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是啊,父母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付出了很多的辛勞,我們要懂得體諒!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摔跤吧爸爸觀後感》。

《摔跤吧爸爸》口碑並非好得一邊倒,還有很多人在詬病其中表現出來的父權:父親用自己的強權逼迫女兒,實現他自己的人生夢想,讓女兒做提線木偶。

其實能從這個影片中看到這一面的人,挺讓人佩服,在那么多讚美的聲音中,他們還能保持冷靜和獨立思考,能發現讓人熱血沸騰的電影背後另外一些東西。

但是,無論討論什麼事情,都必須將之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看,而不是孤立地討論。

仔細看看這部電影,父親之所以用強權逼著女兒去訓練,理由有三,其一女兒們身上貌似有摔跤的天賦;其二是爸爸一直有那么一個夢想存在;其三是社會環境對於女孩如此惡劣,不給她們找到一個屬於自己的出路,可能未來等待她們的就是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如果做了摔跤手,成了冠軍,至少她們能多一些選擇的權利。或許她們仍然選擇回家相夫教子,但那又如何,因為這個選擇不是她們被迫無奈的選擇,而是發自內心的決定。

爸爸對兩個女孩做了很多狠心的事情,比如強迫她們早起跑步,訓練體能,但那是作為一個運動員最最基礎的標配;比如讓她們穿男孩的衣服,把她們的長髮剪了,但那是為了衛生,訓練更方便;比如強迫她們吃素食習慣不能容忍的雞肉,勒令她們不許再吃她們愛吃的食物,那是為了增強她們的體力……

爸爸做了很多讓人瞠目結舌的事情,但是這並不妨礙他成為一個好父親,因為他站在對孩子負責的角度,他在努力給她們一個嶄新的人生。

在電影院看影片的時候,我就能明顯地感受到自己內心的觸動,一些芥蒂在慢慢崩塌,一些疙瘩在慢慢消解。

是的,這部電影能教會我們如何去體諒和原諒,如何去站在當時當地的環境去評價一個人的行為。

曾經,我在《原生家庭的功與過》那篇文章里,寫過關於原生家庭的問題,原生家庭對我們這一代做父母的人,無論從生活習慣,還是思維方式,還是對待孩子教育的態度取捨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我們要做好爸爸媽媽,必須克服原生家庭帶來的負面影響。

或許曾經,父母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有一些舉動傷害過我們敏感脆弱的心靈,讓我們的信心建立走過一些彎路,但仔細想一想,在他們的能力範圍內,在他們的有限知識背景下,那些或許是他們能給我們的最好的教育了。

我從《摔跤吧爸爸》里領悟到了看問題的視角。

那年我上初一,父母把我送到一個寄宿學校,就很少管我的學習了。需要家長出面的時候,很多都是同樣在那所學校當老師的小姨代理。這曾經讓我失落過好長一段時間。

還有一次我印象特別深,冬天積雪融化了,我和媽媽一起去逛街,我新鮮地穿上了父親買的運動鞋,媽媽一再勸阻我說會把鞋弄濕弄髒,我執意要穿,還表示我回來會自己洗刷。可是等到走了一半的時候,鞋也太不爭氣了,底兒竟然裂縫了,雪水無情地滲進鞋底,冰涼刺骨。我告訴媽媽後,她不僅沒說再給我賣一雙新鞋,反而還把我抱怨了一通:誰讓你非要穿這個鞋出來,活該。

當時真是心涼。就這樣穿著壞鞋,哭喪著臉,跑了一大圈。

還有國小時候就每天早上逼著我早起去跑步。

在學校被請了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回家就是一頓臭揍。

當回憶中滿是這些灰暗的顏色時,都覺得生無可戀了。

但是,一個小聲音也在低聲說:你忘記了那些場景嗎?

住校的日子裡,媽媽會在我周末回家時特意做很多我愛吃的,會在我還沒到家時就等著盼著,爸爸會給我買喜歡的新裙子,新書,偷偷背著媽媽給我零花錢……

上幼稚園時,媽媽就不斷在上班之餘,跑到姥姥家,為當時寄宿在姥姥家的我“早教”,還清楚地記得在大敞篷車上,她一遍遍地教我寫“2”,我怎么都寫不好……

上學後,經常抓緊一切時間讓我學習,被周圍的人冷嘲熱諷:“誰上不了大學,你閨女也得上,不然太虧了。”不過最後果然都被他們言中了,我成了附近難得一見的大學生和研究生。

國中時,我常抱怨記性不好,記不住要背的內容,媽媽就不斷打聽怎么讀書更好記。有一天給我從外地郵購了一個奇怪的類似聽診器的小軟管,嘴對著上面的小口背書,直接傳到耳朵里,聲音更大,記得更牢。當時沒有網路,真不知道她是怎么買到的。雖然有時候戴上讀書會被人嘲笑,但是感覺很有效果。

高中時,媽媽特意買了好多補腦口服液給我喝,據說很貴,一向花錢特別謹慎的她,能買這么貴的東西,還不全是為了孩子?

雙職工的爸媽趕上千年一遇的下崗大潮,迫於生計,拉下臉面,早上四點多起床進貨賣菜,當了一段時間以前斷然感覺與自己無緣的小商小販,芒刺在背地承接著那些“你也有今天”幸災樂禍的目光……

高考趕上了上大學要交學費,爸媽口氣堅定地說:“放心考吧,砸鍋賣鐵也要供你上大學。”

上大學第一天報到,到了宿舍就馬上給我鋪床疊被,被小姨制止說:“你要為她服務到什麼時候。”才訕訕作罷。

……

太多太多的場景,不斷湧入腦海。

或許因為他們的文化程度不高,見識短淺,經濟條件拮据,做過一些讓人印象深刻,無法接受的事情,但是仔細想一想,如果自己處在那個環境中,那種文化層次下,那種社會背景中,那種見識之內,自己能有他們做得好嗎。或許真不一定。

狼媽也好,虎爸也好,在他們有局限性的時代里,在他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他們為我們提供了最溫暖無私的幫助。雖然有時候適得其反,但是我們也沒有必要念念不忘,把自己的懶惰和不夠讓人滿意的責任,推卸在他們身上。

我們能做的是,吸取前車之鑑,不在自己孩子身上重蹈覆轍。

在一定的環境中,每個人都有一些遺憾。但是別忘了,想要更多獲得幸福,首先就得有一顆懂得發現幸福的心靈。

無論是父母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扮演過如何讓我們傷心難過的角色,只要我們設身處地地想一想,就會消解那份遺憾和抱怨。

想一想,即使今天我們的文化層次高了,眼界開闊了,我們就不會做出讓孩子感到傷心的事情嗎。

反省我自己,有時候會對孩子說:“你要再如何,我就不管你了”這和“你要是再如何,我就不要你了”是不是大同小異呢?

保持感恩,保持反省,保持自律,保持追求自我優秀,相信我們自己會幸福,孩子會健康成長,在父母身上也不會留有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