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遊記作文600字作文怎么寫

每當暑假或寒假結束後之後,老師都會布置寫一篇遊記作文。那么怎樣寫好遊記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山水遊記作文,一起來看看吧!

山水遊記作文篇1

我的家鄉在鳳凰山角下。它的風光雖然比不上桂林、西湖那樣美麗,街市也比不上北京、上海那樣繁華。但是,潺潺的二道河水繞城而過,巍巍的鳳凰山鎮守著國門。漫山遍野的山楂、板栗吸引著八方的商賈。一代代莘莘學子展示著家鄉的人傑地靈。

改革開放的大潮,使家鄉正逢盛事之時,真是今非昔比。看,家鄉的鳳凰山是多么美麗! 遊人登臨覽勝形成名山,修築廟宇,成為焚燒香火之地,是興盛於明清時代文人墨客大石崖上題詞鐫刻,使鳳凰山融自然美與人工美於一爐,成為世人矚目的十大美景。鳳凰山融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峨眉山之秀美。遊人進山一游便展現“壑岩丹青千尺畫,海雲仙閣一溪詩”的勝境。 其實,鳳凰山有許許多多的景點呢,比如:老牛背、箭眼、天下絕、神馬峰、鳳凰洞等景點。但是,最為神奇獨特的景點要數箭眼峰了。它為鳳凰山第二高峰,海拔822米,與神馬峰突兀相峙,兩峰之間有一個很大的孔洞,高約五米,寬約四米,由數塊巨石相拱而成,從山下遙遙望去,巨箭所穿,故日“箭眼”。

山上的楓葉被秋天旺盛的火焰染紅了,遠遠望去,像天邊的紅霞,又像燃燒的火把。一陣清風吹來,紅紅的楓葉從樹上飄下來,落在嘩嘩流淌的小溪上,像一隻只小帆船在河水上行駛,越飄越遠。溪邊的野菊花散發著陣陣清香,使人好不愜意。可愛的小松鼠也特別忙碌,他們在林間跳來跳去,不停地採集野果,準備過冬的食物。

你知道嗎?鳳凰山不但山美而且水好,比如:丹泉、八仙醉酒、觀音點聖泉等。其中我最喜歡丹泉了。丹泉位於櫻花溪溝口,三塊岩石夾峙,中間開成一洞,裡面寬敞若屋,泉水四溢,叮咚作響,故此洞又稱“響水洞”。傳說這是老君煉丹所用之水,故名“丹泉”。丹泉四季不渴,水質清澈甘甜,含有多種礦物質,對人體頗有益處,雖非真能長生不老,但卻能使人延年益壽。八仙在鳳凰山醉酒之後,當地有人在山下釀酒,東家燒鍋一直延續至今,就是現在的老窖酒廠,其酒醉香,現生產的“老窖酒”為遼寧省名酒,頗有名氣。 怎么樣,家鄉的山水不錯吧,請到我的家鄉來。是不是有些“早知鳳凰山色美,何必千里去江南。

山水遊記作文篇2

人們都說:“黃山歸來不看山,九寨歸來不看水。”這次,我才真正領略到了神奇、美麗的九寨溝風光。

我遊覽過波濤洶湧的黃河,觀賞過微波起伏的灕江,但從未見過九寨溝這樣的水。九寨溝的水是彩色的,其色彩變化無窮。九寨溝的水主要由好幾個海子組成,而每個海子的顏色又各不相同,其中長海是蔚藍色的、五彩池是五彩的、劍竹海是綠色的……九寨溝的海子形狀也是多樣的,像“熊貓海”、“老虎海”、“鏡海”、“長海”等就形象地描繪出了九寨溝海子的各種形狀。九寨溝的水有緩有急,在海面上,水平如鏡,沒有一點兒動靜。而那兒的各個瀑布,真有一種“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感覺。

我攀登過風景秀麗的峨眉山,觀賞過桂林的象鼻山,卻沒有看過九寨溝這樣的山。九寨溝的山許多都是“三層”,頂部滿是皚皚的白雪,中間卻成了光禿禿的岩壁,直到最下面才出現了綠油油的各種樹木。九寨溝的山真高,當周圍還有樹木時,空氣就稀薄得讓人喘不過氣來了。在九寨溝的山上,你隨處可以看見山泉眼,從裡面流出清澈冰涼的泉水。

