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食堂》觀後感5篇精彩評論_彭于晏客串電影

《深夜食堂》講述的是上海不起眼的小弄堂里,有一家只在深夜營業的小餐館,而這位50歲左右的老闆,會為每個到來的客人,製作一份專屬美食,在滿足食客們的味蕾的同時,也見證了各式各樣的人生故事。以下觀後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深夜食堂》觀後感一

1.

有一家開在小巷裡,面積不大,卻有“很多規矩”的店。

店裡沒有選單,能做什麼,不做什麼,看當天食材,也看老闆心情。

老闆是個不苟言笑的大叔,因為不愛笑,所以面相有點凶。

但如果你是常客,會發現冷酷只是他的一面,那也只是個不善言談的尋常男人而已。

他的全部關切,只在食物上。

梁家輝飾演的主廚大叔會為不同的客人準備專屬食物。

所有看似不近人情的規矩,只為專注料理。讓慕名而至的食客,不虛此行。

食客來自天南海北,各行各業,在這一方天地里,大家都是平等的。

老闆說:來我的店,都是我的客人。跟你的身份地位,社會階層,都沒有任何關係。

這家店的名字,叫作“柒本味”。

後來,這家店因為店長大叔帶瘡徒手作業兼無食品經營許可證,被查封了。

一個網紅傳奇,就此破滅,並引發網路群嘲。

過度造作且媚俗的行銷文案,遭遇蛋黃醬配壽司的慘澹真實,以及最後裝逼失敗的悲劇收場,或多或少成為了電影版《深夜食堂》的映射。

2

初當導演,梁家輝擺出了嚴肅的創作姿態,並沒有太多玩票或者商業投機的意思。從製作本身而言,電影版也算做到了硬體層面的紮實。

可壞就壞在這是太難改編的題材,卻偏偏又給人一種普世共情可以用之四方皆可的錯覺。安倍夜郎原著的精神核心是日本文化所獨有的,居酒屋也好,深夜各色人物也好,甚至那些簡單至極的餐食,半冷不熱的玩笑,都離不開日本人的特質。不大刀闊斧地改,注定水土不服。

有蔡岳勛搭檔黃磊的電視劇版《深夜食堂》折戟在前,豆瓣評分只有不堪的2.8,但這一慘痛失敗顯然沒有引起梁家輝足夠的警惕與反思。

中日文化看似同源,但在精神氣質及外在呈現上卻截然不同。小而美,安靜而治癒的氣氛或許在日本理所當然,中國的宵夜多的是大火爆炒,火鍋燒烤,露天、光膀子、吹牛逼、對瓶兒吹。想安靜,想談情說愛的都去清吧了,可那裡沒飯吃。

日本的宵夜文化是社畜緊繃了一天后的自我回歸,既喝也吃,讓壓抑的情緒得到適度放鬆;中國的宵夜更像遠走江湖的撒野,是徹底地反精緻反高雅,幾張摺疊桌支起,塑膠椅天女散花一樣撒開。食客們呼朋喚友,喧譁吵鬧,甚至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吃食,在夜色的掩護下匆忙上陣。這裡沒有“心靈雞湯”的揮灑空間,所有的羅曼蒂克最後都會化作人間煙火氣。

一個理想的中國式深夜食堂老闆,應該是穿著白色背心,略短的下擺將將遮擋肚臍眼,卻沒能蓋住已經凸起的肚腩。下著是寬鬆肥大的短褲,有助於釋放中年日益強烈的前列腺壓迫感,同時也給人以視覺的鬆弛。

老闆們並不在意自己的形象,更不會去綁什麼頭巾。他們對自己外表最大的關照,無非是扒拉一下稀疏而凌亂的頭髮,讓它們更加均勻地遮蓋住反射著月光的頭皮。

他們說話粗聲大氣,無比粗魯,但內心卻細如髮絲,每桌的帳都悄悄算得清清楚楚。他們或許會大方地送你一盤殼很多但情意也不少的辣炒花甲,但你要摸著錢包一臉慘笑地說自己錢沒帶夠時,肯定換不回什麼溫柔的眼神與回應,哪怕你是個很有前途的加籍華裔創作女歌手。

