,爭論至今,莫衷一是。從第一季的劇情來看,最拉風的女性形象就是那個蕩婦女諜盧奎西婭,從劇集中所表現的情節來看,達·芬奇畫了好幾幅盧奎西婭的素描,造型上有點像蒙娜麗莎,不過達·芬奇沒露臉的媽媽也很有可能——第一季結束了,蒙娜麗莎還是沒有笑,看來,這個大包袱要留待後續的劇集了。

達文西的惡魔影評2

繼《波吉亞家族》,致敬文藝復興又一作。二者虛擬場景真實感都極強、配樂贊。

開頭就設定為兩人抽菸草。了解中西交流史的會知道,菸草原產自美洲。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帶回西班牙物品就有菸草,還邀請女王和眾大臣品嘗。所以,按豆瓣介紹說達文西25歲(依我說,這個年齡設定該延後,至少35歲左右:技藝、心智、性格才成熟。),又據真實生卒時間(1452—1519),此時為1480年左右,菸草還好好長在美洲大陸呢。

“為什麼要把故事定在25歲?製作人的解釋是:在達文西27-32歲這五年時間裡,關於他生平事跡的歷史記錄幾乎沒有。而剛好,編劇們可以利用這段“消失”的記錄來開創一個新的故事,並且加以創新。該劇被定位為“歷史幻想劇”,意即它既有歷史的成分,也有大量幻想的成分。”

不過,據劇集,達文西提及埃及人吸食罌粟。這點倒成立。

像這種歷史題材,某一重大事件最好能點明一下時間、地點。就像《都鐸王朝》首集,同樣是刺殺事件,人家就點明發生地及人物。相比較,《達文西》中,米蘭公爵被刺作為洛倫佐口中“權力天平被打亂,引發混亂,戰爭”的大事件,沒有字幕說明。以至於觀眾看到米蘭公爵搞基,就猜測此人是誰?扮演者眼熟,《唐頓》中的伯爵老爺。出場即死,可夠快的。以此搞基為線索,後面教皇也搞。教皇是哪位?從浴池出來時,JJ露的很徹底嘛。不過,浴池太闊綽了吧,浴池上面房頂好高喲。

密特拉斯會,比基督教還早。土耳其人的話背後,達文西與此有莫大關係。不禁聯想到《達文西密碼》,那裡說達文西是聖杯守護者的峋山隱修會的一員。

片尾,間諜露出真容前,隱約猜會是洛倫佐情婦。後面揭曉真是如此。美女間諜,聯想到《三個火槍手》中的米萊迪。二人相似處,都和男主角交情匪淺。

歷史是謊言,遏制真相的人,把它磨光當作利劍。你注定要了解的知識,將顛覆已有一切秩序。

達文西的惡魔影評3

笑,作為一個AC玩家,我怎么可能不拿全劇組都在玩阿薩辛說事?所有人都發現這位藝術家與我們愛戴的Ezio前輩早已合體,不但兢兢業業地設計戰爭機器,爬牆泡妞打架丟炸彈也是樣樣精通,一邊和美第奇糾纏不清,一邊尋找著伊甸碎片,如果給他更多的時間,他大概要進行古墓完全同步了吧。

作為一部奇幻神棍偽歷史劇,阿薩辛番茄勉強合格通關,第二集的緊湊和多種元素雜糅讓人眼前一亮,中間部分略乏味——你不得不把這個怪罪於某編劇不斷給自己的角色加戲,每集一炮還不夠,非得讓叛徒哭哭啼啼地上演苦情洗白戲碼,喔,真的夠了。好在漫長的鋪墊和副本之後,我們終於迎來了S1重頭戲,即最後一集的復活節彌撒。

二代玩家看到這個場景一拍桌子覺得太眼熟了,我們就是在這裡一人單挑所有帕奇侍衛,順帶好好演練了一下連殺。不得不說演員把帕奇家族的醜惡嘴臉演的極好,看起來像個小丑,語調里卻儘是惡意。

歷史上的復活節彌撒是怎樣的呢。其實15世紀義大利城邦內斗並無什麼對錯之分,美第奇也並非那么白,教皇在羅馬一有機會就會給帕奇家族很多恩惠,而為了削弱對手勢力,美第奇會經常故意無視帕奇家族的訴求,並且不按對待顯貴公民那樣對待他們。當帕奇家族和其他公民競選名位時,即使他們的資格更強,官員也會將他們棄置一旁。喬萬尼(家族首領亞科波的兒子)曽娶富有的布昂羅梅伊家的女兒為妻,而就是因為這層關係,布昂羅梅伊死後,這個帕奇家的媳婦連遺產繼承權都被剝奪了,所有人都知道這是美第奇幹的好事。朱利亞諾不止一次地向哥哥表示過自己的擔憂,認為操縱太多的結果就是喪失一切。後來,愛國者馬基雅維利在《佛羅倫斯史》中描述到,洛倫佐“少年氣盛,又有權力,一定要左右一切,並決定不論辦任何事情,都要受到他的影響”——帕奇家族顯然無法忍受長時間的輕視和排擠,做出叛變之舉也在情理之中。

電視劇里那個一身綠衣、最為神氣活現的捲毛,就是帕奇家的弗朗西斯科,是他率先提出了叛變。他和吉羅拉莫是密友,兩人經常在一起為美第奇的所作所為發牢騷。劇集顯然把伯爵的動機上升了一個層次,伯爵一心想找葉之書,想和達文西玩♂耍,進攻佛羅倫斯也是為了教會吞食義大利,顯然有別於發牢騷的貨。

