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聯考廣東省優秀作文《感情與認知》

感情,似乎是一種十分飄渺的東西,但它卻時時刻刻都存在著,時時刻刻都圍繞著我們。親情、友情、愛情……而我們正是有了感情,生活才更加精彩,我們正是有感情,才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人。

而人在做事時總會受到感情影響。感情是促進人正確認知事物的催化劑,正是有了感情,人對事物的認知欲更強,更能加深對事物的認知,易水河邊那位高唱著“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荊軻,正是對祖國的感情,使他認知了為國犧牲的意義和人的價值。在那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我們多少可愛的白衣天使付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其中一個就是鄧練賢。他說過“選擇當醫生就選擇了奉獻”,從中我們看到了他對人民、對病人的那一份真摯的感情。正是這一份真摯的感情,促使他勇敢地戰鬥在“抗非”第一線,在病房裡,正是這一份真摯的感情,使他不畏被感染的危險,親力親為搶救照顧病人,最終不幸因感染病毒而去世。

可見,在感情的推動下,使人在認識上可達到不惜犧牲的如此高的境界。

但事物總會存在著矛盾的兩面,感情既能促進對事物的認識,但同樣也能阻礙人對事物的認識。孔明揮淚斬馬謖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本來一開始劉備就囑咐過孔明不能任用馬謖,說他“言過其實”。但孔明沒聽劉備的話,因為孔明與馬謖十分要好,馬謖甚至視孔明為父,而孔明也對馬謖十分賞識,曾多次問他軍事。正是孔明與馬謖之間的感情,使孔明看不到馬謖“言過其實”的一面,最後造成了失街亭的惡果。孔明如此精明之人,也受感情親疏干擾,以致對事物認知錯誤。

可見,感情對事物的認知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它既能起促進作用,又能起阻礙作用。所以,我們在認知事物時,不能“以情用事”,要做到冷靜客觀,這樣才能做到不因情誤事。

評語 >p@

這篇文章,既論證了感情對認知有積極的作用,也論證了感情會阻礙人對事物的正確認識。由此,提出了人不能“以情用事”,“因情誤事”的號召。

文章切合題意,中心突出,內容充實,感情真摯。符合議論文文體要求。語言通順,結構嚴謹。

這篇文章雖不算完美,但對話題的理解深刻,論據典型貼切,也可算得上是一篇優秀應試文了。