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無所依觀後感範文5篇

《老無所依》(英文名《No Country For Old man》,是美國導演科恩兄弟的又一部大作,拍攝於20xx年。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老無所依觀後感

通觀整部影片,《老無所依》的確是在向觀眾展示殺戮爭奪等黑色暴力美學。科恩兄弟將他們一貫的黑色、幽默和輝煌毫無保留的融進了劇情。莫斯、奇谷、湯姆,三個人的爭鬥中最式微的竟然是披著正義外衣的警察。警察們所唯一能做的便是收屍和趕赴下一個爭鬥地點收屍。曾經的警察根本不用佩戴槍械,現實生活中警察卻一無所能,這種情況讓老警察湯姆很沮喪,他感覺到,在今天的社會和國家裡,他這樣的一個老人沒有任何依靠。

但是,除了湯姆外,其他人的情況又能好多少呢?莫斯終於死在了槍戰中,信心滿滿的加森被奇谷殺掉,莫斯的妻子被殺,莫斯的岳母死於疾病,沙漠中便利店忠厚老實的老闆若非猜對了硬幣也會被槍殺,甚至奇谷這樣一個精明古怪的終極殺手也在按照交通規則通過十字路口時發生了車禍,受了重傷。在影片描述的混亂時代和物質社會,法制和規則全部湊成為了擺設。那分明是一個荒涼的弱肉強食的欲望橫生的原始社會,毫無理性毫無睿智毫無美好的希望。在金錢和欲望的誘惑之下,極度的黑色瀰漫在每個人頭上,籠罩著所有人,每個人都沒有了依靠。

沒依靠的,不僅是老人,還包括所有人。

無所依觀後感

我不是科恩兄弟的影迷,看過的科恩片子也不多,但是所看的印象都佳,能自成一格,向來是我心水的必備要素,所以趁著《老無所依》的熱乎勁兒,會再看科恩兄弟的別些片子。

《老無所依》是觀眾看起來會覺得挺彆扭的片子,他不會去迎合某些模式浸染下已然養成的觀影習慣,也不遷就,他有自己的一套系統,看了一頭霧水的觀眾就好像習慣用XP的忽然碰到了MAC,其實都是那么回事兒,但是總覺得哪裡都不對勁。

比方影片結尾的處理,觀者恐怕還都在期望著看牛仔、殺手和警官三個火拚吧,誰料想轉的那么快,都能想像科恩哥倆兒躲在陰暗角落裡,幻想著觀眾錯愕的神情而竊笑的模樣了。

觀眾看片子,其實本來即是有種預想的,尤其是看慣類型片的觀眾,片子看個三五分鐘便能大抵料到影片的路數,即便是所謂未知的懸念,很多時候也是種“已知”(你知道那是個懸念),所以看《老無所依》,會覺到處處擰巴,處處不合料想,容易隨便地給個差評。

其實,值得注意的是科恩兄弟並不是為了擰巴而擰巴(那其實還是在觀眾的觀影習慣上做文章),而是有一套自己的系統,這套系統要我說,即是個簡單,最大限度的將故事、人物、對白這些觀眾依賴的手段省略掉。影像風格也是個簡單,甚至配樂都很少,技巧上看起來是一點都不花俏,有種返璞歸真的意味。但是這種簡單又不是客觀的,而是主動的,或者講,是刻意的。打個比方,好比武術大師故意耍了一通最基礎的拳法,大伙兒看了有點傻眼,全然不顧其中的妙處,盡在邊邊角角處做解謎的遊戲,這裡是這個寓意,那裡是那個寓意,好像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解讀無數,多好的片子也給糟蹋了。

老無所依觀後感

在第80屆奧斯卡上收穫了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男配角四項大獎。總體感覺,《老無所依》屬於驚悚西部片的範疇,片子中既有血腥的鏡頭,又有上世紀80年代美國西部風光。在用鏡頭震撼人心的同時,也給現代觀眾耳目一新的感覺。

