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物可以喪志作文

有個成語是:“玩物喪志”,大人人每次看見自己的小孩在玩耍時,搖頭嘆氣,批評聲連連,認為“玩”是百害之首,百害無一利;認為玩是一個罪惡。可,這這樣認為是缺乏辯證法觀點的。

玩,只有太過於貪玩,太過於迷戀,玩得不知天昏地暗,為了玩而玩的確,對於人是有害,忘記了學習。但玩得有規律,玩的時間適當,還可以從中得到許多啟示和道理,學習更容易進步。

玩物不一定喪志,反而可以開啟我們的智慧。名人李開復“玩”電腦遊戲——打橋牌,從而對學習計算機產生濃厚的興趣,獲得了計算機系以第一名。可知玩物有時還可以給人帶來好處。

有些教師,家長,一看孩子眼離書,手離筆,就認為不務正業,對孩子批評,動武,從來不讓孩子玩一小會,這樣的“珍惜”時間對孩子來說好嗎?玩一下,一定是不正確的么?

不,不是這樣的,列寧曾經說過:“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睡覺是一種休息,那玩不更是一種更好的休息嗎?學習學累了,玩一玩,休息休息,可以放鬆一下頭腦,更利於學習啊!連玩都不玩一下,只知道學習的人,不留給大腦一點空隙,學習也學得不夠好,適當的玩一下,哪裡會喪志?而是利於心身,助於學習,和朋友遞進關係等益處啊!

玩物未必喪志,讓我們適當的玩一玩,玩出成績,玩出奇蹟……

《伶官傳序》是歐陽修的一篇政論小文,講的是後唐主李存勖,初登基時為報父仇,勵精圖治,終於手刃敵酋。一時間威風八面,不可一世,“舉天下之豪傑,未有與之抗者”。可這位大英雄卻耽於逸豫,寵信伶人,最後只落得個國破家亡、死於非命的下場。悲哉,李存勖,九泉之下如遇夫差先生,當相對一哭矣! 此二君皆玩物喪志者之典範也。一個玩伶人,一個玩美人,只玩得廢寢忘食,“走火入魔”,把雄才大略、沖天之志都玩到了九霄雲外,最後只玩出個國破身亡的結局。歷代君王中玩物喪志者數不勝數,而普通人里玩物喪志者也比比皆是。玩賭博的喪家財,喪人格;沉湎於脂粉的喪豪氣,喪志向;就是小孩子,也有貪玩把功課丟了的。可見“玩物”可以使人沉迷,沉迷而後“忘志”,“忘”得久了,即便要找怕也難了,實所謂“玩物喪志”。可見,“喪志”多因“玩物”。那么,“玩物”是否就一定“喪志”呢? 愛因斯坦曾說過:“拉琴於我思考大有裨益。”這哪裡是“玩物喪志”?“玩物得志”差不多!怪哉,同為“玩物”,結果怎么大不相同呢?這得從“志”說起。這個“志”可以有兩種解釋:一是某種目標,二是對待人生的正確態度。如李存勖、夫差之輩,在達到了某種目標之後,在外物的引誘下,就放棄了正確的人生態度,也沒有樹起新的目標,因此“喪志”。而愛因斯坦則相反,他堅持正確的人生態度,並靠著它不斷建立起新的奮鬥目標,雖玩物,不喪志。可見,玩物只是外因,關鍵在於“志”是否堅定純潔。志向堅定純潔,則玩物可以有助奮進;志向不堅定,則難免落得玩物喪志的下場。古今成敗之事,都不違反這個規律。 所以,我們批判“玩物喪志”,不僅是要約束“玩物”,更重要的是要堅定志向。有了堅定的志向,則無往而不勝,一點小小的“玩物”又能奈我何呢?一句話,堅定志向,就不怕“玩物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