我看見過好多山溝里的樹,但從沒見過九寨溝里這樣的樹。這兒的樹是彩色的,秋天到來時,滿山的樹木呈現紅的、黃的、綠的、紫的、白的等各種顏色,有如一幅巨大的油畫,讓你驚嘆不已。九寨溝的好多樹像盆景,不足一米高,長在水中,還有的居然在一棵已經腐朽的古木上又生出一棵小樹,真是奇妙極了。

九寨溝是大自然的傑作,山偎水、水繞山,樹在水邊長、水在林中流,山水相映、林木相親,景色秀美、環境清新,真不愧為人間仙境。

山水遊記作文篇3

龍溪,在通江城東二十里,諾水河之側,溪出龍山之西北五里,下流與宕水相匯為淵,深不可測,相傳龍馬躍出其中,故美其名曰:龍潭馬跡。

潭在峻岭環抱中,古木蔭翳,遮天蔽日,龍溪自西邊山壑溯根瀉出,潺潺涓涓。經林罅,秋日照射,如金如、如銀、如鱗,如翡翠,如碧玉,五光十色,璀璨奪目。宋初壁州刺史米仲賢詩云:“密林抱清溪,微經入煙靄;亂流蒙石轉,浩浩兼歷派。披蘿出潭上,結宇在竹外;亭泄泄其餘,下窪陰壑瀨。”

符陽縣令陸干城和詩云:“石斷寒泉流,亭然翠獻繞。隔岸聞湍聲,當窗見夕陽。”說的便時“巴南龍潭”。

我們一行人,黃髮垂髫,牽衣頓足,沿著那盤桓於懸崖斷壁,斷澗叢林間的青青石板路。溯溪流而上,一路有溪,一路有潭。除深不可測的龍潭之外,散見路邊的還有形似石磨的古磨潭,像鍋底的鍋底潭,如鏡的洗衣潭,潭潭相屬,不一而足。潭中游魚礫石清晰可見,樹枝鳥鳴啁啾。古柏橫斜潭面,影入潭中,頗有“魚在枝頭鳥在水”的韻味。

一路有溪,有潭,更有山歌隨溪水潺潺,宛轉相成,耳聽墜露淅瀝,槌聲汩汩,宛如鳴琴,行不數步,衣衫盡濕,這是洗衣的女子搗衣聲和砍耳山農民宛轉的吟唱:

太陽出來照山岩,我跟哥哥去砍柴,左手砍根黃荊棍,右手砍根馬桑苔,青槓林喲青槓林,青槓葉兒掛衣裳,青槓林喲青槓林,銀耳飄香萬里情„„

溪隨溝轉,歌隨溪淌,到處一片歡聲笑語,傾訴著巴山兒女的愛情,歌唱著山區人民的辛勤。

拾級登至山巔,有一露台,台上薄霧裊裊,起時穿林入舍,瞬息布滿山谷;仰面而望,不見星月。登台鳥瞰,滿溝滿壑,一片雪白,及至霧靄散去,萬樹水濕,蒼翠欲滴,宛如銀河瀉流繞綴,窪窪溝溝,亦如雲帆鋪滿坡坡崗崗。

孟德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這龍溪靈泉,滋養了古代名人聖賢,芸芸眾生。千百年來,她以自己博大的胸懷哺育了巴山兒女,關注著時代的變遷。而今,涓涓靈泉,又作了龍溪溝酒廠的瓊漿玉液,以此靈泉釀造的龍泉液、綠豆沙、銀耳露、銀耳大曲,綠豆大曲等10多個新品種,遠銷省內外。此系列酒,能強心益血,滋肝濟腎,祛病除疾,美容健身之用,令人適飲不醉,醉不傷神,可謂滴滴醇香味更濃。

龍溪水呀龍溪水,昨天,你白白地匯入宕水,流向大海;而今,你化作美酒玉液,香飄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