該片講述了在1980年美國西部德克薩斯州邊境發生的逃亡與追殺的故事。片中出現了3個主要人物:一個是意外獲得200萬美金的退役越戰士兵莫斯,一個是終極殺手奇谷,還有一個是貫穿全片的線索人物湯姆警察。奇谷追殺莫斯,莫斯利用經驗與奇谷鬥智鬥勇,老警察湯姆則只能在每一次的遲到中空感慨。影片的結局表達得很含蓄,導演在闡述主要人物下場時故意規避莫斯的死因、莫斯妻子的結局、200萬美金的歸屬等細節,留給觀眾許多遐想的空間。我認為的結局是這樣:莫斯被墨西哥人亂戰中殺死,但200萬美金被奇谷得到,奇谷為了履行自己的誓言殺掉了莫斯的妻子。未知結局給觀眾更多的遐想空間,去回味和思考影片表達的思想,具有濃重的科恩兄弟風格。

影片線上索人物警察湯姆的敘述下開場,警察的畫外音配以美國西部鏡頭,開場就給影片很強的西部片色彩。接著,影片的兩大男主角奇谷和莫斯分別出場。奇谷殺掉了警察,莫斯發現了200萬毒資。三大主角悉數登場,好戲就此開始。

老無所依觀後感

影片開場的前13分40秒的時間,由139個鏡頭組成,在景別、拍攝方向、拍攝角度等方面均有適當的變化,沒有一個濫鏡頭壞鏡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鏡頭有奇谷被警察逮捕的運動鏡頭,警察奇谷搏鬥時的特寫鏡頭,奇谷和汽車司機說話的過肩鏡頭,里維列打獵時的綜合鏡頭等。這些鏡頭是人物對話、運動鏡頭、造型等方面的典型。

我認為這139個鏡頭的最大特點是,遠、全、中景鏡頭數量龐大,達到總鏡頭數的一多半。其中遠景21個、全景30個、中景31個,如此多的大景別開場使《老無所依》別具一個。特別是在開場第一幕戲,影片直接由兩部分構成:湯姆的獨白加美國西部遠景。這樣的表現方式,導演有兩個意圖:一個是儘量壓低影片的基調,使觀眾儘快進入一種深沉甚至沉悶的情緒中。另一個是給自己的電影立刻貼上西部片的標籤,吸引觀眾。第二幕戲的奇谷殺警察和第三幕戲莫斯打獵發現毒資,近景和特寫數量上升,但是大景別鏡頭仍然重複的出現。在用全景展現環境的同時,開始強調影片中演員的作用,使觀眾的視線向在演員和演員的情緒上轉移。特寫鏡頭雖然在片中出現次數不多,但大都表現了情節情緒的最高點。

在鏡頭運動方面,影片的鏡頭主要以固定鏡頭為主,達到了101個。這在充斥航拍、搖臂等拍攝手段的今天又是一個不多見的特色。我感覺導演似乎有這樣的一種意圖,在開場的這13分鐘裡,能不用運動鏡頭就不用運動鏡頭。通過對固定鏡頭、遠景、長鏡頭的鏡頭運用,把影片的情緒鎖定在了沉悶之上。孤獨陳述、殺人、死屍、槍枝、錢財,在煩悶的情緒中刺激觀眾的眼睛考驗觀眾的神經。看到這些觀眾只有不知所措的繼續看下去。

為了增加觀眾的不適應感,影片開場在場面調度上匠心獨具。轉場中大都採用了直接切換的方式,間或有黑場等其他方式。初次觀看這部影片的觀眾會被這種轉場方式搞得暈頭轉向。當一個鏡頭直接由遠景切換到特寫時,感覺實在太生硬太突兀。這又是導演的一大高明之處。不僅要在鏡頭上設定懸念,轉場方式也起到錦上添花的效果。