所以當電影依然決定把故事的場所放置在一個不倫不類的居酒屋裡,梁家輝依然包著頭巾,雙手帶著花布護腕,一副潮流工裝打扮時,我便知道,這電影不成。

老闆開片做的第一道菜,居然是“龍井蝦仁”,你大概也就知道這部電影是個什麼調性,什麼樣神經質的老克勒,會大半夜跑到小飯館吃這個?

電影處處透著導演對大陸生活的隔閡,從食物到人物幾乎都透著想當然。這裡餛飩皮是要現擀的,糖藕可以做成冰糖葫蘆一樣,還拉出蜂窩狀的絲,甚至在湖南生活了十幾年的我,還是頭回知道有蛋餅沾剁椒醬油這樣的古怪家鄉美食。

電影基本延續了原著一個個小故事的格局,本質就是一部萬花筒式的知音體故事合集,它們分別是《單親娘喲,兒子為你屹立拳壇打下一片天》《孤單那么久,她的浪漫只剩一個“球”》《絕症歌手泣血啼聲,一碗餛飩見證那場無疾而終的愛》《情人啊放心飛,我願開著出租作你隱形的翅膀》。

各故事間的角色互有穿插,再衍生出一些不成體系的關聯劇情,構建出一個以“深夜食堂”為中心的小小人情社會。這樣的結構也方便各路明星來“友情客串”,營造出群星薈萃的局面。仔細想想,電影與此前張嘉佳搭檔王家衛的《擺渡人》在氣質與水準上竟也有七八分相似,只不過是把酒吧換成了飯店而已。

3

因為居於核心的“深夜食堂”不接地氣,所以整部電影的故事與人物都像沒有“根”一樣。劇情有衝突卻沒有感染力,角色們有性格但總欠真實,偏偏劇作的火候也不夠,枝蔓四溢,焦點模糊。

第一個故事,中心人物應該是以“蛤蜊”隱喻的母子情,又加了拳擊、友誼和愛情元素,時長就那么多,故事無法展開。金世佳的拳手基本變成了廢角色,而拳擊因為沒有任何訓練和磨礪的鋪墊,結果既不感人也不熱血。因為拳手之前所表現的一直就是在吃宵夜,戀愛以及和老媽拌嘴嘛,又沒有很刻苦很拚命,這么都贏了對對手公平嗎?

第二與第三個故事則是充分表現了電影是如何現學現賣國產愛情電視劇套路的,失戀了一定馬上要下雨,人生得意時暈倒自然絕症免檢,台詞更寫得生硬,還好演員的表演適當掩飾了尷尬。

可到了篇幅最長的第四個故事,整部電影終於支撐不住搖搖欲墜的架構,開始坍塌。整個故事看下來,總覺得編劇是既沒戀愛過,也沒看過網路直播,更對內地社會生態缺乏基本了解。

魏晨很努力,演得聲嘶力竭,兩眼通紅,是他之前那直男癌爆缸的狀態真把人給嚇傻了,對女友的直播職業冠之以販賣私生活,網上乞討的罪名,以嚮往平淡人生的態度掩蓋自己不思進取,操控欲極強,且情緒管理糟糕的本質,一個本該乾乾淨淨的愛情故事結果變得惡臭無比。

編劇似乎完全沒有搞清起碼的界限,你大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但是誰賦予了你去指責、否定、操控別人人生的權力,哪怕對方是你青梅竹馬的女朋友?

