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好應試作文

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最終問題的解決還是要靠我們平時紮實有效的作文訓練。如何改進作文教學,應該是我們閱卷之後需要慎重思考的一個問題。作文之路,依然是任重而道遠。我們要反思作文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弊病,不可忽視。

(一)重視語基教學,輕視作文教學。

大多教師對作文教學沒有一個詳細的計畫,即使有也缺乏系統性,隨意性很大,可操作性很差。教師往往是隨心所欲,甚至應付了事。因為語基教學在考試分數中立竿見影,而作文教學,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生的作文成績很難在短時間內迅速提高,何況無論學生寫的作文如何,也能得一點分數,甚至同樣水平的作文在分數上也會有較大差距,進一步消減了老師作文教學的積極性。

(二)注重“紙上談兵”,忽視學生實踐。

許多教師致力於教學生在審題、立意、選材、謀篇、遣詞造句、修改和各種表達方式和藝術手法的運用,不同文體的寫法,甚至常常用應試作文取代常規作文的訓練。企望走捷徑,結果反而欲速則不達,沒有調動起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注重“紙上談兵”,卻忽視了更為重要的學生感受生活能力的培養。沒有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沒有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作文效果不言而喻。

(三)注重寫作數量,忽視寫作質量。

部分教師曾片面地認為,只要不斷地增大作文訓練量,學生的作文成績就會提高,因此,不斷地鼓勵學生多練,一周交一篇作文,天天寫日記、讀書札記、所見所聞,等等,學生拚命地寫、湊字數,甚至抄襲,老師拚命地批改、講解,師生都不堪重負,造成了事實上的兩敗俱傷、疲於應付。

(四)注重應試技巧,忽視作文能力。

考場作文,一律有規定的題目和要求,許多學生只能在比較短的時間內,亂湊字數,甚至虛構。因此,許多教師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將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在指導應試作文方法上,其實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讓學生下大功夫背誦應試範文。直接後果是:言之無物,內容空洞,學生的寫作水平停滯不前。

(一)注重製定切實可行的作文教學計畫。

教師應根據新課標要求,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作文教學規律的教學計畫,並認真執行。根據每一個階段每一個年級的目標計畫,有目的地循序漸進地訓練各種題材的作文。從審題、擬題、開頭、結尾、立意、謀篇布局、寫作順序等方面,有側重地訓練,使教學計畫具有可操作性,不斷提高寫作水平。

(二)豐富生活實踐,發揮主觀能動性。

學校和家長要儘可能地多給學生一些參與各種活動的機會,讓他們儘可能多地接觸各方面的人和事,教師還要讓學生們及時地把自己的活動記錄下來,讓學生學會整理和交流個人的經驗和感受,有意識地培養他們捕捉、體驗和感悟事物的能力,要他們養成敢寫、勤寫、會寫的好習慣。

教師應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力,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寫作活動,堅持寫作練習靈活多變,倡導自由式作文和專題作文相結合。在自由式作文中,學校、家庭,社會、自然現象等皆可成文。學生不再是游離於文章之外的苦心經營的編造者,而是體驗生活的主角,是表現生活的高手。

(三)注重作文基本功的訓練,積累作文素材。

教師要加強作文基本功的指導和訓練:一篇文章如何選題,如何表達中心,如何選材,如何分段,如何前後呼應、開頭和結尾相銜接,如何畫龍點睛,如何把握時代脈搏、引起讀者共鳴,如何詳寫,如何略寫,等等。教師不要企圖三五次作文就能使學生樣樣精通,應針對學生實際情況,以範文為例,認真分析基本的寫作套路,改變學生提筆無話可說、無話亂說的狀況。在此基礎上,教師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積累作文素材,如開展讀書競賽活動,按時檢查學生的讀書筆記、摘抄、讀書心得,及時表揚或在班內交流等,充分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

(四)注重作文批改和講評,形式靈活多樣。

教師的作文批改可採取多種形式,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並加以重視和改正。作文批改可分為教師批改、學生批改和師生共同批改三種形式;從批改的方式來看,教師批改可以分成精批細改、只批不改和不批只改三種形式;學生批改可以分成自己批改、相互批改和分組批改三種形式。評語應避免呆板、套話空話,要生動、形象、新穎,使學生便於接受。選佳作當範文讀,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評析,比較優劣,鼓勵找出差距,尋找提高途徑。

(五)擴大課外閱讀,注重讀寫結合。

要解決考場作文內容單調、語言貧乏這一問題,那就是多讀書,讀好書。如有些作文寫的內容充實、語言豐富,有著良好的閱讀儲備,並且善於吸收文章的精華,閱卷老師肯定是非常欣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