雛鷹假日小隊日記

暑假到了,學校的雛鷹假日小隊又要開展活動了。這次,我們給活動取了一個非常好的名字,叫“美好明天” ,是去安徽當塗參觀大詩人李白的紀念館、追尋這位大文豪人生暮年的蹤跡並體驗農家生活。雖說這個名字和活動的內容不是十分脫切,但卻很好聽,大家都說不錯。

8月21日一大早,我們就帶上禮物、食品,當然還有我們活動的必備之物,比如數位相機、筆記本等等,來到學校大門口集合。我們雛鷹小隊有很好的紀律,大家都十分守時,7點30分人都到齊了。我們坐上車,跟家長揮手告別,踏上了愉快的旅途。一路上我們歡歌笑語,彼此交流著暑假生活的趣聞軼事,70多公里的路程感覺一會兒就到了。

我們先到了當塗縣城附近的一戶農家,這裡是我們一位同學的親戚。和城裡的感覺不同,這裡的農民家家都有大大的房子,特別是門口的院子裡養著好多好多小動物,讓我們非常興奮,有幾個小隊員一見就尖叫了起來,嚷著要撲上去玩。但我們今天的內容很多,只在農家休息了片刻,便由同學的親戚帶路去參觀“李白墓園”。

對於李白,我們大家似乎都很熟悉,他的詩篇名句我們從幼稚園就能張口就來背誦很多,課本上、課外書也讀了不少李白的作品。但我們幾乎誰也搞不清大詩人的晚年就是在南京附近的當塗度過的、並永遠的安歇在這裡。進了墓圓,看了介紹,我們才了解到,李白最早的墓園始建於元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817年,距今已有12XX年歷史了。現在的墓園是改革開放後重修的,占地六萬多平方米,主體建築有太白祠、李白墓、太白碑林等等。而在馬鞍山的著名風景區采石磯還有一個李白的衣冠冢和李白生平的陳列館。據介紹,李白一生漂泊不定,但晚年的大部分時間生活在皖南地區,留下了不少著名的詩篇。當塗是他最喜歡的地方之一,也是李白人生的最後歸宿,留下的作品就更多,這已經成了當地文化的寶貴財富。當地人都十分喜愛李白,李白去世以後,人們就給他修了墓圓,年年進香敬拜,並把李白最後住的村莊改名為太白村,當地生產的一種酒也理所當然地取名為“太白”酒了。我們聽了以後都感到肅然起敬,對大文豪李白和當地的人們增加了許多的敬仰,每人都買了一本叫《姑熟十詠》的小冊子,裡面收集的是李白讚美當塗秀麗風光詩篇的代表作,我想這一定會成為自己的珍藏。

參觀了李白墓圓後,已快12點了,雛鷹們的小肚子也有點“咕咕”叫了,便一起“飛”回農家,吃起了農家特有的“大鍋飯”來。這農家飯和我們平時在家吃慣的媽媽用電飯煲燒的飯可大不一樣了,大米特別白,蔬菜也特別新鮮,加上換了一個新環境,什麼都好奇,吃到嘴裡的東西覺得特別有味道,主人又特別好客,一個勁的往我們的碗裡撿菜,把我們一個個餵的鼓鼓的。

下午,主人帶我們來到了一個窯場。開始大家都弄不清楚這窯場是乾什麼的,到了那裡才明白原來是生產磚頭的地方。

窯場的工人叔叔聽說我們是南京人,便笑著對我們說,這裡的磚頭大部分銷往南京,說不定你們家的房子就是用這裡的磚頭造起來的呢?經他這么一說,我們好象一下來了興趣,一個個躍躍欲試。這位叔叔也看出了我們的心思,非常仔細地給我們介紹了制磚的整個流程,又手把手教我們做了一次,原來這裡的名堂還真不少呢?

我們在工人叔叔的指導下,先將已經攪拌好的泥土用鏟子鏟到傳輸帶上,再拿一個大大的長方形的磚模接到傳輸帶的底下,把泥料放在裡面,裝滿壓實弄平,然後卸下磚模,用一個切割器往磚胚上一按,一排6塊漂亮的磚頭就做成了。工人叔叔告訴我們,這樣的磚頭還不能用,必須再經過曬乾、燒制才行,說完又讓我們自己從頭到尾操作了一遍。這看別人做又快又輕鬆事,到了我們這些城裡來的小雛鷹手裡,還真費了勁。

不是這裡弄不好,就是那裡出了錯,滿手的泥巴,一身的汗,可做出來的磚還是缺胳臂少腿的。最後,工人叔叔還帶我們登上窯頂看了正在熊熊燃燒的窯洞和已經燒好的成品磚。

一天的活動很快就要結束了,在回家的路上,隊員們都在議論今天的收穫。我在想,馬上就是六年級了,功課多又面臨升學的壓力,但我們的雛鷹小隊千萬不能停止活動,因為在校園、家庭和課本外,我們還需要一個更大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