問題還不僅僅是不合時宜的價值觀,整部電影出現了太多的無效鏡頭和拖沓段落,這是在動輒50、60集,特別擅長注水的國產劇里才有的景象,比如大段大段不換機位景別的口水對話,比如一個走出小巷的鏡頭不加節制地用了好幾組鏡頭,明明電影只有90分鐘,要講那么多故事,要出現那么多人物,卻還能這么浪費,不得不說梁家輝作為新人導演,業務能力也需要加強。

所有對美食,對人情味感興趣的國人,自然是更推薦《人生一串》《宵夜江湖》這樣的紀錄片,其中所展示的美味,複雜而真實的人生,遠比這部《深夜食堂》豐富而深刻得多。這部電影裡,你既看不到對美食的熱愛,也很難被那些空洞的感情所打動。

有意思的是,在電影的某個鏡頭裡,梁家輝站在小巷中,虛焦之外,停放著一輛賣涼皮拉麵的手推車。這是無數中國城市宵夜攤都可以見到的外賣三輪推車,是寄託著一家生計的簡易吃食。它們沒有那么多溫柔,沒有那么多腔調,但可能就是深夜一份飽食的慰藉,一份日常的心安。

這樣的情感,沒有經歷過煙火熏蒸的香港導演與編劇們,體會不到;仰視摩天大樓的人們,關注不到。所以電影的失敗,自鏡頭選擇性失焦的那一刻起,就已經注定了。

《深夜食堂》觀後感二

今朝有酒今朝醉,深夜食堂來買醉,深夜不一樣的味道,吃過才知道,來《深夜食堂》不見不散,唐宋的故事有你相伴。 🍊不知你現在是否正在一座陌生的城市裡努力的打拚,為生活,為夢想,每每深夜之時,也會想起那些難以言說的心酸苦楚卻難以下咽,你會否尋到一處暖心之所,傾聽你的故事,讓你的靈魂,在深夜釋放,《深夜食堂》我願傾聽你的故事,願你嘗遍百味 ,仍然自在如風。

《深夜食堂》觀後感三

演員當導演,這事不陌生。但處女作直接拿國外著名IP拍,不多見。

經典在前,新片會被放一起比較,再加老冬粉的苛刻批判。這時候想拍好,遠比講個新故事難。

梁家輝第一次執導,直接拿不僅有過經典,還有國劇版翻車的《深夜食堂》上手,敢拍,夠狠。但成色怎樣?一言難盡啊。

1

日劇《深夜食堂》自20xx年第一季播出就很受歡迎,之後一連播出四季,豆瓣分數相當高,出過兩部劇場版。

四季徘徊將近9分

劇情很簡單,深夜食堂是凌晨12點營業到凌晨6點的小餐館,老闆可以做顧客點的菜,而這間小餐館,有顧客的不同人生。

這個治癒、清淡的故事,俘獲無數觀眾的心。韓國翻拍過一版,基於韓國料理的《深夜食堂》。當然,水準不如原版。

國內不甘落後,也搞過一版。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黃磊流量廣告版,足足2.8的分數,讓這部劇永遠被釘在恥辱柱上。

