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玲玲》觀後感影評:吳君如的癲狂之夢

編者按:《妖玲玲》是一部充滿了期望和失望的電影。有感動,有情懷,有笑料,但更多的還是生硬與刻意。演員自身“笑果”大於角色效果,不得不說,君如姐努力了,我們捧場盡力了。

盡皆過火,盡皆癲狂

今天我們提及華語喜劇片,香港喜劇是繞不過去的高峰。上世紀70-90年代誕生的一大批優質喜劇類型片,更是成為一代人的心頭好。

市井、商業、文藝、武打、靈幻、各種類型都可以嫁接於喜劇之上,也催生出許氏兄弟、周星馳、黃百鳴、曾志偉等專攻喜劇的笑匠大咖。他們表演風格各異,卻每每在作品中大放異彩,癲狂過火,嬉笑怒罵。

大笑姑婆吳君如

我和朋友經常嘆息,今天真的難找吳君如這樣的演員了。她出現在一個最不該她出現的時代。

邱淑貞,李嘉欣、鍾楚紅、王祖賢、張敏、林青霞、李麗珍、楊恭如,似乎同時期港片美女都扎堆和她過不去,一個比一個漂亮,一個賽一個風情萬種。只留下各方面都不如大家的她,在功夫片、劇情片和靈幻片中見縫插針,最終放棄了爭艷於百花,選擇了靠喜劇賺瘋賣傻博取眼球。

人就是這樣,千軍萬馬闖獨木橋時候,未必要死心眼跟人死磕。斷不如另闢蹊逕自尋生路。吳君如做到了。別人都表現美的時候,她表現醜。別人都爭著精明睿智時候,她主打憨。

只要有作品就不放棄機會,哪怕再小的角色,再讓美女看不上的邊角料都要試試看,最終她成功了。因為她接過無數的戲,演過無數的配角,遭遇過無數的冷眼,甘於嘗試那些最市井生活的平凡與落寞。

她是京城名妓韋春花,她是年老色衰的一樓一鳳阿如,她是缽蘭街扛把子十三妹,她是混亂中養家餬口甘心奉獻的羅太太。太多人只看到了她的笑,卻鮮有看到她哭的時候,她就是那么一個為了大家開心甘願禍害自己的大笑姑婆。港片喜劇一姐,一定是吳君如。

好一鍋大雜燴

本片作為吳君如的處女作,基本完成了任務。你說明星扎堆,笑料密集程度,還是對現實社會的反諷,她全部都一鍋燴了。我們甚至會覺得笑料有點太過密集,看完之後有點撐得慌那感覺。就像盧正雨的《絕世高手》一樣。

但看過之後,我們還是會比較失望。因為本片的笑料和笑星都像是在趕著完成任務。所謂的角色交代,都是過場戲一樣催促著下一段劇情往前走。

民間科學家也好,過氣古惑仔也好,基本都留不下任何印象。我們能記住的,還是好尷尬的潘斌龍,心直口快的papi醬,不務正業的許君聰,以及耍賤賣萌的岳雲鵬等人。

吳君如的好人緣,讓她把《歡樂喜劇人》的幾位主要大咖都湊齊了。接下來這盤棋怎么打,一來靠劇本,二來靠演員,兩者結合最好,就是結合不好,也有演員自身的喜劇天分打底,不至於讓片子冷場。

節奏過於凌亂

本片的首要問題,在於節奏太過凌亂。開頭陰森氛圍的鋪墊,到許君聰,阿如那裝鬼嚇人,再到玲姐出現和萌桂坊人一起反抗,影片大半部分都集中在連環套的笑料當中。

後半段喪屍出籠,沈騰駕到,強拆開始,假裝地獄綁架黑心商人等等,明顯感覺到故事節奏,和風格套路的不統一。

捉鬼靈幻題材,街坊鬥法題材,喪屍題材,零零總總燴在一起倒是奼紫嫣紅,異彩紛呈,但也帶來了笑料質量不高,台詞有些刻意,角色代入感不強的觀影體驗。

麻辣火鍋放再多食材進去,最主要的味道也還是辣和香。那《妖玲玲》從開始到最後,我們已經換過好多種口味了。你說這是喜劇,那每個喜劇人的風格也不一樣啊?要想變著法兒看喜劇我看《歡樂喜劇人》不是更省錢么?

演員大於角色

對一部作品而言,故事第一,角色第二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一個演員自身設定大於角色本身,那這部戲就懸了。本片就犯了這毛病,而且是接茬犯,連續犯,沒完沒了犯。影片中我們基本只看到了每個演員在表演自己,而非角色。張譯父子和焦俊艷算出彩的,但怎奈故事角色太水,想發揮但空間不大。

許君聰一出來,我就忍不住笑了。因為我特別喜歡他那假裝正經的樣子。大潘萬年不變老屌絲,鏡頭內外都尷尬。吳鎮宇和方中信的角色空有情懷,缺乏靈魂,存在感有但是嚴重不足。papi醬的林亞珍造型有點點回憶,卻也不如她連珠炮嘲諷社會來得過癮。

沈騰姍姍來遲,但經他嘴說出的金句不勝枚舉,多年舞台劇的經驗讓我們看到了沈騰的未來不可限量。哪怕出境少,但絕對搶戲。同樣的台詞他總能給出最佳的效果。相比之下岳雲鵬對他互懟就顯得稍弱了些,太弱了些。

批判夠了,說說優點

精明的算計,成捆兒綁送的明星,除了商業利益上的考慮,也有對內地市場的妥協。今天再把八兩金、黃小龜、李健仁等人拉來扮戲,內地觀眾還真不一定捧場。

陳可辛多年北上經驗肯定會給老婆傾囊相授,本就是無腦喜劇,乾脆癲狂又如何?更何況還有溫情和感動,還有情懷和良知。

本片的溫情和感動來自於港式喜劇的通殺套路,俗世間的大愛。所以街坊鄰居團結是愛,不同身份人合作是愛,醫生對亡妻的不捨是愛,孩子對母親的思念是愛。結尾處玲姐一個人單挑開發商,也是無數港片港劇常見的鏡頭,伴隨著曾經流行一時的音樂,我們對以上那些似曾相識的笑料都放下了不屑,更多了一份感動。

影片中最感人的一段,莫過於小朋友對媽媽的思念。開頭他踮起腳尖躲在電梯裡接受“鬼”恐嚇的一幕,在影片快結尾才揭示謎底,那種母子之間的親情相當催淚。浸淫電影圈多少年的吳君如,也終於讓我們見到了久違了的港式喜劇電影中,對感情戲恰到好處的運用。

這是一部不完美的作品,就像名字一樣有點十三不靠。但如果你只是想單純的笑,且沒有那么多比較的話,還是可以看看的。即便有諸多的問題,但我們仍會對吳君如飽滿的熱情,和喜劇之外的感情線所觸動。希望君如姐下一部片子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