影片開場部分有這么幾個精彩的情節片段:奇谷勒死警察,奇谷用氧氣管殺死汽車司機,莫斯打獵和莫斯尋找錢箱。首先,這幾個情節的畫面效果特別血腥,毫無保留的將人類殘忍、貪婪的本性揭示出來。莫斯打獵似乎有所暗示,用人類血腥貪婪的本性和動物的純真單純對比,放大人類的缺點,烘托情緒引出故事。其次,這些情節對表現主要人物的性格具有鋪墊作用。奇谷用實際行動告訴觀眾,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殺人狂。莫斯也用酷酷的形象和豐富的野外經驗槍枝知識示人,他也是個狠角色。他們的強勢也勢必會增加警察的弱勢。再次,這幾個情節在節奏控制上與開場其他的情節有明顯的不同。除去打獵時觀察和尋找錢箱外,另外幾個全部用兩三秒的短鏡頭加頻繁切換處理。急促的節奏與沉悶氣氛形成鮮明對比,增加緊張的效果。

特別還要提的是《老無所依》開場部分對配樂和音效的運用。13分鐘多的時間,聲音全部由人物同期聲和事件現場聲組成。獨白部分使用了藝術化的處理方式,展現畫面吊觀眾胃口。現場聲很飽滿,感受到了西部牛仔的質感。奇谷的對白又突出了自己的殺手本色,冷酷,十足的冷酷。13分鐘的戲,絲毫沒有配樂的加入,又突出了壓抑的氣氛。只是在最後兩個鏡頭中加入了一點音效。當莫斯拿著錢箱走出荒漠,準備上車之時,兩聲沉悶的鼓聲響起。鏡頭中是陰雲密布的天空,音響是沉悶的鼓聲,接下來發生的必然是危險的故事了。

影片開場的獨特處理,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同時,我認為還是有一些小缺憾。過於特立獨行的處理要冒一定的風險。13分鐘的時間,觀眾能看到的只是荒涼的沙漠,血淋淋的殺人場面,感受到的是過於壓抑的情緒。究竟還有多少人會堅守在電影前是一個未知數,能夠接受這樣的場面刺激的觀眾也是一個未知數。想必會有大量的女性觀眾流失。

老無所依觀後感

《老無所依》所呈現的是暴力,所思考的是人在暴力的現實中的困頓處境,開篇和結尾都是老警長滄桑的自白,所傳達的都是一種疲憊的無奈。

影片的開始,老警長略顯疲倦的聲音講起自己和父輩們做警長的瑣碎事,與此同時,是從日出到正午一系列鏡頭的剪輯,清晨山間透出的光亮,到正午和煦的陽光,風吹動山坡上的荒草輕輕搖動,拍的好棒,剪的好棒,有種靜謐地流動的感覺,往小了說是時間在流動,往大了說是歷史在悄然行進。當鏡頭從荒野搖回時,人才走到鏡頭前來,警察押著殺手走過去,上車,然後馳向路的遠處,鏡頭搖起,路在荒漠中。

整個開篇其實沒什麼華麗的技巧,反而是儘量的簡化,但是影片的基調就此定下,看過的朋友不妨再看次,片子看個三分鐘,全片的意思都到了,餘下的似乎都在印證著此一種疲憊,萬事皆有行為法則,其實都不過是從荒漠裡來到荒漠中去罷了,好像所有的掙扎都是徒勞,暴力只是與暴力的來回,跳不出去,逃不出來,無休無止,循環往復。

看罷片子的感受,是既疲憊,也寒冷,暴力往往會令人生出熱情或者恐懼的情緒,《老無所依》不是,看罷能覺到“冷”來,這種冷不簡單是科恩兄弟無態度地白描暴力的技法,更是一種深入骨髓的氛圍。我始終相信到了一個相當的程度,與導演而言,技巧是退居其次的因素,光影聲效都是活的,有生命力的,看起來是一回事,感受和思考是另一回事,《老無所依》是個很棒的片子,不簡單是在技法上,更是那種大巧若拙的氣質,有空會重看下,再跟大家分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