韓劇版國劇版改編全部折戟,事實證明,除了日版,成功可能性很低。梁家輝處女作自導自演《深夜食堂》,真的勇氣可嘉。

梁家輝電影版用心了嗎?用了,至少不是黃磊版隨隨便便把老壇酸菜牛肉麵拿出來嚇人。

電影把背景踏踏實實放在上海,菜品也進行了本土化,糖藕、炒蜆子、餛燉,比日版都繁複不少,大銀幕看起來挺香。

但菜品花了功夫,故事仍然硬傷。電影觀感就是把日劇版《深夜食堂》幾個故事回爐重造。

人物是劇集角色縫縫補補改了改,茶泡飯三姐妹,改成經常加班的兩女一男。

拳擊手和單親媽媽的愛情,身患絕症夢想唱歌的歌手,這些情節也在電影版中基本原樣復刻。

電影也有改造,把母子因為一道菜救命和拳擊手愛情兩個故事融在一起,還把幾個角色做了一些聯繫。

這次改編的確豐富了細節,把人物線索進行了拓展。但問題是太刻意,三流的碎片敘事,用力過猛,煽情不成,反而尷尬。

2

梁家輝拍這部電影,根正苗紅,得到安倍夜郎原作漫畫的授權拍攝,不過壞也就壞在這兒,太受原作限制。

其一,雖然《深夜食堂》原作畫風相當靈魂,但日劇很多就是原漫畫的影視化。

當其他版本改編再講述這些故事,觀眾不買賬了,因為沒有新意,並且水土不服。

其二,原著漫畫瑣碎的故事,白描的手法,更適合劇集分集的體量,改編成電影本就有難度,很難講成一個常規的電影敘事。

日版電影尚可,因為它是原班人馬的“劇場版”,是劇集延續,所以不被觀眾排斥。角色人設還借用劇集基礎,不需要專門刻畫性格。

劇場版雖有主情節和貫穿線索,實際仍由幾個獨立故事連在一起。

所以梁家輝改編電影,難度其實比黃磊劇集改編還大。因為深夜食堂的故事,必定是碎片式,且不適合電影。

其三,漫畫限制不僅在情節層面,還有場景。很多元素在原作者要求下,改編必須保留。

老闆臉上刀疤可能還無所謂,如果餐館的陳設,甚至鐘錶等細節也整成完全一樣的,難免被吐槽沒有中國味兒。

就算梁家輝邀請徐克寫了片名,拚命在片中加入東方明珠之類的上海地標,但故事主體的室內場景是這樣,終歸不習慣。

《深夜食堂》請了挺多明星客串,鄧超的音樂人、張一白的拳擊教練、蔣雯麗的金夫人。

最有趣還有彭于晏的健身教練,腳踏車、衝浪、戰繩,仿佛是把他在《破風》、《我在墾丁天氣晴》各種職業的角色再重溫一遍。

可即使有幾個明星,國內這版電影還是沒什麼觀眾基礎,日版冬粉更不見得愛看,電影從開始就面臨吃力不討好的窘境。

3

說回《深夜食堂》系列核心,並不完全是吃,食物是串聯故事的工具。

說俗一點,是食物和人的羈絆,重要的是情感。

日劇版菜式很簡單,切開香腸炸的炸香腸,把雞蛋做成卷的厚蛋燒,只有米飯加牛油的牛油拌飯等等,不是什麼複雜菜式。

一道菜是一個故事,吃的不止是味道,更是感情。觀眾在故事中被治癒、打動。

不過黃磊版是反面例子,菜式不是簡單,是敷衍,是老壇酸菜牛肉麵調料包全加的“料理”。

所以至少梁家輝電影版在廣告這點,有所收斂。有,但不影響故事。食品廣告比較聰明,某品牌優酪乳、雞精、礦泉水都是正常出鏡。主線菜品看著還是相當可口的。

日劇“深夜食堂”,其實帶有城市暗面的包容意味。變性人、黑幫大哥、脫衣舞女、人妖大叔……深夜是這些邊緣人們身上的溫暖故事。

但梁家輝電影版把這些角色全部從良脫敏,強行陽光正能量。

大城市漂泊的一對情侶,女孩想出人頭地立足城市,男孩想賺點錢回老家過日子,這明顯是兩個人根本價值觀有差距。

結果電影最後不講他倆心理變化,兩年後出國練習唱跳的女孩和男孩重逢,就相視一笑和好?

整個大團圓的願景挺好,但故事邏輯不成立。珠玉在前,更是對比強烈。

再說,根據日本小說電影移植成中國故事,幾乎都是撲街下場。

就看近幾年,《解憂雜貨店》、《追捕》、《在世界中心呼喚愛》……這些國內版難道還沒長了教訓?

