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老炮兒》的觀後感2000字

《老炮兒》沒有提到任何宏偉而鄭重的詞,沒有英雄,沒有道義,沒有傳承,沒有精神。換句話說,沒有表現,沒有教育,沒有致敬。但就是這樣一部“我以為那樣的人都活在書里的人”,如今仿佛本來就活在這部電影裡。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觀《老炮兒》有感

說實話,我現在看到“老炮兒”三個字,還能翻起那些壓抑和難過的情緒,還能想起當時電影院裡的畫面,還能輕易地落下淚來。

我沒想到自己是這個反應。我很想說《老炮兒》是20xx年感情最深的院線電影,儘管之前已經有了《滾蛋吧,腫瘤君》、《我的少女時代》、《刺客聶隱娘》、《山河故人》等打著不同感情牌的電影。《老炮兒》無非就是一個北京老頑主重出江湖的故事,它並沒有刻意外顯的感情線。我不想說其中可以輕易看出的英雄情結、父子情結、兄弟情結、情人情結等等,因為這些都不夠,《老炮兒》帶給人一種狂瀾般深沉的感動和震撼,不是用電影中任何一種關係和情感,也不是那些關係和情感的總和,而是超出了上面所有的畫面和語言。

我是一個新的電影院看這部電影的,之前沒有來過,進場的時候看到影廳很大,座位排得密密麻麻。電影開場的時候,莫名讓人有種失望的感覺,因為不像其他“大片”有那么花哨而精緻的開頭,也沒有奇異而神秘的特效,它就像一個露天大幕一樣若無其事地開場了。畫面也不夠清晰華麗講究,我以為是電影院的問題,然而看到後來,才覺得這些顧慮都是無關緊要、故作虛弱的矯情。也許看其他電影,你會想到這些。但《老炮兒》它不會讓你意志游離。

我迫切想看這部電影,並不是因為馮小剛老師得了什麼獎,其實就算這部電影在宣傳上悶聲不語,我也會跑一“睹”貪歡。儘管馮導曾經也在網路上引起很多爭議,但我對他一直很喜歡,直覺會指引我看他演的這部戲。馮導也算是典型的北京老炮兒,從他的言語和電影中可以看出來。幾年前看過他寫的隨筆集《不省心》,裡面的文章讀來非常對味。其中有一篇是講他和徐帆老師的,對那一篇的最後一句話印象很深:“娶了她,我三生有幸。”

另外還有一個細節是,馮小剛和徐帆是在1999年9月19日上午9點領的結婚證,也算是一個表面粗糙大條的北京老爺們的細膩和鍾情。

《老炮兒》一開始,是熟悉的北京胡同和京腔。其實一開始我就掉入了某個回憶中,像被一個神秘的陌生長者引領,帶你看與記憶某個角落相似的時空。

我曾過北京,一個人悄悄地出發和回來,忘了是20xx年還是20xx年,也忘了收藏的車票中有沒有留下北京的那一張。的時候是冬天,在北京看到的情景,就像電影中的那些畫面,人們穿著厚厚的棉衣,胡同里有種閒來無事的平常氣,北京空氣里的味道,像是積攢了近代幾百年留下的。記憶中,北京的色彩也和電影裡如出一轍,紅的、藍的、灰的,這種體驗很特別,故地重遊總是讓人有些感動的,仿佛是與過的生命相撞,哪怕是在電影中。

伴隨這種熟悉感到來的,還有一種莫名的悲傷。比如看到六爺(馮小剛)走街串巷,教育沒有禮貌的年輕人,給一個年長的大爺恭恭敬敬地點菸,用一種不急不緩又不容置喙的口吻解決城管與小攤販之間的矛盾,你看到這些的時候,一方面覺得平常,另一方面又覺得尊敬,在平常和尊敬的背後,還潛藏著一種悲傷的氣氛。這是北京的冬天,也是一個老人生命的冬天,你看到他依舊遵循過的規矩和氣節,會沒來由地覺得難過。我從那個時候開始落下淚來,連自己都沒有感覺到。其實根本就沒有什麼所謂的“淚點”在,“淚點”是現代年輕人的表述,但你被一個可以稱之為“老”的東西感動。我沒想到一個老人身上會有這么強大的力量,他讓一個年輕人,坐在電影院裡被不知不覺地深深震撼到。

