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道德作文素材

哈爾濱市某公司到省人才中心招聘時,在應聘者搶占座位做面試準備過程中,一位叫張嬡嬡的大學生卻幾次主動讓座,讓別人先行面試。而到她面試時,公司負責人對她的條件雖很滿意,但認為她過於謙讓,不適合到銷售部工作。該公司負責人認為,謙遜的確是種美德,但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公司更需要有競爭意識的員工。張嬡嬡說,不具有良好道德修養的人,不一定就能幹好工作。此事在冰城議論紛紛。有人說公司的要求符合市場經濟的需要;有人說張嬡嬡做得對,應當繼續保持這種美德,莫衷一是。

生物進化和人類社會進步,雖然都是在競爭中適者生存,但兩者性質迥然不同:生物進化是自然的、無意識的選擇,人類則是有目的、有意識的選擇。人類社會的競爭選擇,必須公正、有序、嚴格遵守社會公德和法律規範。如此,才能在競爭中“優勝劣汰”,使人類社會不斷發展進步。否則,任人性中奸詐、邪惡的一面恣肆,競爭必然導致“劣勝優汰”。曲解了人類社會“競爭”的本意。丟卻道德底線,無視法律,為了滿足個人私慾,不擇手段,實則將自己劃入了動物的行列。人到了這份上,還有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做不出來?比如在商品方面,有的不僅製造假冒偽劣,還制售毒大米等有毒食物;在建築領域,有的竟不顧人們的安危,弄出一些“豆腐渣”工程;在官場上,有的不僅跑官要官買官,還為掃除自己仕途上的障礙而雇兇殺害對手,等等。於是,邪者揚眉,正者遭殃,致病、致殘、致死人命的事不絕如縷。足見有些人實在喪盡天良,十惡不赦!

列寧的家庭儉樸得象普通工人的家庭,當他離開幕尼黑時,變賣家具,總共才值十二馬克。他甚至有病也不去醫治,不願多花黨的-分錢,列寧對穿著從來不講究,他的一件大衣,曾留有一九一八年遇刺的彈痕,但仍然縫縫補補一直穿到逝世。

明朝陳壽,小時候家裡很窮,但有一次他拾了財物,卻坐在那裡守到深夜,忍飢挨餓等待失主來找。失主來了,他就把財物還給了人家。

周總理隻身訪問京劇著名演員蓋叫天,蓋叫天后來感慨地說:"從前宰相出門,前呼後擁,新中國'宰相'卻沒一點兒架子。"

羅瑞卿同志是我國第一任公安部長。有一次羅瑞卿去火車站接客人.因為時間緊,隨行人員沒來得及買站台票,等把客人送到住處後,羅瑞卿知道了這件事,對隨行人員說:"馬上到車站去補交三張站台票錢,公安大員應當做守法的模範。古人有一句話:"'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要防微杜漸嘛!"

東晉孝武帝時,郗超與謝玄合不來,但當秦王持堅率兵攻晉時,都超推薦謝玄,他認為對人才當做到人盡其用,此次出征,必然能夠建立功勳。結果,謝玄果然在淝水之戰中一舉獲全勝。

孫中山是人們所敬仰的革命家,也曾擔任革命政府首腦,但他從不利用職權為自己的親友謀私利。辛亥革命後,許多人建議要求孫中山委任撫養他成人,又支持了革命的哥哥孫眉接任廣東都督,孫中山堅決拒絕了。孫中山任非常大總統時,他的同鄉密友楊鶴年幾次要求委以重任,均遭拒絕。

春秋戰國時代的晉國有個大臣祁黃羊,晉國公叫他推舉一個人去當縣官。他就舉薦了同自己有私仇的解狐。後來晉國公又要他推舉一個去當法官,他舉薦了自己的兒子祁午。這兩個人到任後都很稱職。晉國公問他為什麼不避仇,他說:'您沒有問我誰是我的仇人,誰是我的親人,您只要我舉薦能夠當官辦事的賢人,我認為他們有才能,所以推薦了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