故事有它最適合的講法,國內移植外國故事,根上帶著水土不服的可能。

像《深夜食堂》的小餐館,並不是最有共鳴的中國“深夜食堂”。日式風味,怎么拷貝都彆扭。

真要說本土“深夜食堂”,不如講講吃烤串喝啤酒大排檔,要么沙縣小吃蘭州拉麵麻辣燙。可能《人生一串》的攤位編點故事,都比這個真。

何必帶著鐐銬跳舞翻拍,不創造自己的故事呢?

比如深夜食堂,乾脆寫燒烤攤每桌食客的愛恨情仇,這邊吹牛x,那邊失戀分手,一桌桌人生百態,拍出來倍兒好看,滿是煙火氣。

梁家輝呢,就主演烤串大叔,臉上刀疤是年輕混在道上的勳章。所以,我串烤完,誰贊成,誰反對?

《深夜食堂》觀後感四

《深夜食堂》又翻拍了,這回是電影,梁家輝自導自演。

豆瓣評分5.5,票房不鹹不淡,2天1400多萬。

《深夜食堂》這個IP,因為它淡淡的煙火氣而風靡中國。

為什麼是淡淡的煙火氣?

因為雖是一群飲食男女,嬉笑怒罵間,始終透著一股寧靜的氛圍。

不同於《人生一串》喧囂辛辣的刺激,《深夜食堂》是舒適而安然的。

當店裡客人坐滿的時候,隨手一張截圖都能感覺到小店中濃濃的暖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際遇,和人生選擇,食客與食客之間,再親密也保持了一點距離。

如黑幫老大阿龍(松重豐 飾)與小壽之間,小壽親自去醫院照顧阿龍,卻從不提起阿龍的事業和他那些江湖紛爭。

小壽和阿龍

老闆(小林薰 飾)與食客之間,更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最情緒的流露,也不過是一記溫柔的眼神,微微上揚的嘴角。

大多數時候,他都以淡漠的眼神看待眾人,或轉身回裡間做菜,或置身事外若有所思。

這來源於日本人際關係中的某種“疏離”。

人與人交往都有“尺度”,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地不“過度”,不越界。

這固然有些冷漠,但也讓人獲得了輕鬆感。

這大概是《深夜食堂》讓人感到舒適的原因。

夜的靜謐,無人打擾的深巷小店,若有若無地訴說著心事,似聽非聽在一旁抽著煙的老闆。

並非老闆的飯菜真的做得那么好吃,而是,這實在是城市中難得一處的心靈棲息地啊。

放到中國,這樣的場景難以複製。

一來,中國沒有“居酒屋文化”。

在日本,一般的餐廳單純讓客人用餐,而居酒屋除了用餐以外,還可以長時間聊天。

一般餐廳在午餐、下午茶、晚餐時間營業,而居酒屋多半在晚餐時間和深夜營業。

居酒屋,對日本上班族來說,是一個可以放鬆的地方。

一般的餐廳太正式,而居酒屋的氛圍則相對輕鬆,且供應的食物種類繁多,大量的燒烤類似於我國的燒烤攤和夜宵大排檔。

只不過,人家不露天吃。

所以,無論是黃磊版的電視劇《深夜食堂》,還是梁家輝版的電影《深夜食堂》,照搬照抄日本的“居酒屋文化”,都顯得不倫不類。

韓國的翻拍版也是一個樣,雖然食堂看上去高端大氣上檔次了一些,但還是一家居酒屋。

20xx年韓國《深夜食堂》

其次,翻拍後沒有“疏離感”,也沒有中國人自己的精髓。

黃磊版臉譜化嚴重。

誰能告訴我,這是什麼鬼!!

開篇即是“泡麵三姐妹”,開篇即被詬病。

“泡麵三姐妹”,一個是女博士,一個叫愛馬仕,一個叫伊莉莎白。

名稱即見滿滿的偏見。

黃磊版泡麵三姐妹

三人開場便一同哀嘆:“我怎么就被剩(剩女)下來了呢?”