我大概是看不得別人過得困窘而悽苦的,所以看到老炮兒為贖兒子輾轉借20xx塊錢,本就已經捉襟見肘還要大義凌然地給路邊求助的大學生兩百塊錢,說實話,從這一段開始,我很想離開。第一次因為擔心自己無法看下而想要逃離,“看不下”不是因為電影的原因,而是我自己無法承受那樣的畫面輾轉和故事推進。像一個武功高手在向你輸送深厚的內力,而你怕自己的身體無法接受,意圖逃開那個伸過來的掌心。但就算這個過程有些煎熬和折磨,仿佛在內心已經涔出汗來,但我還是很喜歡這個細節。六爺在遞200塊錢的時候,說了一句:“如果是真的,我就當給自己積個福報了。”這句話有點佛學的味道,佛家推崇眾善奉行,在自身難保的情況下還能做到這些,其發心足夠讓人震撼和感動了。

六爺和兒子曉波在酒館裡的一幕,是我唯一有那么一點點出神的地方,仿佛在泛濫的感性中空出一小塊理性的空間,想“為什麼會這樣?”六爺在這場戲裡流下過眼淚,那眼淚仿佛有無限寬度和長度,其中蘊含著多少感情,大概沒人敢數得清,因為可能數到第二個,就已經淚流滿面、精疲力盡了。

這齣戲讓我想到了王朔的《我是你爸爸》,有一點點類似,北京父親與兒子的對決。但我看《我是你爸爸》的時候,只是有些無奈和悲觀。但看《老炮兒》的時候卻覺得無比得難過。一個是父親,一個是兒子,兩人之間有著牢固如天地的牽繫,那就是血緣和愛。但除此之外,兩人幾乎沒有任何共同點,年齡、時代、經歷、身份、性格、愛好,包括未來,都交錯在不同的維度中。這種無論如何無法穿梭的隔閡讓人崩潰和絕望,我看到這一幕的時候,難過得一直落淚。我沒有任何代入感,我並沒有想到我與我的父親,也沒有想到其他人與他們的父親,我只看到熒幕上的曉波和六爺,看到他們毫無出路也無勝負的對決,看到他們勢必兩敗俱傷的戰爭,看到歲月和世事始終要在他們身上劃上一刀,又一刀。

六爺無比得孤獨,曉波無比得無助,兩人之間沒有通道,控訴和呼救只不過是剪不斷,理還亂。小小的酒館像是人間的一所牢籠。

六爺打過,罵過,氣過,忍過,哭過,他還是一個極具道義和氣節的英雄。電影全片有很多這樣的細節,細節出現時,台詞都很少甚至沒有台詞。那些老一輩的英雄,他們絕不會用語言修飾和證明自己的所作所為。而時代的變化表現在,現代人喜歡用越來越大的聲音來宣揚他們所做的和將要做的,甚至有時聲音經久不散,而核心早已架空,很多東西虛弱了、萎靡了。這大概就是小飛(吳亦凡飾)對六爺所說的:“我一直以為那樣的人都活在書里,直到看到了您,我信了。”

最後一幕戲是六爺小野湖和小飛那隊的人決鬥,這場戲有些艱難,客觀上、情感上、精神上都需要高度的克制和拿捏,這段對觀眾而言,也是仿佛小心著呼吸和腳步。台詞依然很少,但你會被那裡的空氣緊緊地震懾住。這場戲算是整部電影的高潮,因為它開始讓你不需要怎么理解和感受,就能被其中的畫面牽引和打動。那是一場漫長的戲,一點一點推進,耐心而尊敬地定格,定格在每一個人的眼睛上,汗水上,定格在整個布局上。這齣戲是高手最後的敬禮,是英雄最後的謝幕,注定要讓每一個參加的和圍觀的人記住。

淚如雨下,也沒有什麼特別。

這部電影,也讓我想到另外一部片子裡的一句台詞:“總有一些東西比生命重要。”

用在六爺身上無比貼切。

我從來沒有經歷過,沒有語言,也會有這樣感動的力量。

這樣的觀後感看起來有些玄乎,那些被佛教精神感化的人,被打開的那一刻,洪濤般的情緒大概也是如此。

《老炮兒》一共134分鐘,片尾字幕升起的時候,我驚了一下,以為電影才過了20分鐘。我一直待到最後,影廳變得空空蕩蕩,算是對《老炮兒》的致敬。

出來時,把入口當成出口,碰見工作人員在檢票,好心地問我:“需要找什麼嗎?”我語無倫次地回答:“我剛出來,走錯了嗎?”大概因為紅著眼睛,工作人員明白了我的意思,最後說:“剛看完是吧,這邊也可以走。”我走到光明的地方,陽光燦爛,電影裡剛剛發生地一切慢慢從我的衣服和頭髮上消散。