本劇另一個精彩之處是對朱利亞諾的塑造。一開始,他只是個紈絝子弟,老是找達文西的茬,脾氣暴躁還經常口風不嚴,又傻又天真。但是第三集毒殺事件,他在街頭對一個平民老修女卻表現出了不一般的風度,平易近人得讓人吃驚,我們這才隱約發覺他不是一個笨蛋。而在以後的劇情里,與智商逐漸離線的哥哥相比,他倒是表現出了輔佐者的風範。因為洛倫佐很強勢,朱利亞諾自然在一些事情上的處理上考慮情感因素較多,比如他堅定不移地相信自家忠臣,並竭力為對方平反。這個人物的開場不討喜,卻是實實在在的成長性角色,他對家族的忠誠、對佛羅倫斯的大愛也一覽無遺。在個人品德方面,對叛徒無意,對嫂子若有若無的挑逗也無意,和善解人意的小修女走到一起,還真是賞心悅目的一對。

很遺憾,這樣一個可愛的角色卻不得不像歷史上那樣死於復活節彌撒。這裡又是一個很讓人動容的改編。歷史上,洛倫佐先去了教堂,此時禮拜已開始,朱利亞諾還沒出現,於是弗朗西斯科親自上門,熱切地說服他去教堂,一路上還挽著他的胳膊談笑風生,“用胳膊緊緊摟住他,為的是弄清楚對方衣物之下是否有護身甲”。時機一到,刺殺開始,弗朗西斯科對美第奇是如此的仇恨,以至於他撲到朱利亞諾身上捅他時像瘋了一樣,居然一不留神刺在了自己的腿上【True Story= =】後面的內容就像AC2里描述的那樣,洛倫佐拚死反抗,脖子上被劃開一道口子(劇集裡也表現了),之後躲進緊鎖的聖器室並且在其他人的幫助下撐回了宮殿。

我很喜歡劇集的改編,讓朱利亞諾以一個拯救者的形象出現,儘管是如此得好萊塢,但觀眾顯然需要看到他作為英雄死去。這場發生在彌撒過程中的血腥刺殺,讓我們想起了隔壁冰火的血婚。同樣是不該發生殺戮的地方,婚宴和教堂卻成為了罪惡露出其猙獰面貌之地,對比之下,觀眾當然會震驚和扼腕。好在大衛高耶足夠治癒,朱利亞諾並沒像歷史上那般突兀而亡——作為那個找到叛徒的智者,他一心愛著家族,一直致力於保護佛羅倫斯。他吐出了碧池亂髮的便當,就為了這最後一秒營救,拯救了家人(統治者),吹響了鎮壓反叛的號角。也許他成為了達文西口中的復活節祭品,但這個祭品卻喚起了全城的愛國熱情,讓佛羅倫斯上下統一,更堅定地站在美第奇這邊對抗教會。

帕奇家族的這場叛變當然以失敗告終。因為人人都愛樂善好施慷慨大度的朱利亞諾,而在彌撒上行刺,更是讓公民們義憤填膺,於是全城人民都拿起了武器,到處都是高呼美第奇的聲音。已經身負重傷的弗朗西斯科並沒放棄,脫了衣服趕向宮殿廣場,高呼“人民”和“自由”,希望有人站在他這邊反對美第奇。可是佛羅倫斯的人根本不關心自由為何物,在最後時刻,當人們拖著他遊街時,他不吭一聲,只是呆呆地看著其他人嘆氣。一切結束後,所有人都來一個個拜見洛倫佐,表示願意為美第奇效勞。之後,清算開始了,細節不必多說,反正帕奇家族迎來了徹底的覆滅。當然,他們並非全是壞人,比如家族首領亞科波在叛變的前一天為了不使別人遭受牽連,清償了自己的一切債務。

接下來,大家都能猜到會發生什麼。陰謀已敗露,教皇決定動用戰爭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他公開宣稱,佛羅倫斯只有美第奇一個是他的敵人,並且號召公民們聯合起來除掉洛倫佐。為了使佛羅倫斯公民不但受到俗世武力的威脅而且還感到宗教神權的譴責,教皇還革除了佛羅倫斯人的教籍。

城邦看似危在旦夕,洛倫佐召集執政團成員和權勢最大的公民,對著這三百人發表了一段講話。內容不贅述,總之,喪失了弟弟的洛倫佐嘴炮突然max,公民們聞之無不落淚,表示大家要緊密團結在以美第奇為首的大佛羅倫斯共榮圈中【誤……

Anyway,我猜S2的主線劇情就是教皇VS美第奇的幾場重要戰役吧。達文西一時半會兒想走也走不了,很快,戰爭就開始了。另有一個好訊息,朱利亞諾和修女的兒子朱里奧.德.美第奇,日後會成為教皇克萊門特7世。嘖嘖。

小講堂告一段落,有問題可以在回復里提。BTW,阿薩辛番茄這個劇,在改編歷史方面做的挺巧妙,讓歷史變得討喜了一些,也在某種程度上夾帶私貨,滿足了世界各地的AC冬粉。兩條主線,一條是15世紀義大利波雲詭譎的城邦紛爭,陰謀與合作讓人目不暇接,還挺過癮;另一條聚焦於未解之謎,讓達文西作為一個探索者出現,引領我們看到更多或奇幻或神棍的不科學之物,也算與“惡魔”相契。對於S2,我只有兩個想法:

1、因為碧池的演員是編劇之一,我就不指望她把自己給寫死了,但是請不要洗白啊謝謝你。

2、Nico,既然日後會成為鼎鼎大名的馬基雅維利,我很期待你和洛倫佐的戲份。

謝謝大家看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