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愛寫一篇記敘文

在這個世界上,誰沒有沐浴過父母的愛,誰沒有體會過父母的關懷?我也擁有無時無刻不在惦記著我,關心著我的爸爸和媽媽。

我的爸爸用“嚴父”形容最恰當不過了。他對我的學習、生活要求很嚴。他給我制定作息時間表,督促我認真完成家庭作業。除此之外,爸爸還經常讓我閱讀一些課外書,讓我了解課本之外的科學知識。我的玩耍時間因此也大大減少。有時,別的家長問我:“你爸爸對你要求嚴嗎?”幼稚的我用力地點頭,以示“特別特別嚴厲,還不是一般的嚴厲!”現在,每當我每次考試後面對著全班第一、第二名的好名次時,我漸漸懂得了爸爸做這一切都是為了我好。為此,我對他真是感激不盡啊!

我的媽媽是典型的“慈母”。她對我的吃、穿十分關心,對我總是無微不至地關懷。為了讓我吃好,她絞盡腦汁地做一些好吃的,給我解饞。每周周末她顧不上休息,就開始洗我換下的髒衣服,第二天早上又把乾淨的衣服放在我的床頭。特別是在我生病的時候,媽媽又是倒水,又是遞藥,半夜三更還要起來看看我的被子是否蓋好……

現在我與爸爸媽媽雖然身處兩國,當我在他們的來信中看到“學習一切可好?”的字眼,在電話里聽到“記著要多穿點衣服”那熟悉而又溫和的語氣,我立刻感受到了他們對我的牽掛和疼愛。的確,父母的愛就像空氣,看不見摸不著,可我卻能夠時時刻刻感覺到它的存在。

儘管思想再怎么貼近,意見多么一致,茫茫人海無緣也會擦肩而過,視而不見。有緣千里相聚會,哪怕是深山野谷,一個村野樵夫,一個官宦士大夫,一曲高山流水,純屬偶然,但卻演繹了一段友誼綿長的千古絕唱。

友誼是橋,是兩座山巔之間交流的橋,山是威嚴的,彼此不交流也只是孤零零的一座沙石。友誼是大河兩岸彼此相互通融的橋,更是兩種思想相互撞擊、相互應答的橋。交流得多了,相處得久了,相互理解深了,必然會有一種相依相隨,相互傾聽對方感觸的感覺,友誼也會自然而然在兩個人之間產生。

友誼是門,他進入了你的思想領域,知道了你心中的喜怒哀樂和所思所想,寬慰你、幫助你,用他天使般溫暖的臂膀擁抱你將冷的心靈。你從門裡走出去,熱情地擁抱生活,讚美大自然饋贈給你的一切,真誠地對待你周圍的人。你一定會感受到友誼的臨近……

友誼是一扇窗,敞開你的心扉,面對藍天抒發你的情懷,面對大海陳述你心中久存不能釋放的陰霾,面對人生四季訴說你對生活的無奈和煩憂。一定會有知音循著你內心的鏇律微笑著向你走來,攜手共同演奏高山流水的樂章。

友誼是一種情感,是一種相知相惜相互理解的情感,它是一個不分種族、不分性別、不分年齡,兩顆心與心之間的相互依傍和理解的交匯。友誼不因對方是同姓而排斥,也不因對方是異性就必然會延伸成愛情。友誼不因對方的身份地位發生變化,也不因對方的美貌或醜陋決定吸引和排它。正因為此才有了三生石上的約會,管鮑之交的相互填充和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千古奇緣。

友誼是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緣分,尋不來,喚不醒,買不到。一次長談,一場誤會,一次偶然的相遇,一個淺淺的微笑,一瞥會意的眼神,心靈相通了它就有可能悄悄地降臨到你的身上。

當晚霞滿天、落日西沉的時侯,你遙望南天默默的呢喃著他的名字,心中多了一份牽掛、一份相思,一份眷戀。他也同你一樣,每當遇到憂愁和歡樂的時候,他總是能夠想到你。這——就是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