有時候覺得自己作為觀眾,其實很無情,不管在影院裡感動得多么無以復加,回到真實生活中,你還會慢慢忘記當初發生的一切,忘記自己的感動,忘記自己被激勵的精神,回到現實的生活中,依然做一個弱小的、猶疑的、為了生活奔波而眼光狹隘庸俗的人。

就像是因為電影裡的世界不是我們真正擁有的,現實生活才是需要我們對付的。所以再多感動和浪漫的電影都是過客,我們只能對自己擁有的生活痴情。

像六爺痴情於自己的道義與精神,曉波痴情於自己的年輕和世界,小飛痴情於自己的家世與命運,所有人,都只能痴情於自己擁有的東西。

但這依然,不會阻擋我們被那些沒有擁有的東西感動。比如最後所有人流下的眼淚。

老炮兒觀後感

電影《老炮兒》的主演是誰?馮小剛。據此,在電影公映前,馮小剛得了台灣金馬獎的影帝。我以為,他的獲獎,是圈內混久了的自然。以前看過不少馮小剛在電影裡的鏡頭,就一醬油帝而已,說白了當導演膩歪了,下海玩玩票。雖然票友不是每個人都敢認領,需要一定的功夫水準。可畢竟是票友啊。憑什麼讓他得獎?

當然,票友並不是只會哼哼,據說他演過一次主角《我是你爸爸》,電影沒有公開放映,沒看過不敢亂說。看《老炮兒》,很多人估計和我一樣,衝著馮小剛去的。倒想看看有什麼麼蛾子沒有。電影開始,像“茶館”一樣,這位被稱為“六爺”的人,拎一鳥籠子轉悠。在快節奏的今天,不是有錢人就是有閒人,羨慕。

隨著發現,這位六爺,愛管閒事,什麼都要管還要講個理,也就是說,要按規矩來。規矩是什麼?長幼有序,是非對錯。生活在底層的賣煎餅者,違規叫賣,被城管沒收了車子。拉扯中,老頭被打了一耳光。年輕的城管,年邁的小攤主。看的人多,說的人少。六爺出來了。他先捋順關係,明明白白告訴賣煎餅的,人家沒收你的車子沒錯。隨後告訴城管,你打他耳光怎么辦?讓那個老頭打回來,老頭不敢,六爺自己伸手在城管臉上打了兩下。

“北京朝陽區民眾。”我腦海里冒出一個詞兒。隨後知道,原來他與賣煎餅的是街坊,關係好著哩。隨後我們看到什麼?他們的老友悶三兒給人代駕,與車主幹了一架被拘了,要賠償五千。對於他們來說,五千塊不是小數目。他找到了鄰居情人那裡,得到了將悶三兒接出來的資金。這幾人串在一起,看明白了,都是老北京的規矩遵守者,也是被現代都市邊緣化了的弱勢群體。他們固守的規矩,凌駕於法律之上。就後來看到對於“老炮兒”的解釋“是一群老了的古惑仔。”哈哈,壞了的老人!

不過,他們的江湖規矩受到了嚴峻的挑戰。年輕人早已經長成。他們有他們的世界和規矩。“自己開心就好”是新一代的法則,叢林法則之一。很不幸六爺的兒子卷進了年輕人的是非圈中。缺少父母關愛的兒子,叛逆冥頑,一走半年。六爺的兒子被傳翹人女友劃人豪車被非法拘禁。六爺沒有報警。他堅持自己的規矩。假如故事就這樣發展下去,不過是老流氓與小流氓的爭強鬥狠。偶然的對賬單,將簡單的糾紛帶進了腐敗的名利場。他們父子的生命遭到威脅。那位涉嫌綁架他兒子的小飛,曾有飆車致人死亡的過去,只不過人命關天的事情,被他高官父親擺平了。

“流氓也要反腐敗。”可見反腐敗的深入人心。老少兩代江湖人都不走尋常路。他們約定在一個野湖子上了結一切。已經兩次犯病心臟有三根血管漸漸被堵的六爺,身背軍刀,穿著將軍尼大衣,一個人行走在寂寞的清晨。他趕往野湖子。他要用一個人的江湖,證明老規矩的重要。他注定是失敗者。他要保護並維持他們的尊嚴。空曠的冰面上,他犯病了。他竭力掙扎著站起來,一步步邁向早有結果的對岸。那邊,有一群不是年輕人的對手,是權力的附庸。其實,在他的身後,一群已經老邁的支持者,正在默默注視他!