中間一起坐在江邊借酒澆愁。

女博士:“我從小就聽爸媽話,好好讀書,什麼都聽他們的。”

愛馬仕:“男人們都說我花得多,老娘花自己錢好不好?”

伊莉莎白:“我這輩子沒什麼要求,就想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可總被騙。”

要不是為了寫這篇影評,我根本不會去看第二遍。

中國影視發展至今,居然還這樣簡單粗暴劃分定義女性?

這到底是男人的一廂情願,還是女性的墮落不自知?

好在,梁家輝自導自演的電影版《深夜食堂》沒有這個毛病。

雖然仍然照搬了“居酒屋文化”這個尷尬的背景,但核心故事向“本土化”靠近了一大步。

最好的是第一個故事,我被中國式菜場和蓮嬸(金燕玲 飾)的幹練潑辣形象打動。

蓮嬸

蓮嬸的艱辛過往,一個中年被拋棄的女人獨自拉扯大兒子,最終蛻變成堅強、瀟灑、智慧的獨立女性。

年過半百,風韻猶存。

這非常像日劇《深夜食堂》第一季中的露絲美千代。

靠跳脫衣舞養大兒子,並不以為恥,並在孩子們都長大後,獨自旅行,在瑪麗蓮遭受顧客侮辱時,仗義執言。

其他四個故事,前夫過世,獨自撫養雙腿癱瘓的女兒的單親媽媽,明月(劉濤 飾),和蓮嬸兒子開源(楊祐寧 飾)相知相遇的故事。

明月和開源

阿信(鄧超 飾)和小雪(焦俊艷 飾)演繹現代版伯牙子期。

阿信和小雪

小美錯過的暗戀,來上海打拚的湖南小情侶分道揚鑣又相遇......

每個故事都有日版的影子,但都做到了一定程度的本土化。

缺陷在於,電影只有90分鐘,卻要容納五個故事。

後三個故事,或粗糙,或不夠接地氣。

像是阿信與小雪的相遇,哪有人會對著一個在打盹的人彈吉他?

對方被吵醒後,非但沒有爆發爭吵,反而還看彼此很順眼?

湖南小情侶,根本沒有一點湖南人的影子。

小美那一段,吸引我的只有彭于晏的八塊腹肌。

彭于晏客串小美的健身教練

而前兩個故事的好,很大程度上托賴於演員成熟的演技。

金燕玲三言兩語,幾個表情,就把一個咋咋呼呼的老太婆形象演得活色生香。

蓮嬸和兒子

楊祐寧的眼神,會說話。

甚至彭于晏自然而然流露的健身風采,也秒殺主角小美......

這版《深夜食堂》雖然比黃磊版好一些,注重本土化,有幾處也確實戳中了國人的情感爆發點。

但,沒有真正做好劇本這項功課。

再加上“居酒屋”的設定,這部電影最終的成色,也只在及格線上下。

這再一次證明,演而優則導,是多么輕率的一句話。

《深夜食堂》觀後感五

吃完吮手指那個好真實

原來拔絲的不止是芝士好吃,還有糖藕

突如其來的流言蜚語

讓她猝不及防

在這個人言可畏的小地方

讓她終於體會到了窮途末路

人生何處不相逢

相逢未必是知音

人生苦短

知音難覓

看的時候覺得故事線太多太雜,好像每一個顧客都自帶故事,卻也成了梁家輝這位大叔的過客。題外話,彭于晏當健身教練真的好帥,頓時把鄧超的耍酷歌手和楊祐寧的拳擊手比下去了,演思思的女生長得有點像辛芷蕾。

其實我想要的很簡單

可以每天看到你

說說話兜兜風

有你陪我在我身邊

我想保護你

平平淡淡有什麼不好的嗎

王菲,李榮浩,蘇打綠,田馥甄,蔡健雅,陳綺貞,唱電影插曲都可以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