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不該丟棄的

有一天,我讀了一篇文章,講的是一個中國遊客在巴黎的埃佛爾鐵塔上寫上“xxx到此一游”的字樣。是中國的漢字,留在了世界名建築埃佛爾鐵塔上。我看了臉唰地紅了。外國人見了會怎么樣想,他要說的是china,而不是你一個中國人。

我也去過一些國內的旅遊勝地,經常會看到一些垃圾,草坪上、花壇上、水面上、樹邊上,到處都有垃圾,人去後的場面慘不忍睹。其實垃圾桶就在那些垃圾旁,為什麼就不能丟在垃圾桶里呢?

十一長假期間,我去樂購超市,在食品區看到一名售貨員和一名顧客吵架。吵到最後,那名顧客競拿起封封口的儀器去打售貨員,還上去推服務員,被周圍的顧客勸住。其實,也都是一件很小的事,或相體諒,或相退讓,事情不就解決了嗎?

現在有些人真的是物質的富有者,但卻是精神的貧窮者,文明——這種美德被他們遺忘了。這是不可以的。我們中華民族自古就被稱為“禮儀之邦”,文明禮貌是中國的傳統美德,到了當代更應該發揚光大。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地大物博——這樣的成語講述了我國的文明;“四大發明”“四書五經”“四大名著”更有力地證明了我國的文明。文明不僅是一種傳統,一種習慣,更是一種品質,一種美德。如果人人講文明,提倡文明,就不會走到哪者了刻上“xxx到此一游”的字樣,就不會到處亂丟垃圾,也不會因為一些小事大打出手……如果人人講文明,提倡文明,我們的社會會更和諧,更美好。

教師節如期而至,兩束鮮花立在案頭。那五顏六色的花朵和碧綠的莖葉,使室內春意頓生。一群群過路的學生從門口、視窗投來關注的眼神,似乎要讀懂每一朵花的含義,而自己班上的幾張熟悉面孔,見到兩大束的鮮花出現在老師的桌上,更是流露出了驚異。

我曾經當面真誠地對一名送花的學生說:“謝謝你送我鮮花(因為鮮花上附有送花學生的姓名)!”然而他一臉的驚愕,好像在說:我不知道,也許是我媽媽送的吧。隨即,如小鳥般飛離了我的視野。此時,他的心情應該如花般燦爛,他明了父母的心意,同樣他也能感受到老師“謝謝”二字背後的情意,這是對他父母由衷的感激。他心領了父母的恩惠,至少他是覺得幸福的。家人對老師的敬意會讓他親歷到“親師友,習禮儀”的溫情與厚愛。

鮮花在眾人讚美的目光里妖嬈了兩三天后開始漸漸凋零。儘管心裡有些不捨,我也只能把它搬離我的空間,那鮮花在我的內心深處卻駐留了太多的留戀。

時隔一日,一名女生在眾目睽睽下問我:老師,你為什麼把某某送的鮮花丟到了垃圾桶里?奇怪,她怎么那么肯定那是我丟棄的禮物?原來,我把鮮花上的標籤也一同丟棄到了那個角落,他們發現的是那張寫有名字的標籤。然而邊上散落一地的其實並不是我的花束,這束沒有主人的遭到遺棄的鮮花,就這樣被學生陰差陽錯地按到了我頭上。

問話的女生依然站在我面前,正耐心等待我的解釋。我惟一的解釋是:那花可不是我的。儘管我的答案是真實的,但這樣的解釋顯然是蒼白無力的。

我知道學生在乎的不是遭遺棄的鮮花,也許他們是在質問:他們的同學送給老師的禮物怎么會出現在這個地方!儘管這個禮物沒有了當初的亮麗,但怎么就這樣被無情地遺棄在這個讓人難以接受的垃圾桶里呢?

我悔不當初沒有把標籤摘下後再扔棄那束花,悔不當初把那束不再光鮮的鮮花放到別的地方,因為這樣隨意地遺棄別人贈送的禮物,無異於等於遺棄了一種師生情啊!

一捧不再光鮮的花最終必然要被丟棄,但千萬注意,不要一同丟棄了送花人的心意和觀花人的心情,因為在他們眼裡,這是一束永不凋謝的鮮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