六爺終於倒下了,倒在了即將到來的惡鬥前。電影戛然而止。雖然這部片子有眾多大牌,還有年輕人尖叫的吳亦凡李易峰加盟,大多數的鏡頭,給了馮小剛,給了他的角色六爺。角色的心直口快與寧折不彎,是老北京規矩最後的堅守。他的氣場以及把握角色的能力,果然不同一般。或許有人說,他展現的不是演技是本色。一部兩個多小時的電影,能保持不變的節奏和流暢的表現力,馮小剛的表演,只能點讚。

原來,票友的功力,可以達到這樣的水準。不愧是這個圈子裡領軍那么多年的人物。

關於《老炮兒》的觀後感

一場經濟變革,從基層管理人員土地爺,到仙界二級機關鬥神,儼然所有的三界八荒的神仙都來參加天宮再就業培訓,"老幹部"們在神仙再就業中心來插諢打趣,"瀟湘子的黑管有木有練好?",鬥神鬱壘遇到了"前任"何仙姑........

凌霄寶殿越蓋越景氣,但是神仙們的日子並不好過。沒有灶台就少了灶神香火,溫室可以養花就不用花仙子,可有可無的部門需要精簡最佳化。什麼要職業測評,重新分配工作,再就業中心其實就是管理層在釋放一個危險的信號!此次,天宮邀請來了轉型成功的財神爺分享改變成功之路,肥頭大耳的財神爺當然是緊跟人間的步伐,原先高高在上的神仙們要做探聽人間牆角的勾當才能保持在變革中立於領先!當然,有人抖機靈,就不代表別人也要效仿貓三狗四的作法,比如在消積跳"改編操"的土地爺。我猜土地爺定是尋思著:反正一個基層管理人員,沒什麼香火油水,玉帝是有管理智慧的仙,不會不考慮老員工的利益!結果,他恰恰是第一個被裁員的神仙!!!土地爺很傷心,想起當年練成長生不老術升天的風光,這么多年受慣艷羨,他沒臉面對這種榮衰的打擊。無情的是,鐵飯碗改革必然就是拿底層無背景的人開刀啊,反而像HR夜遊神這種領導的心腹要留下來,他們是領導的手臂啊!

整改之風從下至下,不僅仙界面臨著生存轉型,人間也無處不露出秋風瑟瑟的蕭條。鄉下小鎮胡家快餐每日的流水稀少到難以維持。雨兒的媽媽堅決不回到城鎮,她認為守著老祖留下的屋子及120xx年不斷火的高湯,就是繼承和成功。被壞人暗算也好,被客人遺忘也罷,都不曾動搖過她茫然的心。整個故事都圍繞著改變的主題!咿呀皮影戲開幕下,大藍大綠的神將們,玫紅妖治的仙子們,這些傳統生存之道都面臨著大廈傾塌之殤!未來痛改之中是否有它們的一席之地?存在一個未知之數!

影片《小鬥神》開戲之初,立意非常高!鬥神鬱壘和神荼代表的是中層精英的利益和力量。翻開我大中華的歷次朝代更迭,從來都像是一筆糊塗帳。項羽滅了秦建立了西楚,與劉邦爭霸以後又敗給了劉邦。有著光復漢室夢想的劉備死在了曹操前面,而曹操的魏國集團是在司馬懿父子手裡一統天下!李世民駕崩全體嬪妃發落到感業寺當尼姑,兒子李治下令尼姑武則回到皇室。武則天逐步大權在握,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神龍元年,武則天臥病之際,李顯復位,唐朝又恢復國號。打打殺殺到了清朝,不僅誰也無法反清復明,反而生出了一個大總統袁世凱。

《小鬥神》以變革的衝突為載體,對比天宮、人間、魔妖三界殊途同歸的根性,在消失的老歷舊俗與崛起新興事物撞擊中,經歷了萬千爭議和心裡權衡,傳統文化借著新事物的殼光榮復僻。電影一方面回顧了中國傳統信仰濃墨重彩的光芒,另一方面反映了對新舊文化奠石的反思; 一個逐漸消失的天宮機關部門,正在一點點恢復。天宮管理委員會已取消了神仙再就業培訓中心。作為變革風暴的邊緣人物,鬥神鬱壘和神荼卻成為這場反轉劇情的關鍵角色,他們之間也並不是統一的觀念,但卻齊心開創了三界的新氣象。二神當初岌岌可危的職場生涯,如今卻有直達天庭的榮耀。一個並不起眼的天宮"公務員",為整個仙界示範著一種新舊並存的模式。

國產動漫數十年前也正面臨著這種生存風險,80年代、90年代,歐美、日本動漫大肆橫行,國產動漫不要說在國際有何立足之地,連國內都是悄無聲息的存在。自《喜洋洋與灰太狼》、《熊出沒》之後,國產動漫開始初露錚榮,然而這些動漫在核心方面還是缺少閃光亮,劇情偏大眾,略帶弱智無厘頭和諂媚。初期動漫的主創思維更多停留在孩童吸引力層面,缺少題材變革創新的大膽。而新近的動漫代表作,《龍在哪裡》、《小鬥神》則更多的體現了厚重傳統與動漫整合的創新。

《小鬥神》銜接的不僅是國產動漫在傳統文化復興的思索,還表達了一個中國古老精神文化的反撲姿態,劇情從內里到感觀色彩,無不延用中國美學來表現。白雪紅梅、吉年金鯉等場景處處體現國畫之美,就是片中插曲《上海灘》也是原汗原味的民國風。其實這樣一個國產漫畫夢,早已無需借歐美的幽默、日式的插畫風;只需要地道的中國情結,從一個不起眼《小鬥神》傳說開始,便能實現真正的弘揚傳統文化。無論如何,這部電影可以作為國產動漫變革標桿,是建立在真正貫通國粹的起點上,才借古鑒今對得以對當下產生意義,而不是通過套配加工而來。

關於《老炮兒》的觀後感

看這部電影,不是沖馮小剛的影帝或別的什麼,就是管虎的一句話,我拍高興了,還管它什麼票房,從某個角度說,我喜歡任性的人,尤其是有時任性的成熟的成年人,因為,在長大的人這裡,任性,敢任性的,有幾個?

六哥赴小飛的約,談判完出門那一刻,六哥揚手想給小飛一耳刮子,但只是揚了揚...而小飛,伸出手,這個伸手,讀不懂,當然,肯定也不是言和。也就是看到這一刻,我情感不自覺的奔涌,淚水已在不覺時滿臉。一直到電影結束,我都在被這兩個人牽引,傳達的感覺,讓我一直莫名的感動,哭到最後。這兩個人,非友,但也談不上敵,暫且說是人與人的第三種情感吧!這種情感,就是善良。本性的善良。最後六哥揮劍倒下那一刻,沒有配背影音效,北京話,就那么悄么聲的倒下了。瞬時,小飛的眼淚盈眶。這是小飛的本性始然吧!我也的泉涌.....不知道和我同樣感受的有多少,但就是這人與人的第三種感情,讓我莫名的感傷,悲慟。

哥們,六哥周圍也是形形色色的哥們,與生活中的我們一樣,義氣的,慫包的,而演這些的也都是大咖,咋一看,有一些大材小用,但,每個人演繹出的卻是,非他們莫屬,比如,張涵予的悶三,劉樺的燈罩,悶三,有膽無腦,進修理廠,揮著雙刀要拼殺的那一刻,身上的疤痕,你都會覺得是帥的,絕對的硬漢,這種人,遇到了,一定是要拿命交的。而燈罩,給劉樺演的,那慫勁,真讓你想狠狠的踹兩腳,可是你又不得不心生敬意。這樣的慫包,生活中太多,可是,劉樺的這種慫包,是讓人生愛的,不然怎會讓梁靜踏實的跟著擺小攤?想起我的那些閨蜜們,記得我生病時,一勺一勺的餵我吃東西,為我整休不睡覺。逛街隨叫隨到,吃飯一個電話,過節了告訴你,來吧,飯做好了......女性之間的情感表達,也就這些了吧,可是,那一件,想起來,不讓你溫暖?

愛情,話匣子和六哥的,沒有婚姻,但感情該比大多有婚姻的家庭都牢固(用這個詞,還讓我思考了幾秒,因為,幸福用到這,真的太不適合)。前陣大熱的《北上廣》里潘小慧和高占軍的最後的情感升華也是這樣的,沒有任何的外在索求,只能是你,只為你好,那怕你傻了,癌了,我都義無返顧。我也願傾其所有,只為你好。生活中,這樣的情感也許是奢求,我也客觀的認為,他們只是在宣導正能量。但大大世界中的那么多夫妻的患難與共,又在告訴我,這種你輸,我陪你東山再起。你贏我陪你君臨天下的平凡夫妻,又是那么多,那么多......

我的爸媽,也是這樣的,結婚時的一貧如洗,(甚至更窘吧!)到現在他們還算滿意的小日子。爸是天,為媽媽遮擋了所有的風雨,是那種,有我在,你不用怕所有的大男人。媽媽當然是傳統的小女人,所有的都以爸爸為主。記得倆人來鄭看我,連家裡鑰匙放哪,媽媽都要聽一下爸爸的意見。這種幸福的情感,也許會讓大女人們覺得,太依附男人,可是,爸爸那會的幸福時刻,也許只有媽媽體會吧!還一次,爸爸想帶媽媽玩,然後拉著我媽媽就走了,全然忘了家裡還有我妹,妹妹打電話給我說時,那種對爸媽的嗲怨,分明是開心他們那么的好。都說農村的離婚率低是因為思想的一致性,而爸爸為了我們在外奔忙多年,與媽媽的思想早已完全脫離的軌道,但爸爸的表達方式卻是:和你說話太累,說這句話時,帶著濃重的幸福調侃。而媽媽,則是樂呵呵的傻笑。

六哥,更真實的身份是個父親,這也是電影的主線。可和兒子在一起是,總是在掐,小波對六哥也總是張學軍,直呼其名。這個點,我也沒有認為是不尊重,反而是另一種情感表達,有的父母與孩子,就是這樣,沒大沒小,但並不傷害任何,反而少了那種過於尊重而產生的間隙。雖然並沒有煽情的描寫父子之間的情感,可是父親為了兒子的不顧一切,讓你不會流淚,又無形中的感動,點滴的被感染。看他們倆的情感,腦子裡老回想起筷子兄弟的歌詞:時光時光你慢些吧,不要再讓你變老啦,我願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流......爸爸提起我總是有那么幾分驕傲的,因為,仨個孩子裡,我最像他的秉性。剛性十足,又會有那么幾絲柔軟。這句話描述爸爸,是很貼切的。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很男人。是很多女孩子欣賞和嚮往的那種。但脾氣也極壞。我天性極其調皮,自然,從小打到大。且是各種極端的打。以至於很長時間,我都不能釋懷(但並無怨恨)這個心結,一直到前年,弟弟妹妹結婚,一家人都在,還有小叔小嬸,他說,打小沖最多了,但打完就後悔...以前提起打我,絕對哭,但這次沒有,反而是由衷的開心...那一記得,特別想抱抱我可愛的,可敬的爸爸. 偉大的爸爸.

爸爸20歲的時候,自已的父親世,二叔好像16歲,小叔12歲,爸爸給二叔娶完媳婦,給小叔張羅,因為小叔的挑剔(聽媽說,有個女孩住家裡不走,小叔卻死活不要),爸爸在小叔20多歲的時候還打了他一頓.爸爸是兄長,又是另一個父親。小叔事業算是非常成功了吧,但對爸爸,尊重有加!

一直很想寫段字,關於爸爸的。平凡中又有那么多的不平凡,20歲送走了自已的父親,極度貧困時有家,有兩個末成年的弟弟,中年又給兩位無兒女的大伯養老。說出來,也就兩句話,可是,這一路走來的...,只有爸爸能體會吧!想起這些,真的很驕傲。驕傲他是我的爸爸。

也看過一些關於父親的電影,比如張藝謀的《千里走單騎》,記得還是大學那會影視欣賞課上看的。但留下的不多。而《老炮兒》,讓我有那么多的共鳴。有血性,有擔當。就是一個小老百姓,可是精神世界,比誰都富有,在任何一種人面前,都是胸有成竹,不卑不亢。觀劇時,就那樣,慢慢的,靜靜的,被帶入。至於旁邊吃爆米花的聲音,都覺得是燥音。影片結束,我機械性的走出的影院,我像靈魂被抽離了一樣,看不到一個清呵晰的影像,周圍一片黑,夜的黑,一個人遊蕩著,很享受。走到樓下,車水馬龍,人多的走路都堵,我卻聽不到任何聲響。扭臉看到一個乞討的小姑娘,地上鋪著張紙,寫著她的經歷。小姑娘七歲,她經歷了什麼,真假,且不論,如六哥說的,我不管是真是假,這錢我給你。我也在游離的狀態下給了小姑娘10塊錢。我問她你從農村剛來,怎么國語說的這么好呢?她也不知道怎么回我了......但如六哥所說,就當積德行善了。這個社會,還是有那么多的人,不言佛語,卻行善良之事。

我不是專業的影評人,但是我是我最想把觀影感受寫出來了一部電影,也藉此片,寫一下我的爸爸,對於爸爸的感情,就像他對我的表達方式一樣,從不言愛,也從來沒有在父親節給爸爸打過電話(從國中開始,每年都給媽媽過母親節),但愛在心裡。我最與眾不同的爸爸,說起來滿心驕傲的爸爸,雖然做的都是些平凡事,但卻不是那些不平凡的人能做到的。

電影觀後感:老炮兒

這是我看完《老炮兒》最大的感受,沒有很催淚的地方,可我卻會在一些地方哭。

老北京的味道從電影開場就出來了,漸次鋪陳,路邊的二爺和吆喝,街道兩側蜿蜒斑駁的古調屋檐,還有一句句乾淨利落的方言。穿插主題的——所謂現代與過去思想的衝突,也通過鏡頭的咖啡屋和年輕人的打架透露出來,一切為影片故事延續下去的合理性做足鋪墊。六爺那保守講理的思想與愈加發展迅速的時代產生的細微摩擦在故事中不經意的被放大,比如那個“理”字和如今的有錢能使磨推鬼,比如醫院中的手術和吃藥問題,還有所謂朋友之交的仗義和人心。“老炮兒”之所以為“老炮兒”,沒有這上輩人的調調和一股勁兒,就沒有螢幕前讓我為之動容的六爺。

我寶出演的叛逆兒子張曉波是讓我眼前一亮的存在,看慣了李易峰螢幕上帥氣可愛的樣子,一下子成了懟他爹的孩子讓我不禁嘖嘖嘖,開始是怕我哥哥光芒太強了讓我轉不過角色,結果我波一出來沖他爹吵吵我就安心了——哎呦喂這個熊孩子真讓人上火,好心當作驢肝肺啊——我當時就替六爺委屈了,唉熊孩子。就說一處吧,我最喜歡的那場父子倆人在飯館吵架,曉波站起來把臉貼上去仰頭一句:“打啊!”不甘心、憤怒、張狂、失望,曉波的眼中飽含的凌厲情感一瞬間就爆發出來,我是真的想伸手給他一耳刮子的。這是新的李易峰,演技的新高度。

六爺讓我想起我爸來,自己的規矩自己的理由,他們的做法和想法讓很多年輕人可能為之取笑,可是還是那句話——都是為了孩子。“我就是一普通小老百姓。”六爺就是小老百姓們的縮影,他搞不懂年輕人的想法,只想簡簡單單的活在小世界遛遛鳥逛逛胡同,給二爺點個煙,去情人兒那裡溫存一會兒,孩子出了事一樣低頭一樣願意傾家蕩產。小飛說:“我以為只有小說里才有您這種人。”其實天底下的父親對於孩子的愛不只是像老炮兒這樣震撼,故事有自己的合理性,在老炮兒的身上他只能這樣做。最後冰上的奔跑我幾乎是流淚看完的,在六爺的心裡,給自己兒子一個交代一個理,這就是他的任務,或許只願兒子醒來之後得到一個徹底的安寧。我開始覺得他犟——一百萬的事兒誰都樂意,為啥非要打架。後來他將舉報信上交我才懂得那句話“但有些事,咱還得辦。”他是希望自己贏的,贏了,不僅可以換一個穩當,還能為國家除一個貪污毒瘤,明明比誰都不在乎什麼國家大事,只是對得住自己一顆赤裸裸的良心。那個揮刀的吶喊和最後的爆發才是真正的老炮兒,伴隨著心臟最後的脈搏,敢面對、敢豁出去、有情有義、有良心。

一個人真的可以成全他自己的。

可以是普通人,可是普通人里偉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